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组织学习、物流能力与连锁物流服务质量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6 10:08
【摘要】:目前,连锁物流服务质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商业连锁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和当前我国连锁经营中一个十分重要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科学界定和评估连锁物流服务质量,研究连锁企业组织学习、连锁物流能力对物流服务质量的影响关系路径,探索适合我国商业连锁企业提升其物流服务质量的可行之路,已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研究以接受物流服务的商业连锁企业及其部门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其组织学习、物流能力对连锁物流服务质量的影响关系,开展了两个阶段的研究工作。 首先,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商业连锁企业定性访谈,界定连锁物流服务质量、连锁物流能力和连锁企业组织学习的定义,分别归纳出连锁物流服务质量的3个测量维度、连锁物流能力的2个测量维度和连锁企业组织学习的3个测量维度。通过实证分析,开发了基于我国企业环境下的连锁物流服务质量、连锁物流能力和连锁企业组织学习三个测量量表。 其次,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我国商业连锁企业组织学习、连锁物流能力和连锁物流服务质量3个变量各自构成维度之间的关系,构建并验证了我国商业连锁企业组织学习、物流能力对连锁物流服务质量的影响关系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组织学习对连锁物流能力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并通过连锁物流能力的不完全中介变量作用于连锁物流服务质量。(2)组织学习的学习承诺分别正向影响共同愿景和组织内外部的知识共享,同时,共同愿景也正向影响组织内外部的知识共享。(3)动态能力正向影响静态能力。(4)正向过程质量正向影响逆向过程质量,并通过逆向过程质量影响结果质量。(5)只有组织内外部的知识共享直接正向影响动态能力且影响显著,而静态能力的提升可通过动态能力和共同愿景两个途径,其中动态能力的影响作用最大。(6)连锁物流能力直接正向影响连锁物流服务质量。(7)逆向过程质量只有静态能力一条直接影响路径。(8)对连锁物流服务质量影响最大的关键路径应是:学习承诺——共同愿景——组织内外部的知识共享——动态能力——连锁物流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商业连锁企业要想提高其物流服务质量,必须提高其组织学习的能力,通过企业重视学习,企业内外部形成连锁供应链的统一目标,实现组织内外的知识共享,继而提高其连锁物流能力,特别是动态能力,最终提高其连锁物流服务质量。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721;F25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彤彤;韩作生;;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应急物流能力成熟度模型及应用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年04期

2 聂彤彤;;非常规突发事件下应急物流中心建设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4期

3 殷辉;倪泽强;李道芳;;现代物流对安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年13期

4 张永恒;;物流能力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性的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21期

5 陈皓;朱洪兴;郏竞鹏;;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安徽物流能力的研究分析[J];商业经济;2011年17期

6 ;2015年我国果蔬冷链运输率将提高到20%[J];保鲜与加工;2011年04期

7 何旭明;;企业物流竞争力分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年14期

8 闫高杰;;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的路径和策略选择研究[J];港口科技;2011年05期

9 王嘉;;一体化供应链综合服务领先者[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1年06期

10 李君安;毕家新;;制造型企业逆向物流能力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小群;马士华;;物流研究新视角——基于能力的观点[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大型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小群;马士华;;物流研究新视角——基于能力的观点[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小群;马士华;;基于能力的物流研究新视角[A];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石化杯”优秀论文集[C];2005年

4 张绍山;;适应铁路管理体制和物资供应体制的变化 促进铁路物资工作与铁路运输主业和谐发展[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物资管理与营销暨物资流通系统理论学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泳兴;李付坤;;浅析企业物流在市场营销系统中的作用——“海尔”物流运作的市场营销分析[A];'2007现代物流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张远利;;应用排队论提高港口物流能力的方法研究[A];2008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年会文集(上册)[C];2008年

7 田奇;;物流技术与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作用[A];陕西装备制造业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8 ;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增强协同物流能力[A];首届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会议资料[C];2007年

9 杨玉;李建军;;加快现代物流发展、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A];黑龙江省第三产业结构优化与创新研究[C];2008年

10 桂寿平;朱强;吕英俊;桂程飞;陆丽芳;;区域物流系统动力学模型及算法分析研究[A];第二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达仁;提高物流能力创造企业价值[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2 记者 施嘉奇;新上药“落子”苏州提升物流能力[N];文汇报;2009年

3 通讯员 杜传清邋吴峻 黄洁;马钢物流能力“弹跳”提升[N];现代物流报;2007年

4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刘小群 马士华;物流能力:内涵、体系和优化[N];现代物流报;2005年

5 中化信;物流能力不足制约贵州磷化工[N];中国石化报;2004年

6 记者/罗侠;玉洞将建成东盟国际物流园[N];广西日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穆宏志;供应链管理提升物流能力[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8 记者 钟可芬;现代物流能力大较量[N];医药经济报;2010年

9 ;掘金物流利润池[N];中国经营报;2003年

10 延林;掘金物流利润池[N];中国水运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良;组织学习、物流能力与连锁物流服务质量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程世平;基于动态联盟的中小企业物流能力与竞争优势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申文;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能力计划模型与决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郑兵;B2C网络商店物流服务质量及其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李文顺;物流能力理论与实证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6 刘小群;供应链物流能力的体系结构及其关键能力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崔爱平;基于供应链契约的物流服务供应链能力优化与协调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9年

8 桂华明;面向供应链物流绩效的供需协调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朱毅华;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整合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10 李俊龙;江苏省花卉流通市场及其组织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思佳;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研究与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2 刘潇;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构建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3 蒋春龙;快递企业物流服务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肖阿辉;物流服务质量与消费者网购意愿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薇;物流服务质量与网上购买行为的关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6 付永超;网络购物下物流服务质量因子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王文辉;供应链环境下制造企业物流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张广亮;网络购物的物流服务质量控制与定价[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9 杨林玲;汽车企业生产物流服务质量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10 王跃杰;产业转移背景下基于因子分析的湖北物流能力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301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7301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b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