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粮食生产核心区耕地非农化压力与新型城镇化时空耦合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7 01:05
【摘要】:随着新型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建设用地需求逐年增加,耕地的非农化压力日渐显著,从而造成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不协调。依据国家“中原崛起”、“中原城市群”、“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等重大发展战略,河南省不仅承担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同时还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使命。本文以河南省为例,运用聚类分析法、熵值法和ArcGIS软件对河南省2006-2016年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总结河南省各地市耕地非农化压力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时空演变特征,并进一步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耕地非农化压力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关系,得出耦合协调程度的空间分布。同时,引入重心模型和重心迁移距离测算模型,测算河南省研究时段内的耦合协调重心坐标及迁移距离。从而研究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耕地非农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最优路径。研究结果如下:(1)从时序特征上看,河南省各地级市2006、2011、2016年耕地非农化压力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平均值分别为0.38、0.41、0.44,整体由勉强协调向初级协调转变,呈上升趋势。全省有15个地市实现了耦合协调度的提高,占全区总量的83%,且在研究时段内耕地非农化压力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趋于同向发展。(2)从空间演变特征上看,全省耦合协调水平内部差异较大,呈现以郑州为中心的扩散式分布特征。郑州市耦合协调水平稳居榜首,平顶山、鹤壁、漯河、南阳、新乡和三门峡市的耦合协调水平基本稳定,其他地市耦合协调等级存在一定波动。(3)2006-2016年,河南省耕地非农化压力与新型城镇化协调重心集中在郑州市且有小幅向南,整体向东移动趋势,迁移距离为9.94 km,全省东部地区耦合协调水平增强趋势较为明显。(4)河南省耕地非农化压力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耦合协调性区域差异化显著,主要从区域的差异化发展、协调发展动态监测以及土地供给制度改革三方面探究耕地非农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最优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299.27;F323.2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宏昆;;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研究——以青海海北州为例[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年03期

2 何学海;黄冬梅;;遵义市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分析及预测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05期

3 高鹏;刘赚;;新型城镇化研究及理论基础初探[J];才智;2017年15期

4 归翔;;信阳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J];市场研究;2019年10期

5 王增军;王丽新;吴朝建;;石家庄:以试点为契机 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J];城乡建设;2019年19期

6 王恭;;为推进宝鸡新型城镇化科学发展把脉支招——推进宝鸡新型城镇化发展研讨会综述[J];宝鸡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7 甘露;马振涛;;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转型研讨会”述要[J];决策导刊;2012年12期

8 刘庆斌;;影响和制约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实问题及对策建议[J];南方论丛;2015年06期

9 汪才志;商泽鹏;邵德明;;推进新洲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J];武汉建设;2012年01期

10 易小平;;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探索与展望[J];武汉学刊;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雅娉;;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A];荆楚学术2018年12月(总第二十六期)--第二十六届荆楚学术研讨交流会论文集[C];2018年

2 李晓梦;;济南市乡镇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6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8年

3 张雅娉;;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A];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一期座谈会资料汇编[C];2019年

4 田吉生;;保险业服务浙江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以“新国十条”为指导[A];浙江保险科研成果选编(2014年度)[C];2015年

5 许云鹏;;城镇化、法制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法律问题研究[A];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法律问题研究——第十届中部崛起法治论坛论文集[C];2017年

6 李丹辉;;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法律问题研究[A];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法律问题研究——第十届中部崛起法治论坛论文集[C];2017年

7 唐杰彬;邓迎晓;;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美丽乡村建设探索——以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为例[A];2018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C];2018年

8 何传启;;新型城镇化:人去哪里[A];《科学与现代化》2014年第2期(总第059期)[C];2014年

9 许云飞;姚钟华;曹更永;寿奇晗;柳月玲;;浅析交通运输在新型城镇化中的作用[A];《科学与现代化》2014年第4期(总第061期)[C];2014年

10 姚钟华;许云飞;汪建江;曹更永;寿奇晗;;进一步发挥浙江交通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作用[A];《科学与现代化》2014年第4期(总第061期)[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文;加快招商引资 强化产业支撑 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N];西安日报;2014年

2 记者 陈兴多;全市领导干部论坛举行[N];台州日报;2016年

3 记者 王志冕;胡祖才来我市调研[N];德州日报;2016年

4 通讯员 刘启芳 吕凤臣;莒县多举措擘画新型城镇化蓝图[N];日照日报;2019年

5 熊勐;威宁自治县持续走好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N];毕节日报;2019年

6 通讯员 舒威 林晓春;农发行信阳市分行 发行首笔其他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长期贷款[N];农村金融时报;2019年

7 西江日报记者 谢江涛 实习生 温昕;强硬一把手“腕力” 打造一批新型城镇化样板[N];西江日报;2019年

8 通讯员 杨静 记者 郑华伟;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推进会在郓城召开[N];菏泽日报;2019年

9 本报通讯员 吕凤臣;新型城镇化的“莒县样本”[N];日照日报;2018年

10 本报记者 李刚殷 邹倜然;浙江龙港撤镇设市试水新型城镇化建设[N];工人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双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3 张宇;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教育补偿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4 严瑞河;北京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内生金融服务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5 姜庆志;面向新型城镇化的县域合作治理绩效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韩卫兵;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居民金融行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7 李文平;内蒙古粮食主产区城镇化发展规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8 张晓晨;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政社协同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9 雷运清;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政府主导下的基层治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10 徐延明;新型城镇化中的财政支持效果评价与优化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志鸣;新型城镇化与土地市场化耦合协调关系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2 程灿;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研究[D];河南大学;2019年

3 王梦丹;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D];辽宁大学;2019年

4 刘蓓;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县(市)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5 常伟才;湖北省工业特色小镇发展特征、问题与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6 郝育丽;山西省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9年

7 曹文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绿色建筑发展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8 周昊;中国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估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9年

9 陈岩;天津新型城镇化与金融支持[D];河北工业大学;2017年

10 荆扬;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31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731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a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