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政府功能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25 21:42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使我国广大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然而,我国农村的发展仍然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诸如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业生产效率偏低等,同时,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存在市场失灵、制度障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均表明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政府的积极干预加快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然而,政府的过度干预也会造成政府失灵,出现诸如农民“被上楼”、土地纠纷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构建协调博弈的分析框架,利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明确了城镇化进程中政府的功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本论文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政府的主要功能,并通过构建理论分析模型,研究了土地政策的调整对于城镇化进程总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通过制度创新能够实现城镇化进程中总收益的增加;通过建立实证分析模型,研究了政府增加农业公共物品的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通过公共物品的供给能够实现农村集体组织收益的提高,从而实现博弈外部环境的改善,引导农村集体组织积极参与城镇化进程。 其次,基于政府干预对农村城镇化的重要作用,构建了以地方政府和农村集体组织为参与人的协调博弈模型,用以描述博弈参与人的策略互动和协调均衡的形成。在考察了影响博弈参与人策略选择的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博弈参与人参与博弈的动力机制、协调问题的基本类型以及协调失败的原因,并通过对协调失败问题进行的理论分析得出了治理方案,如建立博弈参与人之间的沟通机制与互信机制,提高博弈参与人的外部收益以改善协调外部环境,以及建立监督机制等。 再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天津市“三区联动”模式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实践经验对理论分析的结果加以验证。分析了“三区联动”模式的产生背景、实施过程以及运作机制等,得出政府推动农村城镇化能够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并将政府的功能定位为“解决一个问题、实现两个平衡、保证三个协调”。为测度农村城镇化的协调效果,构建了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协调系数的测算得出了农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度,结果表明,政府的干预有利于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 最后,通过以上对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政府功能问题的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城镇化发展是解决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根本方法;政府干预对于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和农村集体组织之间存在协调博弈关系,即两者的策略选择之间存在策略互补性和支付外溢性;农村城镇化过程中政府的目标在于通过公共物品的供给实现城镇化进程总收益的增加,通过制度创新,并与农村集体组织之间进行积极沟通搭建互信机制,以减少城镇化进程中的协调成本,合理分配城镇化进程的收益,通过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协调环境的改善,引导农村集体组织选择合作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99.2;D630
【图文】:

变化状况,城镇化,变化状况,历年


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1 选题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广大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城镇化率由 1978 年的 17.92%,增加011 年的 51.27%(如图 1-1 所示)①,城镇居民所占比例首次超过农村居民,人口从 1.72 亿人增加到 6.9 亿人。

城乡收入,历年,状况


信息化设备在农村也逐渐普及,2010 年平均每百户拥有电话机、移算机分别达到 60.76 部、136.54 部和 10.37 台。但是我国农村的发展仍然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首先,城乡二元结,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城乡流动机制不完善,诸如户籍制度等政策障碍,影响农村居民向城镇,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虽然农民的收入水平在改革处于增长态势,但是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相比,其增长水平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从 1985 年的 1.86:1,增加到 2010 年的 3.断扩大的趋势(如图 1-2 所示)。第三,农业生产效率偏低,农业发粗放,一方面是因为农业的设施化水平较低,很多地区的农业还处吃饭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不完善,农地模化经营,两方面的原因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第四,农村后,造成当前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形势十分严峻,突出表现为染治理基础薄弱,面源污染日益加重,农村工矿污染凸显,城市污移有加速趋势,农村生态退化尚未有效遏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志威;;广东省城镇居民收入·农业财政支出与农民收入的协整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2 张换兆;王家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中的政府博弈行为分析[J];财经科学;2007年09期

3 鲁德银;;企业家行为、企业迁移、产业集群与农村城镇化政策[J];财经研究;2007年11期

4 孙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相关体制安排[J];财贸经济;2005年06期

5 郑凌云;农村城镇化与土地产权制度创新[J];财贸研究;2002年06期

6 段岩燕;申静;;从各利益主体间博弈关系谈我国耕地保护制度[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10期

7 张良悦;师博;刘东;;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的政府驱动——基于中国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03期

8 刘长新,王维国;人口、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研究[J];管理世界;1994年02期

9 杨宜勇;城市化创造就业机会与城市就业空间分析[J];管理世界;2000年02期

10 孙宁华;经济转型时期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经济博弈[J];管理世界;200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乐;城市导引职能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2 严薇;市场经济下城市规划管理运行机制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3 运迎霞;城市规划中的土地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关慧;中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财政政策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5 刘靖;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政府保障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蒋若凡;人口发展政府治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卢子敏;我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704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7704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e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