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贸易开放、产业集聚与城镇化——基于1993-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9 10:17
【摘要】:就我国1993-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回归和工具变量法对贸易开放、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其中贸易开放与城镇化之间存在显著"U"形关系,且我国正处于该曲线的右半部区间;而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之间则存在显著的倒"U"形关系,且我国正处于该曲线的左半部区间。就业创造、产业升级、投资拉动、收入分配四大效应均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影响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就业创造效应、产业升级效应、投资拉动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未来我国应抓住供给侧改革的机遇,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基础上,继续扩大贸易开放,不断降低贸易成本,积极承接世界产业转移,充分发挥四大效应的作用,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增强城市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带动城镇化协调发展。
【图文】:

贸易开放,产业集聚


聚的向心力小于离心力,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较小;第二阶段,随着贸易开放度的不断提高,贸易规模逐渐扩大,即超过E点,进入EF区间时,贸易成本降低,产业集聚的向心力大于离心力,并在中心-外围效应影响下,促进城镇化发展。第三阶段,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一旦超过F点进入第三阶段,向心力又开始小于离心力,即产业集聚达到一定程度后,单位土地面积的人口密度与经济活动密度超过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随之带来交通、环境等方面的城市问题,产业开始向外迁移,导致企业吸纳就业数量下降,城镇化发展受到抑制(见图1)。一般情况下,贸易开放影响产业集聚作用于城镇化的途径主要受到产业结构、就业创造、收入分配、投资等效应的影响。我们不妨先从理论的内在逻辑上厘清四大效应究竟如何分别在贸易开放、产业集聚、城镇化之间发挥作用的。图1贸易开放对产业集聚的向心力与离心力1.产业升级效应贸易开放的要素积累效应能够促进产业升级和集聚,也能够促进城镇化发展。随着贸易开放度的不断提高,生产要素的积累效应使贸易开放度高的优势区域获得了更多的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投入,从而其产出增加,优势产业的份额也逐步提高。而要素积累的回波效应则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与集聚,加速城镇化发展。同时贸易开放的市场效应能够使行业成本降低,促进产业升级。一方面,在贸易开放的影响下,优势区域的市场规模得以扩大,行业平均成本降低,优势产业快速发展,从而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另一方面,要素积累使城市有条件对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投资,带来运输成本和贸易成本的降低。同时,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各种行政性干预逐渐减少、贸易壁垒逐渐消除,政策成本大大降低。而贸易开放的技术外?

贸易开放,产业集聚,城镇化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贸易、投资一体化是必然趋势,即对外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同时存在或融为一体。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既相互替代、又相互促进。随着我国贸易开放度的不断提高,优势区域吸引了大量外商直接投资,在外商直接投资的推动下,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产业集聚速度加快,带动了相关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出口,使潜在的比较优势得以发挥,在增强生产和出口能力的同时,也带动了更多人就业,促进了城镇化发展。图2贸易开放、产业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当对外贸易对产业集聚的向心力大于离心力时,区域内便产生产业升级效应、就业创造效应、收入分配效应、投资拉动效应,促进城镇化发展。反之,当对外贸易对产业集聚的向心力小于离心力时,则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贸易开放初期,贸易成本过高,对城镇化的影响较小;另一种情况则是对外贸易规模过大,在产业集聚达到饱和时,会产生产品市尝要素市尝企业内部市场的恶性竞争,导致产业向外迁移,抑制城镇化发展(见图2)。综上分析,贸易开放、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难以简单地归纳为正相关或负相关,其内在的传导机制比较复杂,但是究竟贸易开放、产业集聚与城镇化是否存在相关性?是线性关系还是其他关系?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利用我国历年的分省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四、模型设定与数据处理(一)模型设定本文从我国省(市区)出发考察贸易开放、产业集聚与城镇化的关系。根据上文的分析,贸易开放、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之间的相关性可能存在多种模式,解释城镇化时不能单一地考虑贸易开放和产业集聚的一次项影响,从计量经济学和实证分析的角度看,引入贸易开放和产业集聚的平方项可以观察到这两个要素与城镇化之?

贸易开放,产业集聚


聚的向心力小于离心力,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较小;第二阶段,随着贸易开放度的不断提高,贸易规模逐渐扩大,即超过E点,进入EF区间时,贸易成本降低,产业集聚的向心力大于离心力,并在中心-外围效应影响下,促进城镇化发展。第三阶段,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一旦超过F点进入第三阶段,向心力又开始小于离心力,即产业集聚达到一定程度后,单位土地面积的人口密度与经济活动密度超过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随之带来交通、环境等方面的城市问题,产业开始向外迁移,导致企业吸纳就业数量下降,城镇化发展受到抑制(见图1)。一般情况下,贸易开放影响产业集聚作用于城镇化的途径主要受到产业结构、就业创造、收入分配、投资等效应的影响。我们不妨先从理论的内在逻辑上厘清四大效应究竟如何分别在贸易开放、产业集聚、城镇化之间发挥作用的。图1贸易开放对产业集聚的向心力与离心力1.产业升级效应贸易开放的要素积累效应能够促进产业升级和集聚,也能够促进城镇化发展。随着贸易开放度的不断提高,生产要素的积累效应使贸易开放度高的优势区域获得了更多的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投入,从而其产出增加,优势产业的份额也逐步提高。而要素积累的回波效应则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与集聚,加速城镇化发展。同时贸易开放的市场效应能够使行业成本降低,促进产业升级。一方面,在贸易开放的影响下,优势区域的市场规模得以扩大,行业平均成本降低,优势产业快速发展,从而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另一方面,要素积累使城市有条件对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投资,带来运输成本和贸易成本的降低。同时,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各种行政性干预逐渐减少、贸易壁垒逐渐消除,政策成本大大降低。而贸易开放的技术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熊灵;魏伟;杨勇;;贸易开放对中国区域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1987—2009[J];经济学(季刊);2012年03期

2 陆根尧;符翔云;朱省娥;;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产业集群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祺;范氏银;;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空间效应——基于贸易开放的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08期

2 王智勇;;产业结构、城市化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地市级单元的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3年05期

3 于斌斌;胡汉辉;;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共同演化机制:理论与实证[J];产业经济研究;2013年06期

4 魏华飞;;全球价值链环境下提高我国企业价值分配策略探讨[J];北方经济;2013年16期

5 陈福中;陈诚;;贸易开放水平、区位差异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1994-2011年中国省级数据的实证考察[J];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11期

6 乔小勇;;国际城镇化研究回顾2000-2012——基于SCI/SSCI文献的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3年06期

7 张改素;丁志伟;胥亚男;王发曾;;河南省城镇体系等级层次结构研究——基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年01期

8 陈海波;张悦;;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区域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模型[J];国际贸易问题;2014年07期

9 洪业应;;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变迁的动态关系——基于贵州省的实证检验[J];改革与战略;2014年09期

10 徐盈之;郭进;王进;;能源消费、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J];财贸经济;2014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魏晋;成都平原人地系统协同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2 付媛;平台型电子商务集聚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3 丁志伟;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状态评价与优化组织[D];河南大学;2014年

4 韩秀丽;市场发育、政府能力及资源依赖对西北地区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5 陈俊;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6 唐李伟;污染物排放环境治理与经济增长[D];湖南大学;2015年

7 李军辉;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协同的内生机理及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桂锋;城市化进程中提升区域性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D];集美大学;2012年

2 陈磊;产业集群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

3 王俊娜;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4 程剑伟;陕西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苏林;福建省产业集群与城市化互动发展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6 王金蕾;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7 王佳毅;基于慈城卫星城背景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D];宁波大学;2013年

8 赵丹;资源环境约束下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模式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方;徐志文;王礼力;;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产业集群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刘伦武;;农业基础设施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J];财经科学;2006年10期

3 方芳,钱勇,柳士强;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02期

4 李树培;高连水;魏下海;;贸易开放与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扩大——基于中国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9年12期

5 ;2005年县(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前100名(即百强县)[J];调研世界;2006年10期

6 葛立成;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地域模式——以浙江省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1期

7 黄新飞;舒元;;中国省际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内生性研究[J];管理世界;2010年07期

8 应焕红;加快产业集聚 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对浙江省温岭市城市化与产业集聚良性互动的案例分析[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4期

9 何璋,覃东海;开放程度与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以中国为例[J];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02期

10 赵昕;;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面板数据模型[J];经济与管理;2007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凌;王晓云;汪健忠;;固定效应模型下高校投入产出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21期

2 吴振球;宋君玲;钟宁波;;城市化、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发展影响实证研究——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23期

3 孙靖;张辉;;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我国居民教育投资的差异性[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4 谢姗;宗振利;;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倒U型”影响——基于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的递归分析[J];中国物价;2014年03期

5 徐凤;;改进的SS检验及其在固定效应模型和截面相关模型的斜率异质性检验中的应用[J];21世纪数量经济学;2013年00期

6 丁志国;赵宣凯;赵晶;;直接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我国城市化进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路径识别[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09期

7 赵心刚;汪克夷;孙海洋;;我国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对公司绩效影响的滞后效应研究——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实证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2年08期

8 贾志永;朱五龙;刘高峰;;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的省域建筑产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年24期

9 石英;;我国服务业集聚与城镇化发展研究[J];商业时代;2013年36期

10 彭科;安玉发;;中国农业生产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固定效应模型[J];技术经济;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徐凤;;改进的SS检验及其在固定效应模型和截面相关模型的斜率异质性检验中的应用[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2 陈春良;;刑罚威慑与犯罪治理:基于我国1979-1999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鹏辉;一类动态空间固定效应模型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吴建芳;最低工资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5年

2 马青;序列相关和截面相依情形下的线性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5年

3 李俊明;世界500强与所属国经济关联的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熙;贫困特征综合分析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5 李丹;FDI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企业集团的视角[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6 陶玲玲;环境公平对我国区域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7 黄庐;基于微观消费数据对家庭购买行为的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8 刘香莲;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869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7869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9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