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内贸易结构模式、分类体系对应及产品差异性的界定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752.6;F273.2;F224
【图文】:
图2一1: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产业内贸易逐步上升资料来源:世界银行《WOrldDevelopmentReP0rt2009》专栏3.产业内贸易和中间投入资料。综合《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分析,可以看到,在地域分布上,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东亚和东南亚、西欧的产业内贸易比例最高。在产业分布上,产业内贸易的兴起并不局限于制造业。机械运输设备的产业内贸易份额最高,而食品和家禽业的产业内贸易增长速度最快。在贸易商品结构上,生产手段,即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投入资料的产业内贸易增长速度最为迅速。中间投入资料的边际产业内贸易(衡量变化的可靠指标)最高。消费者产品多样化的偏好使得产业内贸易快速增长,这就意味着经营类似产品的国家相互贸易有利可图①。从各国发展进程可以得知,产业内贸易具有明显的梯度分布特征,发达国家贸易中的产业内贸易比重最高,发展中国家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工序产品结构中,中间产品增幅最大。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一直处于量少且发展缓慢的状
照明及有关材料,4类为动植物油脂、蜡,5类为化工产品(以上未列举者),6类为制成品(按物资分),7类为机器和运输设各,8类为杂项制造品,9类为其他。图2一3:中国向全球出口商品结构贸易额变化 (SITC分类)①作者注:幕于SITC一位代码数据计量产业内贸易指数,分类过于宽泛,测度过于粗略,尽管有不少研究者采用一位码计量指数,但这只能仅供简单观察整体,了解概况。
尽管只能对整体作一个描述性的判断,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中国在机器和运输设备领域产业内贸易程度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这样一个事实。图2一2:中国从全球进口商品结构贸易额变化(SITC分类)资料来源 :unitedNationsCo.nlnodityTradeS‘a,15‘iesDa‘abase·注:O类为食品和活牲畜,1类为饮料和烟草,2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3类为矿物燃料、照明及有关材料,4类为动植物油脂、蜡,5类为化工产品(以上未列举者),6类为制成品(按物资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殿兰;;中日相机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J];现代商业;2011年20期
2 程鹏;李政;;产业内贸易促进广东省对外贸易持续化发展路径[J];商业时代;2011年18期
3 程鹏;;国际贸易摩擦背景下广东省外贸可持续发展的贸易模式选择[J];改革与战略;2011年08期
4 祝树金;邓群飞;;中国-东盟的贸易结构和技术水平的动态变迁与比较[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王淑云;孙泽生;;出口补贴、运输成本与贸易模式——对传统分析的矫正和扩展[J];国际经贸探索;2011年08期
6 陈秀莲;;中国与东盟国家服务贸易互补性的研究[J];财贸经济;2011年06期
7 Andrew B.Bernard;Stephen J.Redding;Peter K.Schott;陈宇媚;;比较优势与异质企业[J];经济资料译丛;2011年03期
8 黄劲草;蒋如洋;陈乃彬;;福州市对台贸易的优势分析及政策建议[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年08期
9 王领西;;从欧洲一体化看东盟发展路径[J];人民论坛;2011年20期
10 辛梦园;;美元弱势调整对中美贸易收支及结构的影响[J];中国外资;201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正良;秦兴方;;江苏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与竞争力提升[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世杰;李凯;梅丽;;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实证研究[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娟;;中国-东盟国家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及动因分析[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4 杨婧;兰勇;周发明;;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经济效应实证研究[A];《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廖翼;兰勇;;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研究[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卓颖;石敏俊;;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同构研究——基于省区间投入产出模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石高超;朱瑞祥;田志宏;;我国农机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研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黄烨菁;;应用扩展型贸易引力模型的中国对外贸易流量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9 程大中;;中国“入世”前后国际贸易模式的比较分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10 王厚双;;区域经济集团化不同绩效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A];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易然;电子通信设备产业内贸易因素分析[N];国际商报;2009年
2 陈正威;塑造鲜明的产品差异性[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3 山东舒朗服装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健民;审美差异性导致服装产品差异性[N];中国服饰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杨民;广西应探求产业内贸易之路[N];广西日报;2005年
5 杨民;与东盟有广阔合作空间 广西应探求产业内贸易之路[N];证券日报;2005年
6 记者 陆成钢 通讯员 陈瑜 徐艳;以科技创新凸显产品差异性[N];嘉兴日报;2008年
7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 官锡强;深化广西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实现产业优化升级[N];广西日报;2011年
8 王可心邋王知宇;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要在资源及结构上互补[N];国际商报;2008年
9 赵 媛;浅论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互补性[N];甘肃法制报;2005年
10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潘文卿;中国农业竞争优势大盘点[N];中国信息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季;中国与日、韩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田园;中国木材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项义军;中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1年
4 孙骏;闽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5 殷德生;报酬递增、动态比较优势与产业内贸易[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林琳;产业内贸易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苏振东;基于一般均衡理论的贸易投资一体化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顾晓燕;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贸易结构的实证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9 陆芳;跨国公司与欧盟经济一体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陈军;新疆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佩尔;基于产品差异性的产业内贸易研究[D];宁波大学;2008年
2 高莎莎;规模经济视角下的台海两岸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3 万欣;我国机械行业标准化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王磊;中日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张晓燕;中国与巴西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于珊珊;中日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董莉莉;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万智颖;中美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9 韩锴;中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维;我国产业内贸易理论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重庆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916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791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