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家公顷”生态足迹模型的镇江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7 17:43
【摘要】:近年来,中国经济在迎来快速发展的同时,亦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定量化的研究和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必要。在此大背景下,一系列用于评价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应运而生。在众多方法中,生态足迹模型因具有直观明了、资料较易获取及核算方法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得到了专家学者的普遍认可。镇江市作为中国长三角洲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在借助众多发展机遇提升地区经济的同时,亦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譬如:白色污染、水资源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针对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已变得刻不容缓。尽管李芳林、张海斌已对2000-2007年镇江市生态足迹进行了研究,但针对2007-2016年近十年镇江市生态足迹的研究却鲜有报道。因此,本文以镇江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国家公顷”生态足迹模型,对镇江市近十年的生态足迹、可利用生态承载力进行核算,进而评价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另外,本研究还引入生态足迹指数、生态压力指数、发展能力和万元GDP生态足迹四大指标来构建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对镇江市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多角度的评价;然后,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2017-2026年镇江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预测。最后,针对镇江市当前所面临的发展问题,针对性的提出几点政策性建议。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动态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6年镇江市生态足迹整体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可利用生态承载力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最终导致镇江市的发展状况由生态盈余转为生态赤字,由可持续发展转为不可持续发展。(2)由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得出:2007-2016年间,镇江市的发展能力不断提高,这主要是通过生态足迹的增长(以消耗生态资源为代价)实现的。而生态资源的大量消耗则给生态承载力带来了巨大压力,最终导致镇江市的发展状况由生态盈余转为生态赤字,由可持续发展转为不可持续发展。该时间段内,镇江市生态安全状况由较安全-稍不安全-较不安全过渡,生态安全状况不断恶化,也证实了生态足迹的增长的确给土地资源带来一定的负担。为降低生态足迹,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途径来实现。值得注意的是,同时期内,镇江市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表明其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不断提高。这种提高尽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态足迹,但还不足以改变生态足迹整体的上升趋势。因此,镇江市应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3)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2017-2026年镇江市生态足迹和可利用生态承载力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生态足迹由2017年的0.763850622 hm~2/cap上升到2026年的1.129264233 hm~2/cap,表现为持续增长趋势;可利用生态承载力由2017年0.630134644 hm~2/cap下降到2026年的0.566554764 hm~2/cap,整体呈下降趋势;生态赤字由2017年的0.133715978 hm~2/cap扩大到2026年的0.562709469hm~2/cap。显然,该时间段内居民在生产生活上对资源的需求与消耗超出了生态生产性土地所能承受的范围,从而使得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可持续发展状况持续恶化。(4)最后,针对镇江市当前发展状况,提出以下几点政策性建议:镇江市需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和改造,大力发展低碳环保产业;大力推进生态恢复和建设;大力发展镇江旅游产业;保护土地资源,提高生态承载力;提高人口素质,增强镇江居民的环保意识。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22
【图文】:
基于“国家公顷”生态足迹模型的镇江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第二章 研究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分析市自然环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其坐落于江苏省西南方向,位于长江下游端,西接南京,东南相邻常州,北据长江,与扬州、泰州仅31° 37′~32° 19′、东经 118° 58′~119° 58′之间,东西方向最北方向最大直线距离 76.9 km。民国时期镇江市曾为江苏省已成功打入苏南及其长三角城市群。值得注意的是,镇江化建设示范区,在苏南区域乃至长三角经济建设中发挥着
图 4.1 2007-2016 年镇江市土地生态赤字/盈余变化趋势Figure 4.1 Trend of land ecological deficit/surplus in Zhenjiang from 2007 to 2016对表 4.20 和图 4.1 进行分析:生态足迹整体呈明显上升趋势,从 2007 年的0.519801700 hm2/cap 上升到2016年的0.734108905 hm2/cap,增长率为41.2286%,这说明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居民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不断加大。分析其原因为:一是因为镇江居民对林产品、水产品和动物产品等生
Figure 5.1 Ecological footprint index of Zhenjiang in 2007-2016生态压力指数 2007-2016 年镇江市生态压力定义及核算公式压力指数(Ecological Tension Index,这里简称 ETI)是由赵先贵[68
本文编号:2806413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22
【图文】:
基于“国家公顷”生态足迹模型的镇江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第二章 研究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分析市自然环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其坐落于江苏省西南方向,位于长江下游端,西接南京,东南相邻常州,北据长江,与扬州、泰州仅31° 37′~32° 19′、东经 118° 58′~119° 58′之间,东西方向最北方向最大直线距离 76.9 km。民国时期镇江市曾为江苏省已成功打入苏南及其长三角城市群。值得注意的是,镇江化建设示范区,在苏南区域乃至长三角经济建设中发挥着
图 4.1 2007-2016 年镇江市土地生态赤字/盈余变化趋势Figure 4.1 Trend of land ecological deficit/surplus in Zhenjiang from 2007 to 2016对表 4.20 和图 4.1 进行分析:生态足迹整体呈明显上升趋势,从 2007 年的0.519801700 hm2/cap 上升到2016年的0.734108905 hm2/cap,增长率为41.2286%,这说明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居民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不断加大。分析其原因为:一是因为镇江居民对林产品、水产品和动物产品等生
Figure 5.1 Ecological footprint index of Zhenjiang in 2007-2016生态压力指数 2007-2016 年镇江市生态压力定义及核算公式压力指数(Ecological Tension Index,这里简称 ETI)是由赵先贵[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龙;张青峰;张翔;塔娜;王彩芬;;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西北地区生态可持续性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年08期
2 郭荣中;申海建;杨敏华;;基于灰色模型的长沙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预测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5年04期
3 张佳琦;段玉山;伍燕南;;基于生态足迹的苏州市可持续发展动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年02期
4 刘水琴;王万雄;;古浪县生态足迹计算与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4年35期
5 金新;唐德善;陈丽夫;;基于GRNN神经网络的生态足迹影响因素预测[J];水电能源科学;2014年05期
6 安宝晟;程国栋;;西藏生态足迹与承载力动态分析[J];生态学报;2014年04期
7 向书坚;柴士改;;生态足迹若干不足、修正与完善以及应用拓展[J];资源科学;2013年05期
8 王耕;王嘉丽;苏柏灵;;基于ARIMA模型的辽河流域生态足迹动态模拟与预测[J];生态环境学报;2013年04期
9 吴明;姚尧;贾冯睿;王雷;高艳波;;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方法的城市生态压力预测[J];自然资源学报;2013年02期
10 邱俊楠;张鑫;王宏伟;孙天青;;改进的灰色灾变模型在干旱预测中的应用[J];人民黄河;2012年07期
本文编号:28064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806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