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成本”渠道探讨
发布时间:2020-09-16 19:07
传统的货币政策理论认为,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抑制需求来降低通货膨胀,然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宏观调控模式由直接调控转向间接调控,货币政策效果短则需要1年,长则需要3年才能够显示出来,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通常伴随着长时期的通货膨胀,这一现象被称为“价格之谜”。当前,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我国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物价是否会下降以及在什么时候会下降又成为关注的焦点。 文章以“价格之谜”现象为切入点,揭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存在的“信贷--成本”渠道对实际经济变量的作用机理,探讨“信贷--成本”渠道存在的理论和现实条件,检验其在我国的存在性和重要性,并从多个角度分析“信贷--成本”渠道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与传统的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不同,成本渠道的存在可能在短期内恶化“通胀--产出”之间的权衡关系,削弱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从而产生“价格之谜”现象。 具体来讲,文章在金融市场不完全的假设前提下,将劳动市场引入到货币政策理论体系中,用一个包括金融中介的新凯恩斯模型为货币政策“信贷--成本”渠道的存在提供理论支撑。在该模型中,总需求和总供给都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厂商对银行贷款的依赖使总供给对银行利率变动比较敏感,中央银行的政策利率和商业银行向厂商收取的违约风险溢价也都影响总供给。模型显示:即使存在灵活价格假定,当考虑到成本渠道时,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也可能大于价格效应,货币政策是非中性的,而且成本渠道的存在会增大反通胀政策的社会成本。 “信贷--成本”渠道在理论上需要三个前提条件,文章分别从银行间接融资占优、银行贷款依赖者的存在、寡头垄断的银行业市场结构和营运资本重要性等四个方面论证了我国经济金融环境基本满足“信贷--成本”渠道发挥传导货币政策作用的条件。 为了验证“信贷--成本”渠道在我国的存在性和重要性,文章采用1999-2010年的月度数据,利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货币政策对产出和价格的作用。分析结果显示:成本渠道的存在削弱了需求渠道对物价的影响,强化了对产出的影响,“价格之谜”在逆周期货币政策实施后至少会持续1年以上的时间,政策当局要提高货币政策决策的前瞻性和预见性,采取更丰富的政策工具来冲销政策带来的成本效应。 需要强调的是,通过对劳动市场的分析发现,我国存在一个较大的劳动供给的工资弹性,这是成本渠道产生显著供给效应的必要条件,而该弹性与劳动和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和劳动的产出弹性都有联系,表明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特征是影响供给效应的主要因素。通过货币政策效果的城乡比较,发现由于城乡之间的产业结构、金融结构、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农村总供给对利率的变动更敏感,城市总需求对利率的变动更敏感,货币政策作为总需求管理手段在城市地区的传导效率更高。这些分析为解读“价格之谜”提供了经验支撑。 文章得到的主要结论包括:(1)成本渠道在理论和实际上都是存在的,而且成本渠道的存在使得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大于对价格的影响,货币政策并非中性;(2)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在短期内不仅对抑制物价没有作用,反而可能会成为通货膨胀的“助推器”;(3)银行要求的风险溢价会显示出独立的成本效应;(4)信贷市场在货币政策成本渠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显著的成本效应与产业结构、金融结构、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有关。在此基础上,文章建议:提高货币政策管理总需求的水平,冲销供给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降低总供给对银行贷款价格的敏感性;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增强居民收支活动对利率的弹性。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224;F822.0
【部分图文】:
图1.11999一2010年价格和利率走势图面对这一现象,人们必然会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怀疑,因为从货策实施到政策效果显现往往需要1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黄达(2008)①指出如果政策的大部分效应能够较快的表现出来,中央银行就可以根据初始的预测值,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非银行金融机构等①。每年金融体系要将几万亿甚至几十万亿元资金有生产性投资机会的借款人之间进行转移,如果我们近距离的观察金现间接融资比直接融资的重要性大出数倍。图3.1的饼图反映了1991国非金融部门如何通过外部资金为其运营融资。贷款融资为金融机构总额;股票类包括可转债融资,但不包括金融机构的股票融资;企业业债、公司债券、可分离债、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国部代理发行的地方政府债。
注: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是指居民、企业、政府部门。所有数据来自历年公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和((中国金融年鉴》。图3.2用同样的方法,对1991一2010年的数据进行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出,尽管近年来非金融部门直接融资数额大幅增加,但其增长速度远远低于银行贷款,在大部分年份中银行贷款融资一直是股票的10倍,是债券的5倍。1995年以前,由于资本市场刚刚起步,直接融资份额占比极少,国内非金融部门90%以上的外部资金源自银行贷款。1998年后,为了抵消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的不利影响,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224;F822.0
【部分图文】:
图1.11999一2010年价格和利率走势图面对这一现象,人们必然会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怀疑,因为从货策实施到政策效果显现往往需要1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黄达(2008)①指出如果政策的大部分效应能够较快的表现出来,中央银行就可以根据初始的预测值,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非银行金融机构等①。每年金融体系要将几万亿甚至几十万亿元资金有生产性投资机会的借款人之间进行转移,如果我们近距离的观察金现间接融资比直接融资的重要性大出数倍。图3.1的饼图反映了1991国非金融部门如何通过外部资金为其运营融资。贷款融资为金融机构总额;股票类包括可转债融资,但不包括金融机构的股票融资;企业业债、公司债券、可分离债、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国部代理发行的地方政府债。
注: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是指居民、企业、政府部门。所有数据来自历年公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和((中国金融年鉴》。图3.2用同样的方法,对1991一2010年的数据进行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出,尽管近年来非金融部门直接融资数额大幅增加,但其增长速度远远低于银行贷款,在大部分年份中银行贷款融资一直是股票的10倍,是债券的5倍。1995年以前,由于资本市场刚刚起步,直接融资份额占比极少,国内非金融部门90%以上的外部资金源自银行贷款。1998年后,为了抵消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的不利影响,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茉楠;;盯住全球货币政策失当风险[J];w
本文编号:28202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820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