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基于经济发展关联机制的区域物流园区规划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0 14:48
   区域经济发展和物流系统的关系不仅直接体现为两个系统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更表现为两个系统内部各关键要素的耦合。物流系统作为区域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撑,它所具有的服务性、基础性和综合性等特性决定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我国许多省市都将发展物流业纳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纲要,而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布局是支撑区域物流系统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文以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现代物流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为理论基础,以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切入点,从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空间结构和产业关联三个角度来尝试分析物流园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机制,并建立了基于这种关联机制的物流园区规划的框架与方法体系。 首先,以输出导向型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为指导,在对出口基地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分别从技术变化率、流通成本、交易成本、出口配套服务等不同角度剖析了物流园区发展引致区域经济增长的具体路径,并以此路径为线索,构建了融入物流园区发展的区域经济增长累积模型;其次,对区域空间结构内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别从分工和专业化、要素的集聚与扩散、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技术进步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区域空间结构形成及演化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物流园区对引致区域空间结构演变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方向。同时,本研究基于非均衡的区域空间结构具体模式对物流园区空间层次划分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区域物流园区层次划分方式及各层次间的作用机制;第三,在物流园区产业关联效应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物流园区发展促进物流产业以及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的作用方式,并从社会分工视角、交易成本视角、竞争优势视角和生态群落视角进一步探讨了物流园区与区域制造业的关联与互动机制,并以产业属性和空间属性的交互关系为切入点,从产业互动和空间互动两个方面分析了物流园区与制造业集聚的作用方式;第四,基于物流园区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机制的理论分析,明确了区域物流园区规划的总体思路,并构建了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物流园区规划模型与方法,构建的模型主要包括,物流园区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耦合测度模型、区域物流需求量预测模型、物流园区空间层次规划模型和基于产业关联的物流园区布局选址模型。第五,以京津冀地区为载体,将所构建的物流园区规划框架和方法模型加以具体应用,并针对性地提出区域物流园区规划保障性措施的建议。 通过上述研究,本文以与经济发展关联为基础,构建了一套区域物流园区规划的框架和方法体系,弥补了物流园区规划缺乏经济理论支撑的不足,从而对促进我国区域物流园区的科学规划和实践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学位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F259.27;F224
【部分图文】:

示意图,总额,增加值,示意图


图 1.1 2004-2010 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示意图数据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关于全国物流运行基本情况的通报》(2004 -2010)表 1.1 2006-2010 年我国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和 GDP 的比重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物流业增加值(万亿元) 1.4120 1.6981 1.9965 2.31 2.731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 17.1% 17.6% 16.5% 16.1% 16%物流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 6.7% 6.9% 6.6% 6.9% 6.9%数据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关于全国物流运行基本情况的通报》(2006 -2010)2.物流园区蓬勃发展,园区总量迅速增长物流园区是近年来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型业态,它作为联系产业上下游的纽带,是各项物流活动开展的主要载体。实践证

生产总值,增长率,统计公报,中国统计


图 7.1 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摘要 2006》、《中国统计摘要 2007》、《统计摘要 2008》、《中国统计摘要 2009》、《中国统计摘要 2010》《201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 北京市国民经济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 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整理。表 7.1 京津冀地区历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北京市生产总值(亿元)天津市生产总值(亿元)河北省生产总值(亿元)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占全国 GDP比重(%)

生产总值,增长率,第二产业,产业结构


图 7.2 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张颖的学位论文《基于 SD 模型的京津冀地区物流与经中,据以往研究,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与第三所以京津冀地区内各城市的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及物流节点的建设规模。可以看出,2010 年北京市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为75%、第二产业比重次之为24.1%、第一产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晓春,詹荷生;关于配送中心重心法选址的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2 于春荣;;物流园区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3 颜鹏飞,邵秋芬;经济增长极理论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02期

4 耿兴荣;城市物流发展规划的理论框架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6期

5 李松庆;;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布局研究:文献综述与展望[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韩增林;郭建科;;现代物流业影响城市空间结构机理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4期

7 杨华龙,蹇令香;区域物流基地的选址[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8 阎利军;杨忠振;刘冲;康海贵;;城市物流网络中中间节点分布与规模优化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9 岳意定;刘志仁;;物流园区规划建设规模确定的模糊语言多属性群决策模型[J];系统工程;2007年07期

10 向世聪;;园区经济与城市经济互动发展的动力机制[J];系统工程;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强;基于空间结构理论的城市发展理论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2 毛薇;物流园区优化布局和物流运行关键技术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章志刚;现代物流与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朱庆伟;东北物流地域系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郜振华;配送中心选址模型与算法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6 王淑琴;枢纽城市物流系统规划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7 耿勇;物流基础设施网络规模确定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8 刘秉镰;基于经济发展关联机制的城市物流规划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9 韩守庆;长春市区域空间结构形成机制与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廖婴露;成都市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衍;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制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韩锡琴;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3 王宁;辽宁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周洋;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5 邹珺;城市物流基础设施规划[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6 许道涛;多时期多配送中心选址点的最优变化轨迹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禤文怡;物流中心选址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李燕;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浙江省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孙洪茹;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及其路线优化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10 胡良德;城市物流园区规划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626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8626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a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