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公众参与东山县铜陵镇振兴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3 20:37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城市规划缺少公众参与,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很多规划由于缺乏公众支持,只能是纸上谈兵,没办法实施。如果在规划过程中,能够吸引公众参与进来,很多问题都可以消灭在萌芽阶段。公众参与不是公众对城市规划结果的被动接受,而应该是全过程的主动参与,要真正体现规划的以人为本,本质是公众对决策过程及决策本身的知晓、评论及影响程度。但是我国城市规划决策基本上还是一个封闭的工作系统,特别是在县这一级规划的制定基本是限定于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专家及部分社会精英形成的小圈子,缺乏公众参与的机制,使公众难以真正参与规划建设。公众无从获知我们的城市人民政府是按照何种程序作出的决策,以至于无法参与规划,无法履行监督的权力。城市规划是一种公众行为,涉及城市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并影响到社会大众的切身利益,规划师仅以有限的专业知识或仅仅从专业角度去认知并把握决定城市的发展方向是远远不够的。公共决策权需要回归人民,需要群策群力。笔者曾参与东山县铜陵镇古城顶街路的整治改造和南门湾片区的改造,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接触到一些热心家乡古城振兴的乡贤,他们得知古城的顶街及古城核心区边的南门湾要整治改造,配合笔者走遍古城的每个角落,讲解古城的历史变迁,提供他们所掌握的历史记载,献计献策,从现场踏勘到方案编制直至规划论证到顶街路现场施工,全程参与。这也为古城振兴打响第一枪,后面公园社区、顶街社区、码头社区、下田社区、桥雅社区纷纷跟进,社区更新改造以当地社区老百姓为主体,通过“一事一议”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更新改造老旧社区在铜陵镇全面铺开。城镇建设因为有了老百姓的参与,建设矛盾得到化解,古城改造从2014年开始至今没有出现群体事件,达到多方共赢的局面。公众参与在我国的一些沿海城市深圳、上海、厦门已经取得一些成功经验,但在小城镇还存在空白,东山县铜陵镇在规划建设方面的一些成功经验及不足方面无疑能够丰富我国公众参与的理论体系,也能对兄弟县市的小镇振兴提供借鉴经验。
【学位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D621.5;F299.2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的目的
    1.3 选题的意义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目标
        1.4.3 研究方案
        1.4.4 研究方法
        1.4.5 框架
第2章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研究现状
    2.1 国内关于公众参与的研究
        2.1.1 借鉴参考国外及台湾地区有关公众参与的优秀经验
        2.1.2 国内学者关于公众参与的思考
        2.1.3 具体项目案例研究
    2.2 国外关于公众参与的研究
    2.3 本节小结
第3章 公众参与东山县规划建设现状
    3.1 宏观层面规划的参与实施情况
        3.1.1 专家学者参与的1991 年版《东山城市总体规划》
        3.1.2 属于没有参与的1995 年版《东山城市总体规划》
        3.1.3 属于表面上参与的2006 年版《东山县城市总体规划》
        3.1.4 对2006 年版《东山县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公众参与
        3.1.5 属于表面上参与的2011 年版《东山城乡总体规划》
        3.1.6 属于表面上参与的2016 年版《东山县城乡总体规划》
        3.1.7 小结
    3.2 中观层面规划的参与实施情况
    3.3 微观层面规划的参与实施情况
        3.3.1 公众参与东山一中新校区大门设计方案
        3.3.2 公众参与个人建房
第4章 公众参与铜陵镇振兴探索
    4.1 铜陵镇概述
    4.2 铜陵古代乡贤公众参与规划建设回顾
        4.2.1 明代乡贤在规划建设领域的参与
        4.2.2 清朝乡贤在规划建设领域的参与
        4.2.3 民国时期乡贤在规划建设领域的参与
        4.2.4 小结
    4.3 顶街路改造的公众参与
        4.3.1 顶街的严格及现状分析
        4.3.2 顶街改造的群众参与
        4.3.3 小结
    4.4 古城核心区民居改造的公众参与
        4.4.1 基础分析
        4.4.2 民间探索
        4.4.3 小结
    4.5 南门湾改造的公众参与
        4.5.1 基础分析
        4.5.2 南门湾改造目标
        4.5.3 规划方案意见的征求
        4.5.4 多方协调后的南门湾改造方案
        4.5.5 公众参与片区的征迁
        4.5.6 小结
第5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华;;基于公众参与视角的环境群体性事件[J];经济师;2014年06期

2 于海漪;许方;李伟华;;日本公众参与社区规划研究之五:社区培育中达成一致的支援技术[J];华中建筑;2013年04期

3 张国超;;意大利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3年01期

4 张惠新;;城市设计中的公众参与元素[J];文艺研究;2013年03期

5 熊侠仙;;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中的公众参与——以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江苏城市规划;2012年09期

6 张国超;;美国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启示[J];天中学刊;2012年04期

7 吴晓军;;治理视域下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决策模式探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8 许锋;刘涛;;加拿大公众参与规划及其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2年01期

9 臧雷振;;美国、日本、新加坡社区参与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启示与借鉴[J];社团管理研究;2011年04期

10 于海漪;;日本公众参与社区规划研究之一:社区培育的概念、年表与启示[J];华中建筑;2011年02期



本文编号:28826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8826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a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