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要素流动对新型城镇化影响分析:东中西部地区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0-11-18 19:00
   城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要素流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微观动力,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阶段我国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建设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缩小区域差距,提高国民福祉。从要素流动视角看待新型城镇化发展,能够为我国各地区激活要素流动提供政策意见,为落后地区发展提供前瞻性路径选择,为政府部门制定城市政策提供决策参考,对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理清要素流动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机理,并对要素及要素流动进行分析,将要素划分为初级要素与高级要素,利用shift-share分解法对初级要素静态与动态流动进行度量,并结合高级要素流动,加入控制变量,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比较分析东中西部地区要素流动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比较分析东中西部地区要素流动对新型城镇化影响的变化,得出相应的实证结果。通过分析实证结果,主要得到以下实证结论:相比于初级要素,高级要素对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更强,且对三大区域的影响都十分显著;三大区域依托各自不同的要素禀赋优势,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东部地区依赖劳动力流入优势,西部地区依赖资本流入优势,中部地区依赖于其对初级要素进行转运的区位优势;初级要素流动对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在三大区域逐渐趋于收敛,高级要素流动对新型城镇化的的推动作用在三大区域中保持稳定。依据实证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最后总结本文所作贡献及文章创新点,并提出研究展望。
【学位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F127;F299.27
【部分图文】:

常住人口,要素流动,人口流动


13.2 东中西地区要素流动分析3.2.1 要素流动初步分析自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我国各类要素流动速度明显加快,由于交通运输设施的逐步完善,初级要素在地区间的流转明显增强,高级要素由于各类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其溢出性和利用率也得到显著提升。在劳动力流动方面,体现在人口流动性在城乡以及各级行政区划之间的增强。依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对农民调查户常住人口的数据统计显示(图3.1),2000年我国农村调查户常住人口约为28万人,至2010年下降至26万人,与此同时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从2000年的36.22%上升至2010年的49.95%(图3.2),上升大约13个百分点。表明城乡间人口流动在逐渐增强,且反映了人口城镇化的趋势。

城镇人口,占比,要素流动


13.2 东中西地区要素流动分析3.2.1 要素流动初步分析自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我国各类要素流动速度明显加快,由于交通运输设施的逐步完善,初级要素在地区间的流转明显增强,高级要素由于各类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其溢出性和利用率也得到显著提升。在劳动力流动方面,体现在人口流动性在城乡以及各级行政区划之间的增强。依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对农民调查户常住人口的数据统计显示(图3.1),2000年我国农村调查户常住人口约为28万人,至2010年下降至26万人,与此同时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从2000年的36.22%上升至2010年的49.95%(图3.2),上升大约13个百分点。表明城乡间人口流动在逐渐增强,且反映了人口城镇化的趋势。

柱状图,流动资本,占比,资本流动性


县户籍人口迁出率【户】(‰) 9.76 8.4镇户籍人口迁出率【户】(‰) 9.46 8.3在资本流动方面,通过观察图3.3中全国流动资本形成占比可以发现,流动资本形成比例在曲折中上升,资本流动性逐渐增强,2000年流动资本形成比例在2.8%左右,在2008年达到最大值7.4%,此后由于金融危机影响有所回落,但资本流动性总体上在增强。图3.4中为2000至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通过观察柱状图可以发现,自筹资金来源比例逐年上升,从2000年的60%上升到2013年的80%,国家预算内资金和利用外资的比例在逐年下降,自筹资金比例的扩大表明资本流动性的增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兰娟;董万好;徐鑫;;财政科技投入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城镇化过程中劳动报酬占比的视角[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2 沈清基;;论基于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J];城市规划学刊;2013年01期

3 方远平;谢蔓;;创新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基于中国省域的ESDA-GWR分析[J];经济地理;2012年09期

4 梁辉;;省际信息流动空间格局与机制分析[J];情报杂志;2009年07期

5 李小平;陈勇;;劳动力流动、资本转移和生产率增长——对中国工业“结构红利假说”的实证检验[J];统计研究;2007年07期

6 龚六堂,谢丹阳;我国省份之间的要素流动和边际生产率的差异分析[J];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7 邱晨曦,靳峰;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城市化的相关性分析[J];经济纵横;2003年12期

8 姜爱林;城镇化水平的五种测算方法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08期

9 洪银兴,陈雯;城市化模式的新发展——以江苏为例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0年12期



本文编号:28890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8890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8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