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县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5 13:07
近年来,为了有效应对快速城镇化导致的城镇建设无序蔓延、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和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城镇开发边界作为引导城镇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受到学术界和国家层面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从2006年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到2017年1月的《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再到2017年10月的中共十九大,城镇开发边界的地位不断得到强化,也被赋予了新的要求和内涵。但由于各个地区特点和发展状况的差异,截止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和划定流程。纵观以往研究和实践,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大多围绕大城市的中心城区展开,很少以全域视角聚焦于县级层面。因此,如何在县域尺度面向整个国土空间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是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的问题。本文从空间规划试点的要求出发,通过全面研究城镇开发边界的内涵与作用,梳理国内外有关的理论和相关实践案例,以陕西省山阳县为实证对象,对县域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路径进行探索和实践。山阳县位于秦岭山区,国家限制开发区的主体功能定位,决定了该县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首先应基于生态安全格局明确需要保护和禁止开发的区域,划定城镇开发建设不可逾越的极限范围,其次则应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划定一定时期的城镇开发边界。本文...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技术路线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 2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模式(图片来源:作者改绘)(1)模式一:立足城镇未来发展的趋势和规模,以留足弹性用地为主要点,将城镇空间界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之间的范围划为未来城镇发展的预留用模式为“正向”思路,划定的城镇空间界线等同城镇开发的“弹性边界”[56](2)模式二:根据开发适宜性和承载力分析,划定城镇空间作为城镇开不可突破的“刚性边界”,在城镇空间内根据城镇的发展目标和需求,划定城边界,其范围与规划期城镇建设用地范围一致,实则为“弹性边界”。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思路(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土地自然与经济双重属性的西部地区人口承载力测算[J]. 朱红波,吴熙,袁愿.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12)
[2]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经验与模式研究——2018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综述[J]. 刘悦,张力康,李白鹭. 城市发展研究. 2018(11)
[3]贺州市空间规划的特色经验、面临困难与对策启示[J]. 张燕,黄征学,宋建军,刘保奎. 国土资源情报. 2018(11)
[4]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J]. 赵东升,郭彩贇,郑度,刘磊,吴绍洪. 生态学报. 2019(02)
[5]深入推进省级国土空间规划试点的建议——以宁夏国土空间规划试点为例[J]. 黄征学,滕飞,王丽.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9(01)
[6]机构改革背景下长沙市级空间规划体系探索[J]. 谢映,段宁,江叶帆,郑华. 规划师. 2018(10)
[7]欠发达地区空间规划控制线体系划定方法研究——以宁夏泾源为例[J]. 周晓然,何子张,李小宁. 城市规划学刊. 2018 (S1)
[8]区域空间规划的方法和实践初探——从“三生空间”到“三区三线”[J]. 王颖,刘学良,魏旭红,郁海文. 城市规划学刊. 2018 (04)
[9]省级空间规划视域下的城镇开发边界[J]. 闵忠荣,张类昉. 城市问题. 2018(05)
[10]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实践与比较[J]. 吴若谷,周君,姜鹏. 北京规划建设. 2018(03)
博士论文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土地集约利用机理研究[D]. 陈海燕.南京农业大学 2011
[2]基于GIA设定城市增长边界的模型研究[D]. 李咏华.浙江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大连金普新区城镇空间管控边界确定研究[D]. 刘亚.辽宁师范大学 2017
[2]城市增长边界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D]. 梁占强.河北师范大学 2016
[3]武汉市城市发展边界的设定研究[D]. 石伟伟.华中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18317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技术路线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 2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模式(图片来源:作者改绘)(1)模式一:立足城镇未来发展的趋势和规模,以留足弹性用地为主要点,将城镇空间界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之间的范围划为未来城镇发展的预留用模式为“正向”思路,划定的城镇空间界线等同城镇开发的“弹性边界”[56](2)模式二:根据开发适宜性和承载力分析,划定城镇空间作为城镇开不可突破的“刚性边界”,在城镇空间内根据城镇的发展目标和需求,划定城边界,其范围与规划期城镇建设用地范围一致,实则为“弹性边界”。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思路(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土地自然与经济双重属性的西部地区人口承载力测算[J]. 朱红波,吴熙,袁愿.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12)
[2]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经验与模式研究——2018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综述[J]. 刘悦,张力康,李白鹭. 城市发展研究. 2018(11)
[3]贺州市空间规划的特色经验、面临困难与对策启示[J]. 张燕,黄征学,宋建军,刘保奎. 国土资源情报. 2018(11)
[4]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J]. 赵东升,郭彩贇,郑度,刘磊,吴绍洪. 生态学报. 2019(02)
[5]深入推进省级国土空间规划试点的建议——以宁夏国土空间规划试点为例[J]. 黄征学,滕飞,王丽.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9(01)
[6]机构改革背景下长沙市级空间规划体系探索[J]. 谢映,段宁,江叶帆,郑华. 规划师. 2018(10)
[7]欠发达地区空间规划控制线体系划定方法研究——以宁夏泾源为例[J]. 周晓然,何子张,李小宁. 城市规划学刊. 2018 (S1)
[8]区域空间规划的方法和实践初探——从“三生空间”到“三区三线”[J]. 王颖,刘学良,魏旭红,郁海文. 城市规划学刊. 2018 (04)
[9]省级空间规划视域下的城镇开发边界[J]. 闵忠荣,张类昉. 城市问题. 2018(05)
[10]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实践与比较[J]. 吴若谷,周君,姜鹏. 北京规划建设. 2018(03)
博士论文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土地集约利用机理研究[D]. 陈海燕.南京农业大学 2011
[2]基于GIA设定城市增长边界的模型研究[D]. 李咏华.浙江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大连金普新区城镇空间管控边界确定研究[D]. 刘亚.辽宁师范大学 2017
[2]城市增长边界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D]. 梁占强.河北师范大学 2016
[3]武汉市城市发展边界的设定研究[D]. 石伟伟.华中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183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918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