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双业联动”视角下的中国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5 18: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成就瞩目,物流总额逐年增加,物流成本占GDP比例逐步减少,物流业在服务业和第三产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物流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性作用”更加重要。现在和今后很长时期内,物流业的发展都意义重大。那么,物流业的发展应该采取怎么样的战略?这是个有价值和深刻的课题。同时,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的发挥了举足重轻的作用,然而制造业大而不强,通过加强制造业物流能力来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也势在必行。所以,本博士论文选取基于“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视角来研究物流业的发展战略这一研究课题,具备的学术和实际指导意义。基于“双业联动”视角的物流业发展战略,应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实现,就是本论文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必须研究清楚几个问题: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双业联动发展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阻碍因素、呈现出怎么样的发展趋势等,之后再进行基于“双业联动”视角的发展战略探讨,最后是案例研究的支撑。所以本论文按照“理论梳理——现状与问题分析——战略设计——案例支撑”的技术路线,分为11章来撰写,其中战略设计是重中之重,基本遵循“... 

【文章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19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提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框架
        1.3.1 论文框架图
        1.3.2 论文的内容安排与思路
    1.4 研究方法
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1 关于物流的研究
    2.2 关于产业发展战略以及物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
        2.2.1 关于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
        2.2.2 关于物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
    2.3 关于产业融合的研究
        2.3.1 国外关于产业融合的研究
        2.3.2 国内关于产业融合的研究
    2.4 物流业与制造业关系以及“双业联动”问题的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本论文的主要理论基础
    3.1 社会分工与委托代理理论
        3.1.1 社会分工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的内涵
        3.1.2 社会分工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与“双业联动”的关系
    3.2 波特竞争优势理论
        3.2.1 波特竞争优势理论概述
        3.2.2 价值链与钻石模型理论
    3.3 合作博弈理论
        3.3.1 合作博弈的内涵
        3.3.2 合作博弈的特征
        3.3.3 合作博弈的形式
        3.3.4 合作博弈的应用领域
    3.4 协同物流理论
        3.4.1 协同物流的内涵
        3.4.2 协同物流的内容
        3.4.3 协同物流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前景预测
    4.1 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4.1.1 中国物流业发展历程
        4.1.2 物流市场的总体规模分析
        4.1.3 物流市场需求发展状况
        4.1.4 物流市场供给状况与特征
        4.1.5 物流企业结构分析
        4.1.6 我国物流业基础设施分析
        4.1.7 我国物流业区域发展分析
    4.2 “十二五规划”期间物流业发展预测
        4.2.1 “十二五规划”期间社会物流总额规模预测
        4.2.2 “十二五规划”期间物流业增加值预测
        4.2.3 “十二五规划”期间社会物流费用规模预测
    4.3 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4 本章小结
5. 中国制造业现状分析
    5.1 中国制造业的分类
    5.2 中国制造业总体状况
    5.3 中国制造业发展存在问题
    5.4 本章小结
6. 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协调度以及“双业联动”的机理分析
    6.1 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协调度分析
        6.1.1 灰色关联模型测算过程
        6.1.2 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关联度与协调度分析
    6.2 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的阻碍因素与趋势分析
        6.2.1 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的阻碍因素
        6.2.2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主要趋势
    6.3 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的机理分析
        6.3.1 企业交易成本的视角
        6.3.2 资源融合内生机理的视角
        6.3.3 制造业的“微笑曲线”的视角
        6.3.4 经济群落的视角
    6.4 本章小结
7. 宏观层面:“双业联动”钻石模型视角下物流业发展战略
    7.1 “双业联动”钻石模型的建立
    7.2 “双业联动”钻石模型视角下物流业发展策略思考
        7.2.1 物流生产要素
        7.2.2 物流需求条件
        7.2.3 相关产业和支持性行业
        7.2.4 企业结构模式与同业竞争
        7.2.5 发展机遇
        7.2.6 政府行为
    7.3 本章小结
8. 中观层面:“双业联动”合作博弈模型视角下物流业发展战略
    8.1 博弈模型的建立
        8.1.1 信息对称情况下,“双业联动”供需双方的合作创新博弈模型
        8.1.2 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双业联动”供需双方的合作创新博弈模型
    8.2 模型检验与分析
        8.2.1 信息对称情况下,“两业联动”物流供需双方合作博弈模型分析
        8.2.2 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双业联动”供需双方合作创新博弈模型分析
    8.3 战略启示
        8.3.1 支持物流企业增强一体化服务能力
        8.3.2 整合制造业集聚区的物流功能
        8.3.3 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信息共享、标准对接
        8.3.4 建立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信任机制
        8.3.5 建立双业联动过程中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协调机制
        8.3.6 在加强企业合作创新理念的同时,应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委托——代理”机制
    8.4 本章小结
9. 微观层面:“双业联动”之协同物流与供应链模型视角下物流业发展战略
    9.1 协同物流的内涵
        9.1.1 协同物流的内涵
        9.1.2 协同物流的概念模型
    9.2 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物流模式的四大类型
        9.2.1 体系支持模式
        9.2.2 战略支持模式
        9.2.3 战略重塑模式
        9.2.4 体系重塑模式
        9.2.5 四种协同模式特征比较
    9.3 协同物流与供应链模型下的物流业发展战略思考
        9.3.1 物流服务的制造业价值链嵌入与协同演进
        9.3.2 制造业协同物流的运行——以汽车制造业为例
    9.4 本章小结
10. “双业联动”战略实践的案例研究
    10.1 物流业与汽车制造业联动发展案例研究
        10.1.1 联动背景
        10.1.2 联动案例梳理
        10.1.3 案例启示
    10.2 物流业与饮料食品制造业联动发展的案例研究
        10.2.1 联动背景
        10.2.2 中铁快运与西藏冰川5100矿泉水的联动案例
        10.2.3 案例启示
    10.3 物流业与日化行业联动发展的案例研究
        10.3.1 联动背景
        10.3.2 上海惠尔物流与上海家化联动发展案例研究
        10.3.3 案例启示
    10.4 物流业与电器制造业联动发展案例研究
        10.4.1 联动背景
        10.4.2 格力物流案例分析
        10.4.3 案例启发
    10.5 本章小结
11. 研究总结
    11.1 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11.2 论文的创新点
    11.3 论文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模式及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的分析[J]. 王珍珍,陈功玉.  珞珈管理评论. 2011(02)
[2]“十二五”规划期间绿色物流产业合作博弈关系的发展研究[J]. 邓良,史言信.  当代财经. 2011(05)
[3]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路径研究[J]. 王亚新,邓良.  商业时代. 2011(09)
[4]后金融危机下的我国大城市制造业发展路径研究[J]. 刘英骥,邓良.  商业研究. 2010(10)
[5]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制造业产值增长路径的视角[J]. 刘英骥,邓良.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0(05)
[6]中国化工物流发展现状分析[J]. 庞东升.  网络财富. 2010(16)
[7]生产性服务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业升级的协同演进关系研究[J]. 刘明宇,芮明杰,姚凯.  中国工业经济. 2010(08)
[8]金融危机后物流产业绿色化发展战略研究——基于国家竞争优势的视角[J]. 邓良.  经济与管理. 2010(07)
[9]基于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合作模式研究[J]. 郭淑娟,董千里.  物流技术. 2010(13)
[10]金融危机后中国物流市场发展特征分析[J]. 蒋笑梅,李贵春.  港口经济. 2010(06)

博士论文
[1]现代服务业融合研究[D]. 刘徐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0
[2]汽车制造业协同物流系统研究[D]. 陈思云.武汉理工大学 2008
[3]产业融合的经济学分析[D]. 胡永佳.中共中央党校 2007

硕士论文
[1]中铁快运集成化物流服务模式研究[D]. 汤新洲.北京交通大学 2011
[2]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D]. 韩锡琴.沈阳工业大学 2010
[3]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研究[D]. 朱琳.大连海事大学 2010
[4]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制研究[D]. 张衍.南京财经大学 2010
[5]我国汽车整车销售物流研究[D]. 赵汉杰.大连海事大学 2008
[6]我国整车物流联盟的组建问题研究[D]. 李静.广东工业大学 2008
[7]饮料企业物流外包管理策略研究[D]. 杜有义.昆明理工大学 2007
[8]现代汽车物流企业知识管理研究[D]. 常云雪.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186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9186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0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