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强度与经济结构关系的数量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9 19:35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近几十年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耗了大量化石能源,使全球有限的化石能源储量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化石能源消费带来的温室效应也成为全球各国谈判的难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能源消费总量仍将大幅增长,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降低能源强度必将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的方向。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人口总量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中国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来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缓解就业压力和保持社会稳定,短期内不可能通过牺牲经济增长速度来实现能源消费总量降低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减少。另一方面,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消费及碳排放国家,中国也面临更大的节能减排压力。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节能减排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能源强度降低20%的约束性指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再次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能源强度下降16%的约束性指标。节能目标的提出,使中国节能有了量化指标,使中国的战略规划、政策制定和政府监管有了落实的标准,节能目标的实现成为保障中国经济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文献回顾
1.3.1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总量关系的研究成果
1.3.2 中国经济结构与能源强度关系的研究成果
1.3.3 节能潜力的研究成果
1.3.4 研究评述
1.4 本文的思路和基本结构
1.5 本文的主要创新
2. 对能源强度的再认识
2.1 能源及能源强度的概念与理论综述
2.1.1 能源与能源强度的概念
2.1.2 关于生活能源消费、生产能源消费与生产能源强度
2.1.3 关于能源及能源强度的理论综述
2.2 中国能源强度的特点
2.2.1 中国能源强度的走势及特点
2.2.2 中国能源强度的国际比较
2.3 影响中国能源强度的因素分析
2.3.1 影响中国能源强度的主要因素
2.3.2 现阶段中国能源及能源消费中的一些突出问题
3. 与能源强度有关的经济结构概念及其度量
3.1 能源强度研究中涉及的经济结构概念
3.1.1 结构的基本涵义
3.1.2 有关能源研究的经济结构综述
3.1.3 本文对经济结构的界定
3.2 本文研究中对经济结构的度量
3.2.1 产业结构的度量
3.2.2 需求结构的度量
3.2.3 能源消费结构的度量
3.3 研究经济结构对能源强度影响的意义
4. 产业结构与能源强度数量关系存在性检验
4.1 产业结构的基本概况及相关研究
4.1.1 中国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
4.1.2 能源强度与产业结构关系的有关研究及述评
4.2 三次产业结构与能源强度的数量关系检验
4.2.1 三次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影响的分解
4.2.2 工业增加值比重与能源强度的面板协整检验
4.3 高耗能行业与能源强度数量关系的检验
4.3.1 高耗能行业的界定
4.3.2 高耗能行业比重与能源强度的面板协整检验
4.4 本章小结
5. 需求结构与能源强度数量关系的检验
5.1 需求结构的基本概况及相关研究
5.1.1 中国需求结构的基本特征
5.1.2 有关需求结构与能源强度关系的研究及述评
5.2 投资率与能源强度数量关系的检验
5.2.1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及加工
5.2.2 投资率与能源强度的协整检验
5.2.3 实证结论
5.3 本章小结
6 能源消费结构与能源强度数量关系的检验
6.1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基本情况和相关研究
6.1.1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
6.1.2 能源消费结构与能源强度关系的相关研究及述评
6.2 煤炭消费比重与能源强度数量关系的检验
6.2.1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及加工
6.2.2 煤炭消费比重与能源强度的协整检验
6.2.3 实证结论
6.3 本章小结
7. 经济结构对能源强度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数量规律的研究
7.1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及加工
7.1.1 变量选取
7.1.2 数据来源及整理
7.2 通径模型设定及影响路径分析
7.2.1 通径分析模型设定
7.2.2 影响路径分析
7.3 变量间协整关系检验和模型估计
7.3.1 单位根检验
7.3.2 协整关系检验
7.3.3 模型估计
7.4 经济结构对能源强度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分解
7.4.1 直接影响系数和残余影响
7.4.2 间接影响系数
7.4.3 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总影响
7.5 本章小结
8. 地区经济结构对能源强度差异影响数量规律的研究
8.1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及加工
8.1.1 变量选取
8.1.2 数据来源及加工
8.2 地区能源强度不变斜率面板模型研究
8.2.1 面板单位根检验和面板协整检验
8.2.2 面板模型建模和估计
8.2.3 实证结论
8.3 地区能源强度的变斜率面板模型研究
8.3.1 模型设定
8.3.2 模型估计和检验
8.3.3 实证结论
8.4 本章小结
9. 地区节能差异系数研究
9.1 地区能源强度概况和节能潜力的有关研究
9.1.1 地区能源消费概况
9.1.2 有关地区节能潜力的研究及述评
9.2 地区经济结构的差异性特征
9.2.1 地区经济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9.2.2 地区经济结构差异的原因分析
9.2.3 地区经济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稳定性
9.3 基于变系数对数面板模型的地区节能差异系数
9.3.1 对数面板模型建模和估计
9.3.2 对数模型中各地区节能差异系数推导
9.3.3 各地区节能差异系数计算结果
9.3.4 地区节能差异系数结果验证
9.4 本章小结
10. 一些结论
10.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10.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实现节能目标的政策选择
10.3 本研究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能源消费省区配置及节能潜力分析——以河北省为例[J]. 郑明慧,王亚飞.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2(04)
[2]中国能源经济发展阶段及中长期节能潜力[J]. 廖华,魏一鸣.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2(02)
[3]“十二五”节能减排重在结构节能[J]. 杨宏伟,胡雪琴. 中国经济周刊. 2012(01)
[4]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J]. 周江,李颖嘉. 求索. 2011(12)
[5]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与能源效率——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J]. 余泳泽,杜晓芬. 产业经济评论. 2011(04)
[6]我国工业节能潜力与对策分析[J]. 夏红德,张华良,徐玉杰,陈海生,谭春青.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1(12)
[7]中国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1987-2005)——变化趋势、节能潜力与影响因素研究[J]. 孙广生,杨先明,黄祎. 中国软科学. 2011(11)
[8]中国能源强度变动趋势及省际差异分析[J]. 宋枫,王丽丽. 资源科学. 2012(01)
[9]中国工业的节能潜力及影响因素[J]. 何晓萍. 金融研究. 2011(10)
[10]基于单位GDP能耗的节能潜力分析方法与实证研究[J]. 熊华文. 中国能源. 2011(04)
博士论文
[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问题研究[D]. 杭雷鸣.上海交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26455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文献回顾
1.3.1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总量关系的研究成果
1.3.2 中国经济结构与能源强度关系的研究成果
1.3.3 节能潜力的研究成果
1.3.4 研究评述
1.4 本文的思路和基本结构
1.5 本文的主要创新
2. 对能源强度的再认识
2.1 能源及能源强度的概念与理论综述
2.1.1 能源与能源强度的概念
2.1.2 关于生活能源消费、生产能源消费与生产能源强度
2.1.3 关于能源及能源强度的理论综述
2.2 中国能源强度的特点
2.2.1 中国能源强度的走势及特点
2.2.2 中国能源强度的国际比较
2.3 影响中国能源强度的因素分析
2.3.1 影响中国能源强度的主要因素
2.3.2 现阶段中国能源及能源消费中的一些突出问题
3. 与能源强度有关的经济结构概念及其度量
3.1 能源强度研究中涉及的经济结构概念
3.1.1 结构的基本涵义
3.1.2 有关能源研究的经济结构综述
3.1.3 本文对经济结构的界定
3.2 本文研究中对经济结构的度量
3.2.1 产业结构的度量
3.2.2 需求结构的度量
3.2.3 能源消费结构的度量
3.3 研究经济结构对能源强度影响的意义
4. 产业结构与能源强度数量关系存在性检验
4.1 产业结构的基本概况及相关研究
4.1.1 中国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
4.1.2 能源强度与产业结构关系的有关研究及述评
4.2 三次产业结构与能源强度的数量关系检验
4.2.1 三次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影响的分解
4.2.2 工业增加值比重与能源强度的面板协整检验
4.3 高耗能行业与能源强度数量关系的检验
4.3.1 高耗能行业的界定
4.3.2 高耗能行业比重与能源强度的面板协整检验
4.4 本章小结
5. 需求结构与能源强度数量关系的检验
5.1 需求结构的基本概况及相关研究
5.1.1 中国需求结构的基本特征
5.1.2 有关需求结构与能源强度关系的研究及述评
5.2 投资率与能源强度数量关系的检验
5.2.1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及加工
5.2.2 投资率与能源强度的协整检验
5.2.3 实证结论
5.3 本章小结
6 能源消费结构与能源强度数量关系的检验
6.1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基本情况和相关研究
6.1.1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
6.1.2 能源消费结构与能源强度关系的相关研究及述评
6.2 煤炭消费比重与能源强度数量关系的检验
6.2.1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及加工
6.2.2 煤炭消费比重与能源强度的协整检验
6.2.3 实证结论
6.3 本章小结
7. 经济结构对能源强度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数量规律的研究
7.1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及加工
7.1.1 变量选取
7.1.2 数据来源及整理
7.2 通径模型设定及影响路径分析
7.2.1 通径分析模型设定
7.2.2 影响路径分析
7.3 变量间协整关系检验和模型估计
7.3.1 单位根检验
7.3.2 协整关系检验
7.3.3 模型估计
7.4 经济结构对能源强度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分解
7.4.1 直接影响系数和残余影响
7.4.2 间接影响系数
7.4.3 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总影响
7.5 本章小结
8. 地区经济结构对能源强度差异影响数量规律的研究
8.1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及加工
8.1.1 变量选取
8.1.2 数据来源及加工
8.2 地区能源强度不变斜率面板模型研究
8.2.1 面板单位根检验和面板协整检验
8.2.2 面板模型建模和估计
8.2.3 实证结论
8.3 地区能源强度的变斜率面板模型研究
8.3.1 模型设定
8.3.2 模型估计和检验
8.3.3 实证结论
8.4 本章小结
9. 地区节能差异系数研究
9.1 地区能源强度概况和节能潜力的有关研究
9.1.1 地区能源消费概况
9.1.2 有关地区节能潜力的研究及述评
9.2 地区经济结构的差异性特征
9.2.1 地区经济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9.2.2 地区经济结构差异的原因分析
9.2.3 地区经济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稳定性
9.3 基于变系数对数面板模型的地区节能差异系数
9.3.1 对数面板模型建模和估计
9.3.2 对数模型中各地区节能差异系数推导
9.3.3 各地区节能差异系数计算结果
9.3.4 地区节能差异系数结果验证
9.4 本章小结
10. 一些结论
10.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10.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实现节能目标的政策选择
10.3 本研究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能源消费省区配置及节能潜力分析——以河北省为例[J]. 郑明慧,王亚飞.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2(04)
[2]中国能源经济发展阶段及中长期节能潜力[J]. 廖华,魏一鸣.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2(02)
[3]“十二五”节能减排重在结构节能[J]. 杨宏伟,胡雪琴. 中国经济周刊. 2012(01)
[4]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J]. 周江,李颖嘉. 求索. 2011(12)
[5]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与能源效率——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J]. 余泳泽,杜晓芬. 产业经济评论. 2011(04)
[6]我国工业节能潜力与对策分析[J]. 夏红德,张华良,徐玉杰,陈海生,谭春青.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1(12)
[7]中国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1987-2005)——变化趋势、节能潜力与影响因素研究[J]. 孙广生,杨先明,黄祎. 中国软科学. 2011(11)
[8]中国能源强度变动趋势及省际差异分析[J]. 宋枫,王丽丽. 资源科学. 2012(01)
[9]中国工业的节能潜力及影响因素[J]. 何晓萍. 金融研究. 2011(10)
[10]基于单位GDP能耗的节能潜力分析方法与实证研究[J]. 熊华文. 中国能源. 2011(04)
博士论文
[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问题研究[D]. 杭雷鸣.上海交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26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926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