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资关系调整对就业增长的影响研究 ——以工资、工时为例
发布时间:2021-01-19 09:02
就业乃民生之本。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就业问题非常突出。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就业弹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持续下降,就业增长速度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而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以往的研究多从技术进步、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来说明。本文认为,城镇部门的劳资关系不合理是导致就业机会不足、就业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基于以上认识,本文致力于研究我国的劳资关系及其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在劳资关系的诸多内容中,工资和工时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且对就业的影响最为直接、显著,因此,本文以工资和工时为重点分别展开研究。为实现研究目标,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首先,对我国劳资关系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这一部分首先对建国以来我国劳资关系的发展历程进行了阶段划分,然后从劳动立法、工时制度与实际工时、工资增长及其影响因素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第二,本文以工资和工时为例,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了劳资关系调整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具体来说,在工资对就业量的影响方面,本文讨论了经典理论对劳动力需求的分析;借助劳动需求弹性概念对该问题做了进一步研究;另外,还结合经济现实对传统理论进行了修正和完善。在理论分析的基...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结构安排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劳资关系与劳动关系
2.1.2 劳动法与劳动立法
2.1.3 就业与就业人口
2.1.4 工资与劳动报酬
2.1.5 工作时间
2.2 关于就业增长的相关研究
2.3 关于劳资关系的相关研究
2.4 关于劳资关系对就业增长的影响研究
2.4.1 工资变动对就业增长的影响研究
2.4.2 工作时间变动对就业增长的影响研究
第三章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劳资关系状况分析
3.1 建国以来中国劳资关系的演变与发展
3.1.1 计划经济时期的“劳资关系”(1949-1978 年)
3.1.2 劳资关系的自主萌芽时期(1979-1988 年)
3.1.3 劳资关系初步规范时期(1989-1991 年)
3.1.4 劳资关系扭曲与矛盾积累时期(1992-2002 年)
3.1.5 矛盾激化与劳资关系调整时期(2003 年至今)
3.2 我国劳动立法及实施状况分析
3.2.1 我国劳动立法的历史演变进程
3.2.2 我国劳动立法取得的成效
3.2.3 我国劳动立法体系及施行中存在的问题
3.3 我国工时制度演变与实际工时分析
3.3.1 我国工时制度的历史演变分析
3.3.2 我国劳动者的实际工作时间分析
3.4 我国工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4.1 描述性分析
3.4.2 模型、变量与数据
3.4.3 计量结果
3.4.4 主要结论
第四章 工资变动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分析
4.1 工资变动对就业量及其他经济影响的理论分析
4.1.1 基于经典理论的劳动力需求分析
4.1.2 工资变动与就业量:劳动力需求弹性分析
4.1.3 对工资与就业量关系的进一步分析
4.1.4 工资上涨对宏观经济的其他影响
4.2 工资变动对就业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4.2.1 实证模型
4.2.2 变量与数据
4.2.3 计量结果与分析
4.3 主要结论
第五章 工时变动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分析
5.1 工时变动对就业量及其他经济影响的理论分析
5.1.1 工时缩减对就业量的正面影响
5.1.2 准固定成本对工时与就业量关系的影响
5.1.3 工时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5.2 工时变动对就业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5.2.1 方法说明
5.2.2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5.2.3 计量结果与分析
5.3 主要结论
第六章 西方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劳资关系与启示
6.1 西方国家工业化以来劳资关系的演变历程
6.2 西方国家工时制度及实际工时的变动趋势
6.2.1 西方国家工时制度演变
6.2.2 西方国家实际工时的变动与比较
6.3 西方国家工资的变动趋势分析
6.3.1 工业革命时期各国的工资增长与比较
6.3.2 第二次工业革命到时期各国的工资增长及比较
6.3.3 二战以来各国的工资增长及比较
6.4 西方国家的劳资关系立法分析
6.4.1 劳资关系立法的产生与发展
6.4.2 典型国家的劳资关系立法
6.4.3 国际劳资关系立法状况
6.5 西方国家的劳资关系协调机制分析
6.6 西方国家劳资关系的启示
6.6.1 完善的立法体系是协调劳资关系的重要保障
6.6.2 集体谈判制度成为协调劳资关系的主要机制
6.6.3 政府在劳资关系协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对策建议
7.2.1 健全劳动立法体系,为劳资关系调整提供法律保障
7.2.2 完善我国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增长正常机制
7.2.3 严格限制加班时间,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就业
7.2.4 严格执法,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力度
7.2.5 以户籍制度改革为重心,全面改革城市社会管理体制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十二五”促进就业规划出台[J]. 中国劳动. 2012(01)
[2]劳资关系法律规范的历史演变与改革论争——历史与理论的宏观分析[J]. 蔡成平. 时代法学. 2011(04)
[3]工资上涨助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基于技术进步及人力资本视角的研究[J]. 李平,宫旭红,张庆昌. 经济评论. 2011(03)
[4]劳动力成本与工业竞争力——理论模型及实证检验[J]. 曾国华,王跃梅. 财经论丛. 2011(03)
[5]我国劳动力成本趋势及应对策略[J]. 杨长勇. 宏观经济管理. 2011(04)
[6]工资决定理论:古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的比较[J]. 宋晶. 财经问题研究. 2011(03)
[7]劳动力成本优势仍在——对我国现阶段就业形势的认识问题(下)[J]. 张丽宾. 中国发展观察. 2011(03)
[8]城镇化的战略意义与实施路径[J]. 辜胜阻,武兢. 求是. 2011(05)
[9]中国所有制结构分化与就业——基于工业行业部门动态面板数据的考察[J]. 李楠. 中国人口科学. 2010(S1)
[10]中国就业弹性下降原因和对策分析[J]. 李美旭. 理论界. 2010(12)
博士论文
[1]中国经济转型期就业制度研究[D]. 郜风涛.华中科技大学 2009
[2]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劳资关系研究[D]. 吴宏洛.福建师范大学 2009
[3]中国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研究[D]. 蔡小慎.大连理工大学 2008
[4]中国人口城市化与城镇就业问题研究[D]. 宋丽敏.辽宁大学 2007
[5]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 刘焱白.湖南大学 2007
[6]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增长、就业与公共政策[D]. 蒲艳萍.重庆大学 2006
[7]中国城镇化发展速度与质量问题研究[D]. 孔凡文.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
[8]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研究[D]. 龚基云.南京师范大学 2004
[9]中国经济起飞阶段的工资水平研究[D]. 胡放之.华中科技大学 2004
[10]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对就业率影响及政策研究[D]. 刘伟德.浙江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从实践角度看劳动立法、司法与社会和谐[D]. 尹河清.西南政法大学 2010
[2]城市化与就业的相关性分析[D]. 王红梅.苏州大学 2009
[3]过度劳动的就业挤出效应分析[D]. 徐睿婕.西北大学 2008
[4]二元经济中我国的城市就业问题研究[D]. 刘希.陕西师范大学 2008
[5]城市化背景下的土地政策研究[D]. 王耕源.长安大学 2007
[6]从劳资关系视角看低工资问题[D]. 徐晓红.安徽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86716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结构安排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劳资关系与劳动关系
2.1.2 劳动法与劳动立法
2.1.3 就业与就业人口
2.1.4 工资与劳动报酬
2.1.5 工作时间
2.2 关于就业增长的相关研究
2.3 关于劳资关系的相关研究
2.4 关于劳资关系对就业增长的影响研究
2.4.1 工资变动对就业增长的影响研究
2.4.2 工作时间变动对就业增长的影响研究
第三章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劳资关系状况分析
3.1 建国以来中国劳资关系的演变与发展
3.1.1 计划经济时期的“劳资关系”(1949-1978 年)
3.1.2 劳资关系的自主萌芽时期(1979-1988 年)
3.1.3 劳资关系初步规范时期(1989-1991 年)
3.1.4 劳资关系扭曲与矛盾积累时期(1992-2002 年)
3.1.5 矛盾激化与劳资关系调整时期(2003 年至今)
3.2 我国劳动立法及实施状况分析
3.2.1 我国劳动立法的历史演变进程
3.2.2 我国劳动立法取得的成效
3.2.3 我国劳动立法体系及施行中存在的问题
3.3 我国工时制度演变与实际工时分析
3.3.1 我国工时制度的历史演变分析
3.3.2 我国劳动者的实际工作时间分析
3.4 我国工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4.1 描述性分析
3.4.2 模型、变量与数据
3.4.3 计量结果
3.4.4 主要结论
第四章 工资变动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分析
4.1 工资变动对就业量及其他经济影响的理论分析
4.1.1 基于经典理论的劳动力需求分析
4.1.2 工资变动与就业量:劳动力需求弹性分析
4.1.3 对工资与就业量关系的进一步分析
4.1.4 工资上涨对宏观经济的其他影响
4.2 工资变动对就业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4.2.1 实证模型
4.2.2 变量与数据
4.2.3 计量结果与分析
4.3 主要结论
第五章 工时变动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分析
5.1 工时变动对就业量及其他经济影响的理论分析
5.1.1 工时缩减对就业量的正面影响
5.1.2 准固定成本对工时与就业量关系的影响
5.1.3 工时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5.2 工时变动对就业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5.2.1 方法说明
5.2.2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5.2.3 计量结果与分析
5.3 主要结论
第六章 西方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劳资关系与启示
6.1 西方国家工业化以来劳资关系的演变历程
6.2 西方国家工时制度及实际工时的变动趋势
6.2.1 西方国家工时制度演变
6.2.2 西方国家实际工时的变动与比较
6.3 西方国家工资的变动趋势分析
6.3.1 工业革命时期各国的工资增长与比较
6.3.2 第二次工业革命到时期各国的工资增长及比较
6.3.3 二战以来各国的工资增长及比较
6.4 西方国家的劳资关系立法分析
6.4.1 劳资关系立法的产生与发展
6.4.2 典型国家的劳资关系立法
6.4.3 国际劳资关系立法状况
6.5 西方国家的劳资关系协调机制分析
6.6 西方国家劳资关系的启示
6.6.1 完善的立法体系是协调劳资关系的重要保障
6.6.2 集体谈判制度成为协调劳资关系的主要机制
6.6.3 政府在劳资关系协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对策建议
7.2.1 健全劳动立法体系,为劳资关系调整提供法律保障
7.2.2 完善我国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增长正常机制
7.2.3 严格限制加班时间,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就业
7.2.4 严格执法,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力度
7.2.5 以户籍制度改革为重心,全面改革城市社会管理体制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十二五”促进就业规划出台[J]. 中国劳动. 2012(01)
[2]劳资关系法律规范的历史演变与改革论争——历史与理论的宏观分析[J]. 蔡成平. 时代法学. 2011(04)
[3]工资上涨助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基于技术进步及人力资本视角的研究[J]. 李平,宫旭红,张庆昌. 经济评论. 2011(03)
[4]劳动力成本与工业竞争力——理论模型及实证检验[J]. 曾国华,王跃梅. 财经论丛. 2011(03)
[5]我国劳动力成本趋势及应对策略[J]. 杨长勇. 宏观经济管理. 2011(04)
[6]工资决定理论:古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的比较[J]. 宋晶. 财经问题研究. 2011(03)
[7]劳动力成本优势仍在——对我国现阶段就业形势的认识问题(下)[J]. 张丽宾. 中国发展观察. 2011(03)
[8]城镇化的战略意义与实施路径[J]. 辜胜阻,武兢. 求是. 2011(05)
[9]中国所有制结构分化与就业——基于工业行业部门动态面板数据的考察[J]. 李楠. 中国人口科学. 2010(S1)
[10]中国就业弹性下降原因和对策分析[J]. 李美旭. 理论界. 2010(12)
博士论文
[1]中国经济转型期就业制度研究[D]. 郜风涛.华中科技大学 2009
[2]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劳资关系研究[D]. 吴宏洛.福建师范大学 2009
[3]中国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研究[D]. 蔡小慎.大连理工大学 2008
[4]中国人口城市化与城镇就业问题研究[D]. 宋丽敏.辽宁大学 2007
[5]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 刘焱白.湖南大学 2007
[6]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增长、就业与公共政策[D]. 蒲艳萍.重庆大学 2006
[7]中国城镇化发展速度与质量问题研究[D]. 孔凡文.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
[8]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研究[D]. 龚基云.南京师范大学 2004
[9]中国经济起飞阶段的工资水平研究[D]. 胡放之.华中科技大学 2004
[10]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对就业率影响及政策研究[D]. 刘伟德.浙江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从实践角度看劳动立法、司法与社会和谐[D]. 尹河清.西南政法大学 2010
[2]城市化与就业的相关性分析[D]. 王红梅.苏州大学 2009
[3]过度劳动的就业挤出效应分析[D]. 徐睿婕.西北大学 2008
[4]二元经济中我国的城市就业问题研究[D]. 刘希.陕西师范大学 2008
[5]城市化背景下的土地政策研究[D]. 王耕源.长安大学 2007
[6]从劳资关系视角看低工资问题[D]. 徐晓红.安徽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867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986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