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的进化博弈——来自河北L村经济合作社的案例
发布时间:2021-02-09 12:09
农村公共池塘资源是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完善和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考虑到公共池塘资源治理有效的关键在于博弈双方的行动策略优化,本文在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完全的前提下构建了农村公共池塘治理的进化博弈模型,试图获得稳定策略对治理的应然状态进行考察,采用个案分析的方式还原了转制期间农村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的实然状态。在分析应然和实然状态偏差的基础上,认为集体产权背景下治理博弈的参与者虽然能达到稳定策略,但是没有适当的监督和分级惩罚机制,公共池塘资源的治理博弈容易走向混乱失序。因此,应在尊重村民自主治理非正式制度的前提下建立完善的正式制度进行规范和约束,转变政府治理角色,强化社会资本的作用,确保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文章来源】:农村经济.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有限理性行为人治理制度分析框架
根据对L村经济合作社的案例研讨和分析,A(0,0)即{不合作,不合作}成为了稳定策略(见图2)。当前公共池塘资源的使用者所拥有的关于公共池塘资源使用的人力资本特别是技能和高级认知高于后来者,博弈双方的共有认知是当前的公共池塘资源的使用者具有先发优势。经营产业的收益普遍高于农业生产,这是L村村民的普遍共识。因此,对于承包合同到期的公共池塘资源的竞争者同样跃跃欲试。除了意图获得贴现的“伪竞争者”外,最终的治理博弈将由当前公共池塘资源使用者和竞争者展开。{合作,合作}的策略成为不稳定点有两种情况出现:一是竞争者会调适自己的抱负适应水平。在设定一个预期可行的抱负水平后,竞争者往往会尝试向上进行调试,直至输入为0即局部抱负水平成为已经实现的抱负水平为止。二是快速节俭启发式学习。虽然在博弈伊始双方可能会使用社会资本在承包竞价前达成契约,但是人们的决策判断通常是瞬间完成的。因此在承包竞价的过程中竞争者极易打破之前已经达成的口头契约,在提升的共有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策略学习,最终转向{不合作,不合作}这个局部均衡策略。然而在案例中,政府和村两委扮演的是协调者和调停者的角色,并没有实际的权力可以对双方的行为进行约束和限制。尽管选择博弈双方选择了{不合作,不合作}作为行动策略,通过对本案例中出现的治理纠纷的法院判决书和承包合同显示,在治理博弈的过程中因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造成了混乱,最终产生了一年多的公共池塘资源闲置状态,造成了集体资产的损失。虽然最终经过法院判决,最终公共池塘资源的竞争者与发包方即L村经济合作社签订了合同,但是村两委的信誉和治理博弈的双方的经济均遭到了一定的损失。为何稳定策略经过一定时间才得到稳定?经过进化博弈模型的分析以及对案例的思考,{不合作,不合作}的行动策略是博弈双方通过以往的经验和共有知识通过自主搜索学习而得到的最优策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代农村集体经营何以延续?——政府主导下的连片特困地区乡村产业发展模式比较[J]. 朱天义,张立荣.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2]扩大农村集体产权结构开放性必须迈过三道坎[J]. 叶兴庆. 中国农村观察. 2019(03)
[3]新时期农村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的集体行动分析[J]. 杜焱强,刘平养,包存宽. 中国行政管理. 2018(03)
[4]基于公共池塘产权束的林权变迁研究——以河北省平泉县为例[J]. 刘金龙,徐拓远. 河北学刊. 2016(06)
[5]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框架下水资源现代化治理逻辑[J]. 吴凤平,章渊,田贵良. 南京社会科学. 2015(12)
[6]开放性公共池塘资源治理中的集体行动机制——基于浙江永嘉县楠溪江渔业资源三种承包制的比较研究[J]. 郭剑鸣. 中国行政管理. 2009(03)
[7]村民自发合作:农村公共物品提供的第三条途径[J]. 苏杨珍,翟桂萍. 农村经济. 2007(06)
本文编号:3025606
【文章来源】:农村经济.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有限理性行为人治理制度分析框架
根据对L村经济合作社的案例研讨和分析,A(0,0)即{不合作,不合作}成为了稳定策略(见图2)。当前公共池塘资源的使用者所拥有的关于公共池塘资源使用的人力资本特别是技能和高级认知高于后来者,博弈双方的共有认知是当前的公共池塘资源的使用者具有先发优势。经营产业的收益普遍高于农业生产,这是L村村民的普遍共识。因此,对于承包合同到期的公共池塘资源的竞争者同样跃跃欲试。除了意图获得贴现的“伪竞争者”外,最终的治理博弈将由当前公共池塘资源使用者和竞争者展开。{合作,合作}的策略成为不稳定点有两种情况出现:一是竞争者会调适自己的抱负适应水平。在设定一个预期可行的抱负水平后,竞争者往往会尝试向上进行调试,直至输入为0即局部抱负水平成为已经实现的抱负水平为止。二是快速节俭启发式学习。虽然在博弈伊始双方可能会使用社会资本在承包竞价前达成契约,但是人们的决策判断通常是瞬间完成的。因此在承包竞价的过程中竞争者极易打破之前已经达成的口头契约,在提升的共有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策略学习,最终转向{不合作,不合作}这个局部均衡策略。然而在案例中,政府和村两委扮演的是协调者和调停者的角色,并没有实际的权力可以对双方的行为进行约束和限制。尽管选择博弈双方选择了{不合作,不合作}作为行动策略,通过对本案例中出现的治理纠纷的法院判决书和承包合同显示,在治理博弈的过程中因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造成了混乱,最终产生了一年多的公共池塘资源闲置状态,造成了集体资产的损失。虽然最终经过法院判决,最终公共池塘资源的竞争者与发包方即L村经济合作社签订了合同,但是村两委的信誉和治理博弈的双方的经济均遭到了一定的损失。为何稳定策略经过一定时间才得到稳定?经过进化博弈模型的分析以及对案例的思考,{不合作,不合作}的行动策略是博弈双方通过以往的经验和共有知识通过自主搜索学习而得到的最优策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代农村集体经营何以延续?——政府主导下的连片特困地区乡村产业发展模式比较[J]. 朱天义,张立荣.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2]扩大农村集体产权结构开放性必须迈过三道坎[J]. 叶兴庆. 中国农村观察. 2019(03)
[3]新时期农村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的集体行动分析[J]. 杜焱强,刘平养,包存宽. 中国行政管理. 2018(03)
[4]基于公共池塘产权束的林权变迁研究——以河北省平泉县为例[J]. 刘金龙,徐拓远. 河北学刊. 2016(06)
[5]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框架下水资源现代化治理逻辑[J]. 吴凤平,章渊,田贵良. 南京社会科学. 2015(12)
[6]开放性公共池塘资源治理中的集体行动机制——基于浙江永嘉县楠溪江渔业资源三种承包制的比较研究[J]. 郭剑鸣. 中国行政管理. 2009(03)
[7]村民自发合作:农村公共物品提供的第三条途径[J]. 苏杨珍,翟桂萍. 农村经济. 2007(06)
本文编号:30256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025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