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部沿海区域能源安全评价及保障路径设计
发布时间:2021-02-16 06:01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中,我国在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诸如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严重的威胁到国家的能源安全,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今后发展的目标,也是保障能源安全的根本途径。能源供应地与消费地分布不平衡使区域能源安全问题凸显。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也是我国能源最消费集中的区域,但能源资源相当的贫乏,能源供需矛盾十分严重。保障东部沿海地区的能源安全,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综合评价东部沿海地区的能源安全状况,预测未来能源安全发展趋势,探讨保障东部沿海区域能源安全的途径和政策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的主要结论和创新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本文以多学科交叉的视角,探索东部沿海地区能源安全的特征,并结合当前新的形势,所选指标在前人基础上进行了拓展,既考虑了传统的影响因素,又融入了社会、环境、低碳等新的因素,揭示了区域能源安全问题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机理。第二,运用DPSI...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示意图
- 58 -能源安全的概念仍然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能源安全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战争时期,和平发展时期,工业化建设时期、完善时期,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稳定发展时期,其内涵均有所不同。如今,随着气候恶化问题被广泛关注,全球经济向低碳发展的模式转型,能源安全的内涵将涉及到更多的方面。因此,本章将结合新的形势,不仅考虑传统的影响因素,更结合新的气候问题、世界低碳发展潮流,以及我国目前重点推进的节能减排工作,挖掘影响能源安全及区域能源安全的新因素。
1890km 和 2740km,运输压力非常大,我国煤炭分布如图 3-7 所示。煤炭资源虽然丰富,但勘探程度较低,经济可采储量较少,优质动力煤较为丰富,优质无烟煤和优质炼焦用煤较少,目前精查储量仅占经勘探证实储量的 30%,并且绝大部分都已经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后备储量不足。表 3-3 我国能源主要分布地区种类 分布煤炭 山西、新疆、内蒙古、陕西、贵州、云南、宁夏、安徽、山东、河南、河北石油塔里木、松辽、准噶尔、珠江口、东海、渤海湾、鄂尔多斯、柴达木、四川、二连、银根-额济纳旗、中扬子海、莺歌海天然气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和华北盆珠江口、东海、渤海湾、莺歌海、琼东南、准噶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能源安全的国内体制保障与启示[J]. 付瑞红.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9(06)
[2]中国能源消费与人口、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 夏泽义,张炜. 人口与经济. 2009(05)
[3]基于对应分析的生态评价模型及典型省份的实证研究[J]. 迟国泰,沈一侠,秦学志. 中国管理科学. 2009(03)
[4]中国能源安全:现状、特点与对策[J]. 刁秀华.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9(03)
[5]中国区域能源安全供给脆弱性分析[J]. 苏飞,张平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06)
[6]基于DPSIR模型的生态补偿机理分析[J]. 杨向阳,明庆忠.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8(04)
[7]中亚石油合作与中国能源安全战略[J]. 王晓梅. 国际经济合作. 2008(06)
[8]中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模式导向[J]. 邹艳芬. 经济问题探索. 2008(05)
[9]国家能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之构建[J]. 房树琼,杨保安,余垠. 中国国情国力. 2008(03)
[10]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系统影响因素分析[J]. 邹艳芬. 内江科技. 2007(12)
博士论文
[1]中国石油安全预警及对策研究[D]. 范秋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36298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示意图
- 58 -能源安全的概念仍然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能源安全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战争时期,和平发展时期,工业化建设时期、完善时期,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稳定发展时期,其内涵均有所不同。如今,随着气候恶化问题被广泛关注,全球经济向低碳发展的模式转型,能源安全的内涵将涉及到更多的方面。因此,本章将结合新的形势,不仅考虑传统的影响因素,更结合新的气候问题、世界低碳发展潮流,以及我国目前重点推进的节能减排工作,挖掘影响能源安全及区域能源安全的新因素。
1890km 和 2740km,运输压力非常大,我国煤炭分布如图 3-7 所示。煤炭资源虽然丰富,但勘探程度较低,经济可采储量较少,优质动力煤较为丰富,优质无烟煤和优质炼焦用煤较少,目前精查储量仅占经勘探证实储量的 30%,并且绝大部分都已经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后备储量不足。表 3-3 我国能源主要分布地区种类 分布煤炭 山西、新疆、内蒙古、陕西、贵州、云南、宁夏、安徽、山东、河南、河北石油塔里木、松辽、准噶尔、珠江口、东海、渤海湾、鄂尔多斯、柴达木、四川、二连、银根-额济纳旗、中扬子海、莺歌海天然气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和华北盆珠江口、东海、渤海湾、莺歌海、琼东南、准噶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能源安全的国内体制保障与启示[J]. 付瑞红.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9(06)
[2]中国能源消费与人口、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 夏泽义,张炜. 人口与经济. 2009(05)
[3]基于对应分析的生态评价模型及典型省份的实证研究[J]. 迟国泰,沈一侠,秦学志. 中国管理科学. 2009(03)
[4]中国能源安全:现状、特点与对策[J]. 刁秀华.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9(03)
[5]中国区域能源安全供给脆弱性分析[J]. 苏飞,张平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06)
[6]基于DPSIR模型的生态补偿机理分析[J]. 杨向阳,明庆忠.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8(04)
[7]中亚石油合作与中国能源安全战略[J]. 王晓梅. 国际经济合作. 2008(06)
[8]中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模式导向[J]. 邹艳芬. 经济问题探索. 2008(05)
[9]国家能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之构建[J]. 房树琼,杨保安,余垠. 中国国情国力. 2008(03)
[10]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系统影响因素分析[J]. 邹艳芬. 内江科技. 2007(12)
博士论文
[1]中国石油安全预警及对策研究[D]. 范秋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362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036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