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网络协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机制与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6 20:56
在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的边界大大扩展,创新网络能有效汇集分散、多样化的知识资源与企业内部的创新资源有机整合起来进行协同创新,另一方面,企业的管理活动在空间上分布更广,组织结构呈现出明显网络化特征,探索协同创新的规律性、借助内外创新网络的协同提升竞争能力,是企业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从开放式创新中获取最大收益的捷径。本研究围绕开放式创新环境下企业创新网络中要素协同与能力提升问题,基于制造型企业,按照“要素——结构——能力”的思路,从三个逻辑上相互关联的子研究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1)创新网络中企业内外协同创新与创新能力提升的战略途径;(2)创新网络中企业内外创新要素的协同与能力提升机制;(3)创新网络中企业内外要素协同和创新能力之间的动态演化规律性。主要针对企业内外创新网络协同及其影响下的内部要素协同两个层次。子研究一在文献理论基础上,对三家制造型企业进行了探索性案例研究。初步探寻企业获取外部网络资源、通过内部整合转化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过程和模式,研究指出产业转型升级首先是企业能力的转型升级,结构调整需要创新能力的调整。创新网络反映了创新本质和协同本质的必然要求,促进不同创新个体...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6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巨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1 产业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的需求
1.2.2 认识协同创新本质的需要
1.2.3 认识创新能力发展的规律性
1.3 研究思路
1.3.1 研究对象界定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1.3.4 内容安排
1.4 主要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
2.1 创新能力
2.1.1 能力的基本观点描述
2.1.2 创新网络中的能力发展
2.1.3 创新网络中的探索与利用
2.1.4 本节讨论与研究启示
2.2 创新网络与能力绩效
2.2.1 创新网络的概念
2.2.2 创新网络中的资源观
2.2.3 嵌入观
2.2.4 社会资本
2.2.5 网络结构变量与绩效
2.2.6 本节讨论与研究启示
2.3 组织内网络
2.3.1 企业内网络的概念与特征
2.3.2 企业内部网络与创新
2.3.3 组织内外网络的互动
2.3.4 本节讨论与研究启示
2.4 创新网络与协同创新
2.4.1 创新与协同的联系
2.4.2 协同创新发展的规律性
2.4.3 协同创新的维度
2.4.4 协同创新实现的途径
2.4.5 创新网络与协同创新关系
2.4.6 讨论与研究启示
2.5 本章小结
3 创新网络提升创新能力的战略途径:探索性案例研究
3.1 案例研究方法与步骤
3.1.1 案例研究方法
3.1.2 数据收集
3.1.3 资料分析
3.1.4 案例企业选择
3.2 案例企业简介
3.3 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战略途径
3.3.1 案例A:内部积累与外部合作,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3.3.2 案例B:从吸收整合到集成创新,提升产品结构
3.3.3 案例C:从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提升产业价值链
3.3.4 案例间分析
3.4 研究框架与假设提出
3.4.1 外部网络与创新能力
3.4.2 内部网络与创新能力
3.4.3 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协同
3.4.4 内外网络协同与创新能力
3.4.5 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
3.4.6 外部环境条件的调节作用
3.5 本章小结
4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4.1 问卷设计
4.2 变量指标选择
4.2.1 反映型指标与生成型指标
4.2.2 主要指标选择
4.2.3 企业内外网络跨层次构念的同构性(Isomorphism)
4.3 变量的操作性界定与测度
4.3.1 外部网络的结构特征
4.3.2 内部网络的结构特征
4.3.3 中介变量:探索性与利用性能力
4.3.4 被解释变量(因变量):创新绩效
4.3.5 调节变量
4.3.6 控制变量
4.4 数据收集与问卷分析
4.4.1 问卷发放与回收
4.4.2 问卷的整理与统计
4.4.3 共同方法偏差
4.5 数据分析
4.5.1 数据分析方法
4.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4.5.3 因子检验分析(信度与效度)
4.6 验证性因子分析
4.6.1 解释变量(外部与内部特征变量)
4.6.2 内部网络特征维度
4.6.3 中介变量(探索性与利用性)
4.6.4 因变量(绩效)
4.7 本章小结
5 内外创新网络协同对创新能力与绩效作用机制的实证检验
5.1 协同效应的测度与研究方法选择
5.1.1 协同效应的含义
5.1.2 协同的研究与测度方法
5.2 结构方程模型
5.2.1 相关分析与共同方法偏差
5.2. 2 模型1.变量的直接效应
5.2. 3 模型2.企业内外网络互动
5.2. 4 模型3.企业内外网络互补
5.3 调节效应的检验
5.3.1 环境对创新能力的调节作用
5.3.2 环境对能力向绩效转化的调节效应
5.4 假设检验与结果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创新网络中的协同创新与能力动态演化
6.1 系统动力学概述
6.1.1 创新网络观与系统观
6.1.2 系统动力学方法论
6.2 系统动力学在创新管理中应用
6.2.1 跨层次动态分析
6.2.2 系统动力学与协同学
6.3 本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6.4 内外协同与能力演化:基于结构方程的二阶模型
6.4.1 模型构建与描述
6.4.2 模型检验
6.4.3 模拟结果与讨论
6.5 要素协同与能力演化:基于案例的一阶模型
6.5.1 案例简介与模型构建
6.5.2 模型测试
6.5.3 模拟结果与讨论
6.6 本章小结
7 创新网络中协同创新与创新能力演化的规律性
7.1 企业内外创新网络协同与创新能力演化
7.1.1 内外创新网络协同与能力协同发展
7.1.2 资源异质性构成网络组织协同的物质基础
7.2 企业内部创新要素协同与创新能力演化规律
7.2.1 新要素协同与创新能力演进的层次性
7.2.2 创新要素协同与能力演化的匹配性
7.2.3 网络中创新能力的序参量
7.3 提高协同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7.4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论文的主要结论
8.2 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8.3 本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 陈劲,阳银娟. 科学学研究. 2012(02)
[2]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及政策建议[J]. 贾根良. 社会科学辑刊. 2012(01)
[3]组织间关系维度分析及其实证研究[J]. 屈维意,周海炜,姜骞. 情报杂志. 2011(08)
[4]企业互搏意愿与产品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J]. 余浩,陈劲. 科学学研究. 2011(07)
[5]企业内部资源、能力与外部网络对绩效的交互效应研究[J]. 曾楠,高山行,崔宁宁.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1(03)
[6]协同创新网络组织实现创新协同的路径选择[J]. 全利平,蒋晓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09)
[7]中国新兴企业自主创新陷阱突破路径分析[J]. 蒋春燕. 管理科学学报. 2011(04)
[8]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J]. 解学梅. 管理科学学报. 2010(08)
[9]关系契约理论研究述评[J]. 孙元欣,于茂荐. 学术交流. 2010(08)
[10]海信集团技术创新能力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J]. 钟永光,伯大辉,封红雨,孔丽娟. 上海管理科学. 2010(02)
博士论文
[1]基于技术能力和网络能力协同的企业开放式创新研究[D]. 石芝玲.天津大学 2010
[2]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形成机理研究[D]. 刘炬.电子科技大学 2010
[3]企业网络对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利用性—探索性学习的中介效应[D]. 彭新敏.浙江大学 2009
[4]基于市场导向的全面创新机制及绩效实证研究[D]. 水常青.浙江大学 2009
[5]企业外部网络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D]. 刘璐.山东大学 2009
[6]企业集团协同能力研究[D]. 邹志勇.大连理工大学 2008
[7]关系嵌入性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 许冠南.浙江大学 2008
[8]基于资源观的企业网络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 方刚.浙江大学 2008
[9]基于匹配视角的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机制研究[D]. 吴波.浙江大学 2007
[10]基于网络结构的产业集群创新机制和创新绩效研究[D]. 李志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基于企业内外部网络视角的创新绩效多因素影响模型与实证研究[D]. 宋迎春.中南大学 2010
[2]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国家创新体系运行机理研究[D]. 冯婷婷.大连理工大学 2009
[3]范围经济视角下的企业内部组织网络化研究[D]. 顾伟.南京理工大学 2007
[4]企业集团内部协同创新机理研究[D]. 谢芳.浙江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22126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6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巨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1 产业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的需求
1.2.2 认识协同创新本质的需要
1.2.3 认识创新能力发展的规律性
1.3 研究思路
1.3.1 研究对象界定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1.3.4 内容安排
1.4 主要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
2.1 创新能力
2.1.1 能力的基本观点描述
2.1.2 创新网络中的能力发展
2.1.3 创新网络中的探索与利用
2.1.4 本节讨论与研究启示
2.2 创新网络与能力绩效
2.2.1 创新网络的概念
2.2.2 创新网络中的资源观
2.2.3 嵌入观
2.2.4 社会资本
2.2.5 网络结构变量与绩效
2.2.6 本节讨论与研究启示
2.3 组织内网络
2.3.1 企业内网络的概念与特征
2.3.2 企业内部网络与创新
2.3.3 组织内外网络的互动
2.3.4 本节讨论与研究启示
2.4 创新网络与协同创新
2.4.1 创新与协同的联系
2.4.2 协同创新发展的规律性
2.4.3 协同创新的维度
2.4.4 协同创新实现的途径
2.4.5 创新网络与协同创新关系
2.4.6 讨论与研究启示
2.5 本章小结
3 创新网络提升创新能力的战略途径:探索性案例研究
3.1 案例研究方法与步骤
3.1.1 案例研究方法
3.1.2 数据收集
3.1.3 资料分析
3.1.4 案例企业选择
3.2 案例企业简介
3.3 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战略途径
3.3.1 案例A:内部积累与外部合作,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3.3.2 案例B:从吸收整合到集成创新,提升产品结构
3.3.3 案例C:从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提升产业价值链
3.3.4 案例间分析
3.4 研究框架与假设提出
3.4.1 外部网络与创新能力
3.4.2 内部网络与创新能力
3.4.3 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协同
3.4.4 内外网络协同与创新能力
3.4.5 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
3.4.6 外部环境条件的调节作用
3.5 本章小结
4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4.1 问卷设计
4.2 变量指标选择
4.2.1 反映型指标与生成型指标
4.2.2 主要指标选择
4.2.3 企业内外网络跨层次构念的同构性(Isomorphism)
4.3 变量的操作性界定与测度
4.3.1 外部网络的结构特征
4.3.2 内部网络的结构特征
4.3.3 中介变量:探索性与利用性能力
4.3.4 被解释变量(因变量):创新绩效
4.3.5 调节变量
4.3.6 控制变量
4.4 数据收集与问卷分析
4.4.1 问卷发放与回收
4.4.2 问卷的整理与统计
4.4.3 共同方法偏差
4.5 数据分析
4.5.1 数据分析方法
4.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4.5.3 因子检验分析(信度与效度)
4.6 验证性因子分析
4.6.1 解释变量(外部与内部特征变量)
4.6.2 内部网络特征维度
4.6.3 中介变量(探索性与利用性)
4.6.4 因变量(绩效)
4.7 本章小结
5 内外创新网络协同对创新能力与绩效作用机制的实证检验
5.1 协同效应的测度与研究方法选择
5.1.1 协同效应的含义
5.1.2 协同的研究与测度方法
5.2 结构方程模型
5.2.1 相关分析与共同方法偏差
5.2. 2 模型1.变量的直接效应
5.2. 3 模型2.企业内外网络互动
5.2. 4 模型3.企业内外网络互补
5.3 调节效应的检验
5.3.1 环境对创新能力的调节作用
5.3.2 环境对能力向绩效转化的调节效应
5.4 假设检验与结果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创新网络中的协同创新与能力动态演化
6.1 系统动力学概述
6.1.1 创新网络观与系统观
6.1.2 系统动力学方法论
6.2 系统动力学在创新管理中应用
6.2.1 跨层次动态分析
6.2.2 系统动力学与协同学
6.3 本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6.4 内外协同与能力演化:基于结构方程的二阶模型
6.4.1 模型构建与描述
6.4.2 模型检验
6.4.3 模拟结果与讨论
6.5 要素协同与能力演化:基于案例的一阶模型
6.5.1 案例简介与模型构建
6.5.2 模型测试
6.5.3 模拟结果与讨论
6.6 本章小结
7 创新网络中协同创新与创新能力演化的规律性
7.1 企业内外创新网络协同与创新能力演化
7.1.1 内外创新网络协同与能力协同发展
7.1.2 资源异质性构成网络组织协同的物质基础
7.2 企业内部创新要素协同与创新能力演化规律
7.2.1 新要素协同与创新能力演进的层次性
7.2.2 创新要素协同与能力演化的匹配性
7.2.3 网络中创新能力的序参量
7.3 提高协同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7.4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论文的主要结论
8.2 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8.3 本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 陈劲,阳银娟. 科学学研究. 2012(02)
[2]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及政策建议[J]. 贾根良. 社会科学辑刊. 2012(01)
[3]组织间关系维度分析及其实证研究[J]. 屈维意,周海炜,姜骞. 情报杂志. 2011(08)
[4]企业互搏意愿与产品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J]. 余浩,陈劲. 科学学研究. 2011(07)
[5]企业内部资源、能力与外部网络对绩效的交互效应研究[J]. 曾楠,高山行,崔宁宁.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1(03)
[6]协同创新网络组织实现创新协同的路径选择[J]. 全利平,蒋晓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09)
[7]中国新兴企业自主创新陷阱突破路径分析[J]. 蒋春燕. 管理科学学报. 2011(04)
[8]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J]. 解学梅. 管理科学学报. 2010(08)
[9]关系契约理论研究述评[J]. 孙元欣,于茂荐. 学术交流. 2010(08)
[10]海信集团技术创新能力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J]. 钟永光,伯大辉,封红雨,孔丽娟. 上海管理科学. 2010(02)
博士论文
[1]基于技术能力和网络能力协同的企业开放式创新研究[D]. 石芝玲.天津大学 2010
[2]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形成机理研究[D]. 刘炬.电子科技大学 2010
[3]企业网络对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利用性—探索性学习的中介效应[D]. 彭新敏.浙江大学 2009
[4]基于市场导向的全面创新机制及绩效实证研究[D]. 水常青.浙江大学 2009
[5]企业外部网络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D]. 刘璐.山东大学 2009
[6]企业集团协同能力研究[D]. 邹志勇.大连理工大学 2008
[7]关系嵌入性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 许冠南.浙江大学 2008
[8]基于资源观的企业网络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 方刚.浙江大学 2008
[9]基于匹配视角的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机制研究[D]. 吴波.浙江大学 2007
[10]基于网络结构的产业集群创新机制和创新绩效研究[D]. 李志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基于企业内外部网络视角的创新绩效多因素影响模型与实证研究[D]. 宋迎春.中南大学 2010
[2]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国家创新体系运行机理研究[D]. 冯婷婷.大连理工大学 2009
[3]范围经济视角下的企业内部组织网络化研究[D]. 顾伟.南京理工大学 2007
[4]企业集团内部协同创新机理研究[D]. 谢芳.浙江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221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122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