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统计的湖北省农业功能分析与分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7 19:59
农业多功能是指除了供应食物或纤维之外来自农业的其它非商品性效用,如调节生态环境、保障食物安全、促进乡村繁荣和增加出口创汇等。这种多功能特征不仅决定着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而且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调节与维护具有重要的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多功能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的探索受到国际组织、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欧美、澳洲、东亚、东南亚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区域农业多功能的类型、价值及政策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省级农业功能分区是全国农业功能区划工作的基础和具体实施方案,其核心任务是根据省域土地资源和农业发展的特点,以及农业功能的地域分异规律,进行科学的农业功能定位,并以适当的农业政策保障其实施。农业功能分区成果的应用,对于规范现代农业发展的空间秩序,构建新型农业产业体系,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以及实现区域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多元统计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相结合以解决多源数据融合问题的方法,进行农业功能的空间结构分析与分区研究。研究区域湖北省是位于中国中部地区的一个省份,其土地资源复杂多样,农业发展基础较好...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1.3 创新点
1.2 研究综述
1.2.1 农业多功能的提出及其内涵
1.2.2 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估
1.2.3 空间统计分析在农业空间异质性中应用
1.2.4 综合农业区划与农业功能分区
1.2.5 农业多功能的保障措施
1.3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域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及其概况
2.1.1 研究区域范围
2.1.2 土地资源特征
2.1.3 农业自然条件
2.1.4 社会经济特征
2.1.5 农业发展现状及布局
2.2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2.2.1 数据来源
2.2.2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湖北省农业多功能拓展的理论基础
3.1 农业多功能的自然基础
3.2 农业多功能的社会经济背景
3.2.1 农业发展的阶段性与农业功能的转变
3.2.2 农业多功能的社会经济环境
3.3 区域农业功能统筹
3.3.1 农业多功能的对立统一关系
3.3.2 区内统筹和区际统筹
3.3.3 统筹的多尺度性
3.4 农业功能指标分区体系的建立
3.4.1 农产品供应功能指标组
3.4.2 就业和社会保障功能指标组
3.4.3 生态调节功能与生态约束指标组
3.4.4 休闲功能指标组
4 湖北省农业功能的空间结构分析
4.1 农产品供应功能的空间集聚与分等
4.1.1 农产品综合供应能力
4.1.2 主要农产品供应的空间集聚特征
4.1.3 农产品供给功能分等
4.2 农业就业与保障功能的空间集聚与分等
4.2.1 农业就业与保障功能及其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4.2.2 局部空间自相关测度
4.2.3 就业和社会保障功能分等
4.3 农业生态调节功能的空间结构与分等
4.3.1 耕地资源特征与生态调节
4.3.2 农业生态调节功能的地域差异
4.3.3 生态调节功能分等
4.4 农业休闲功能的空间结构与分等
4.4.1 主要城市的农业休闲空间结构分析
4.4.2 大型城市农业休闲景观资源分析
4.4.3 农业休闲功能分等
5 农业功能分区
5.1 分区原则和方法
5.1.1 分区原则
5.1.2 分区方法
5.1.3 分区命名方法
5.2 农业功能分区方案
5.2.1 大宗农产品供给主导功能区
5.2.2 特色农产品供给与就业保障主导功能区
5.2.3 生态调节与防护主导功能区
5.2.4 大城市周边休闲主导功能区
6 区域农业多功能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强化农业产业政策的实施力度和效率
6.1.1 以农产品供给为主导的功能区
6.1.2 以就业和社会保障为主导的功能区
6.1.3 以生态调节为主导的功能区
6.1.4 以休闲为主导的功能区
6.2 完善财政支持和市场融资机制
6.2.1 财政支持
6.2.2 市场融资
6.3 实行以农业部门为主多部门协调的管理体制
6.3.1 农业部门
6.3.2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6.3.3 环境保护部门
6.4 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参加科研项目与发表相关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Urban Green Space Planning Based o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odel and Landscape Ecology Principle:A Case Study of Liaoyang City,Northeast China[J]. ZHOU Yuan 1,2,SHI Tiemao 1,3,HU Yuanman 1,GAO Chang 1,2,3,LIU Miao 1,FU Shilei 3,WANG Shizhe 3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orest and Soil Ecology,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Shenyang 110164,China;2.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3.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Shenyang 110168,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1(04)
[2]Landscape Ecology:Coupling of Pattern,Process,and Scale[J]. FU Bojie,LIANG Di,LU Na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and Regional Ecology,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85,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1(04)
[3]Research Progress on Evaluation Frameworks of Regional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J]. PENG Jian 1,2,WANG Yanglin 1,WU Jiansheng 1,2,SHEN Hong 1,2,PAN Yajing 1,2 (1.Laboratory for Earth Surface Processes,Ministry of Education,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2.Key Laboratory for Environmental and Urban Sciences,Shenzhen Graduate School,Peking University,Shenzhen 518055,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1(04)
[4]Responses of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of Karst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to Landscape Pattern in Northwest of Guangxi,China[J]. ZHANG Mingyang 1,2,WANG Kelin 1,2,LIU Huiyu 3,ZHANG Chunhua 1,2 (1.Key Laboratory for Agro-ecological Processes in Subtropical Region,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Agricultur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Hunan 410125,China;2.Huanjiang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Station for Karst Ecosystem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Huanjiang 547100,China;3.College of Geography Science,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46,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1(04)
[5]栖息地永久性破坏的比例对物种多度稳定值影响的迭代算法[J]. 时培建,戈峰,杨清培. 生态学报. 2011(15)
[6]海南农业功能区划研究[J]. 练炳维,王松林.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1(03)
[7]基于星座图法的湖北省农业功能分区[J]. 朱俊林,蔡崇法,杨波,揭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06)
[8]北京市森林公园游憩带空间特征分析[J]. 卞斐,刘勇,马履一,贾黎明.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1(03)
[9]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2通量特征分析[J]. 王尚明,胡继超,吴高学,张崇华,曾凯,张清霞,胡逢喜,冯敏玉. 环境科学学报. 2011(01)
[10]中国农业发展阶段特征及政策选择——国际农业发展“四阶段论”视角下的比较分析[J]. 何君,冯剑. 中国农学通报. 2010(19)
博士论文
[1]东北农业功能分区与发展战略研究[D]. 李俊岭.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2]农村发展的农业多功能研究[D]. 谷中原.湖南农业大学 2007
[3]农产品国际贸易生态经济效益研究[D]. 周升起.山东农业大学 2005
[4]现代都市农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 皮立波.西南财经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124100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1.3 创新点
1.2 研究综述
1.2.1 农业多功能的提出及其内涵
1.2.2 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估
1.2.3 空间统计分析在农业空间异质性中应用
1.2.4 综合农业区划与农业功能分区
1.2.5 农业多功能的保障措施
1.3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域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及其概况
2.1.1 研究区域范围
2.1.2 土地资源特征
2.1.3 农业自然条件
2.1.4 社会经济特征
2.1.5 农业发展现状及布局
2.2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2.2.1 数据来源
2.2.2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湖北省农业多功能拓展的理论基础
3.1 农业多功能的自然基础
3.2 农业多功能的社会经济背景
3.2.1 农业发展的阶段性与农业功能的转变
3.2.2 农业多功能的社会经济环境
3.3 区域农业功能统筹
3.3.1 农业多功能的对立统一关系
3.3.2 区内统筹和区际统筹
3.3.3 统筹的多尺度性
3.4 农业功能指标分区体系的建立
3.4.1 农产品供应功能指标组
3.4.2 就业和社会保障功能指标组
3.4.3 生态调节功能与生态约束指标组
3.4.4 休闲功能指标组
4 湖北省农业功能的空间结构分析
4.1 农产品供应功能的空间集聚与分等
4.1.1 农产品综合供应能力
4.1.2 主要农产品供应的空间集聚特征
4.1.3 农产品供给功能分等
4.2 农业就业与保障功能的空间集聚与分等
4.2.1 农业就业与保障功能及其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4.2.2 局部空间自相关测度
4.2.3 就业和社会保障功能分等
4.3 农业生态调节功能的空间结构与分等
4.3.1 耕地资源特征与生态调节
4.3.2 农业生态调节功能的地域差异
4.3.3 生态调节功能分等
4.4 农业休闲功能的空间结构与分等
4.4.1 主要城市的农业休闲空间结构分析
4.4.2 大型城市农业休闲景观资源分析
4.4.3 农业休闲功能分等
5 农业功能分区
5.1 分区原则和方法
5.1.1 分区原则
5.1.2 分区方法
5.1.3 分区命名方法
5.2 农业功能分区方案
5.2.1 大宗农产品供给主导功能区
5.2.2 特色农产品供给与就业保障主导功能区
5.2.3 生态调节与防护主导功能区
5.2.4 大城市周边休闲主导功能区
6 区域农业多功能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强化农业产业政策的实施力度和效率
6.1.1 以农产品供给为主导的功能区
6.1.2 以就业和社会保障为主导的功能区
6.1.3 以生态调节为主导的功能区
6.1.4 以休闲为主导的功能区
6.2 完善财政支持和市场融资机制
6.2.1 财政支持
6.2.2 市场融资
6.3 实行以农业部门为主多部门协调的管理体制
6.3.1 农业部门
6.3.2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6.3.3 环境保护部门
6.4 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参加科研项目与发表相关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Urban Green Space Planning Based o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odel and Landscape Ecology Principle:A Case Study of Liaoyang City,Northeast China[J]. ZHOU Yuan 1,2,SHI Tiemao 1,3,HU Yuanman 1,GAO Chang 1,2,3,LIU Miao 1,FU Shilei 3,WANG Shizhe 3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orest and Soil Ecology,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Shenyang 110164,China;2.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3.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Shenyang 110168,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1(04)
[2]Landscape Ecology:Coupling of Pattern,Process,and Scale[J]. FU Bojie,LIANG Di,LU Na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and Regional Ecology,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85,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1(04)
[3]Research Progress on Evaluation Frameworks of Regional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J]. PENG Jian 1,2,WANG Yanglin 1,WU Jiansheng 1,2,SHEN Hong 1,2,PAN Yajing 1,2 (1.Laboratory for Earth Surface Processes,Ministry of Education,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2.Key Laboratory for Environmental and Urban Sciences,Shenzhen Graduate School,Peking University,Shenzhen 518055,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1(04)
[4]Responses of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of Karst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to Landscape Pattern in Northwest of Guangxi,China[J]. ZHANG Mingyang 1,2,WANG Kelin 1,2,LIU Huiyu 3,ZHANG Chunhua 1,2 (1.Key Laboratory for Agro-ecological Processes in Subtropical Region,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Agricultur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Hunan 410125,China;2.Huanjiang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Station for Karst Ecosystem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Huanjiang 547100,China;3.College of Geography Science,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46,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1(04)
[5]栖息地永久性破坏的比例对物种多度稳定值影响的迭代算法[J]. 时培建,戈峰,杨清培. 生态学报. 2011(15)
[6]海南农业功能区划研究[J]. 练炳维,王松林.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1(03)
[7]基于星座图法的湖北省农业功能分区[J]. 朱俊林,蔡崇法,杨波,揭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06)
[8]北京市森林公园游憩带空间特征分析[J]. 卞斐,刘勇,马履一,贾黎明.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1(03)
[9]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2通量特征分析[J]. 王尚明,胡继超,吴高学,张崇华,曾凯,张清霞,胡逢喜,冯敏玉. 环境科学学报. 2011(01)
[10]中国农业发展阶段特征及政策选择——国际农业发展“四阶段论”视角下的比较分析[J]. 何君,冯剑. 中国农学通报. 2010(19)
博士论文
[1]东北农业功能分区与发展战略研究[D]. 李俊岭.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2]农村发展的农业多功能研究[D]. 谷中原.湖南农业大学 2007
[3]农产品国际贸易生态经济效益研究[D]. 周升起.山东农业大学 2005
[4]现代都市农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 皮立波.西南财经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1241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124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