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失业救济研究(1949—1955)
发布时间:2021-05-28 07:4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受特殊的时代背景、现实原因、政策原因以及京西矿区雨季淹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北京市失业状况较为严重。这不仅阻碍了北京市经济的发展,还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故此北京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相关工作。市劳动局、市失业工人救济委员会、市劳动就业委员会是领导北京市失业救济的主要机构。组织机构的建立、失业人员的登记以及失业救济基金的征纳与领取是失业救济的准备措施,为工作的具体展开奠定了组织基础和经济基础。以工代赈、转业训练、生产自救与劳力转移是主要的救济措施。其中,以工代赈是“劳动就业”政策颁布之前政府主要的救济手段。在前期工作中部分失业人员、基层干部对工赈存在着误解,甚至还有工地干部违法乱纪等问题,影响了工赈工作的实施效果。之后通过出台规章制度、进行工地清理、加强宣传、推广有效的管理方法等措施,工赈工作渐渐步入正轨。转业训练是“劳动就业”政策颁布之后政府主要的救济手段,以“五反”运动的实施为线,前期转训以政治训练班为主,后期以师资、文化、技术训练等为主。此外还有盲艺人训练班、失业资方人员训练班等。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前期的师资与政治训练效果不是很理想,民众中产生了不满情...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12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学术史回顾
1.3 相关概念说明
第二章 失业救济的实施背景与准备措施
2.1 失业救济的实施背景
2.1.1 北京市失业概况
2.1.2 失业问题的原因及影响
2.2 失业救济中组织机构的建立
2.2.1 失业救济的阶段性
2.2.2 组织机构的建立及变迁
2.3 失业人员登记
2.3.1 登记工作的相关规定
2.3.2 登记工作的具体展开
2.4 失业救济基金的征纳与领取
2.4.1 救济金征纳与领取手续
2.4.2 救济金征收的开展
2.4.3 救济金的发放
第三章 失业救济中的以工代赈
3.1 以工代赈的前期曲折
3.1.1 失业人员对工赈的误解
3.1.2 基层干部对工赈的误解
3.1.3 基层干部缺乏管理经验
3.2 以工代赈的中期调整
3.2.1 出台规章制度
3.2.2 进行工地清理
3.2.3 加强宣传工作
3.2.4 推广有效管理办法
3.3 以工代赈的逐步结束与突出成效
3.3.1 以工代赈的逐步结束
3.3.2 以工代赈的突出成效
第四章 失业救济中的转业训练
4.1 转业训练的基本情况
4.1.1 转训工作的阶段特征
4.1.2 业务领导与培训场地
4.1.3 学习形式与工作分配
4.2 政治训练班与文化训练班
4.2.1 政治训练班
4.2.2 文化训练班
4.3 师资、技术与其他训练班
4.3.1 师资训练班
4.3.2 技术与其他训练班
4.4 转业训练的成效
4.4.1 转业训练的直接成效
4.4.2 转业训练的间接成效
第五章 失业救济中的生产自救与劳力转移
5.1 生产自救
5.1.1 生产自救的实施规范
5.1.2 生产自救的实施细节
5.1.3 生产自救的实施效果与原因分析
5.2 劳力转移
5.2.1 移民指导文件的出台
5.2.2 政府动员与民众心态
5.2.3 存在问题和后期成果
5.2.4 还乡生产
第六章 失业救济的总体成效
6.1 失业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6.1.1 大量失业人员实现就业转业
6.1.2 失业人员素养得到提高
6.2 民众对新政权认同感的增强
6.2.1 民众认同感增强的表现
6.2.2 民众认同感产生的原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再议“新革命史”的理念与方法[J]. 李金铮. 中共党史研究. 2016(11)
[2]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对工人失业问题的救治与社会整合[J]. 李璎珞. 北京党史. 2016(04)
[3]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的社会建设与社会认同——以北京市为中心的探讨[J]. 宋学勤. 教学与研究. 2015(03)
[4]新中国成立初期广东省失业工人社会救济研究[J]. 刘慧.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8)
[5]新民主主义制度下中共的失业救济工作及其经验[J]. 王强. 求索. 2011(07)
[6]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城市失业问题的治理及其成效——以北京失业工人治理为例[J]. 刘荣臻.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4)
[7]建国初期城市失业治理的经验——以北京市失业工人的治理为例[J]. 刘荣臻,王卫红. 理论探索. 2010(04)
[8]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失业救济[J]. 刘奎.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9]自我、集体与政权:“政治认同”的层次及其影响[J]. 彭勃.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10]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失业救助中的转业训练[J]. 李小尉,彭贵珍. 北京党史. 2009(04)
博士论文
[1]当代中国公民政治认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胡建.西南交通大学 2011
[2]1949-1952年中国社会救助研究[D]. 高冬梅.中共中央党校 2008
硕士论文
[1]建国初期杭州市社会救济研究(1949-1956)[D]. 樊迪.浙江大学 2012
[2]建国初期上海失业工人社会救济研究(1949-1952)[D]. 张绪雄.上海师范大学 2011
[3]论1949-1953年武汉市员工失业及政府的救济举措[D]. 许福海.华中师范大学 2008
[4]建国初期失业群体社会救济研究[D]. 李营.天津师范大学 2008
[5]新中国初期河北省失业问题研究[D]. 彭博.河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07859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12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学术史回顾
1.3 相关概念说明
第二章 失业救济的实施背景与准备措施
2.1 失业救济的实施背景
2.1.1 北京市失业概况
2.1.2 失业问题的原因及影响
2.2 失业救济中组织机构的建立
2.2.1 失业救济的阶段性
2.2.2 组织机构的建立及变迁
2.3 失业人员登记
2.3.1 登记工作的相关规定
2.3.2 登记工作的具体展开
2.4 失业救济基金的征纳与领取
2.4.1 救济金征纳与领取手续
2.4.2 救济金征收的开展
2.4.3 救济金的发放
第三章 失业救济中的以工代赈
3.1 以工代赈的前期曲折
3.1.1 失业人员对工赈的误解
3.1.2 基层干部对工赈的误解
3.1.3 基层干部缺乏管理经验
3.2 以工代赈的中期调整
3.2.1 出台规章制度
3.2.2 进行工地清理
3.2.3 加强宣传工作
3.2.4 推广有效管理办法
3.3 以工代赈的逐步结束与突出成效
3.3.1 以工代赈的逐步结束
3.3.2 以工代赈的突出成效
第四章 失业救济中的转业训练
4.1 转业训练的基本情况
4.1.1 转训工作的阶段特征
4.1.2 业务领导与培训场地
4.1.3 学习形式与工作分配
4.2 政治训练班与文化训练班
4.2.1 政治训练班
4.2.2 文化训练班
4.3 师资、技术与其他训练班
4.3.1 师资训练班
4.3.2 技术与其他训练班
4.4 转业训练的成效
4.4.1 转业训练的直接成效
4.4.2 转业训练的间接成效
第五章 失业救济中的生产自救与劳力转移
5.1 生产自救
5.1.1 生产自救的实施规范
5.1.2 生产自救的实施细节
5.1.3 生产自救的实施效果与原因分析
5.2 劳力转移
5.2.1 移民指导文件的出台
5.2.2 政府动员与民众心态
5.2.3 存在问题和后期成果
5.2.4 还乡生产
第六章 失业救济的总体成效
6.1 失业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6.1.1 大量失业人员实现就业转业
6.1.2 失业人员素养得到提高
6.2 民众对新政权认同感的增强
6.2.1 民众认同感增强的表现
6.2.2 民众认同感产生的原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再议“新革命史”的理念与方法[J]. 李金铮. 中共党史研究. 2016(11)
[2]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对工人失业问题的救治与社会整合[J]. 李璎珞. 北京党史. 2016(04)
[3]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的社会建设与社会认同——以北京市为中心的探讨[J]. 宋学勤. 教学与研究. 2015(03)
[4]新中国成立初期广东省失业工人社会救济研究[J]. 刘慧.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8)
[5]新民主主义制度下中共的失业救济工作及其经验[J]. 王强. 求索. 2011(07)
[6]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城市失业问题的治理及其成效——以北京失业工人治理为例[J]. 刘荣臻.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4)
[7]建国初期城市失业治理的经验——以北京市失业工人的治理为例[J]. 刘荣臻,王卫红. 理论探索. 2010(04)
[8]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失业救济[J]. 刘奎.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9]自我、集体与政权:“政治认同”的层次及其影响[J]. 彭勃.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10]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失业救助中的转业训练[J]. 李小尉,彭贵珍. 北京党史. 2009(04)
博士论文
[1]当代中国公民政治认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胡建.西南交通大学 2011
[2]1949-1952年中国社会救助研究[D]. 高冬梅.中共中央党校 2008
硕士论文
[1]建国初期杭州市社会救济研究(1949-1956)[D]. 樊迪.浙江大学 2012
[2]建国初期上海失业工人社会救济研究(1949-1952)[D]. 张绪雄.上海师范大学 2011
[3]论1949-1953年武汉市员工失业及政府的救济举措[D]. 许福海.华中师范大学 2008
[4]建国初期失业群体社会救济研究[D]. 李营.天津师范大学 2008
[5]新中国初期河北省失业问题研究[D]. 彭博.河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078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207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