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长沙市区域交通与城市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3 15:33
  区域交通的完善可以推动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同时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区域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能够为经济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促进社会资源的快速流动,协调地区之间的资源配置,从而有效推动城市的经济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因此,研究长沙市区域交通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协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长沙市区域交通及城市发展实际情况,从交通设施建设水平、交通运输保障能力和交通行业发展潜力3个维度以及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人口发展水平、空间发展水平和环境发展水平5个维度分别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物理学中的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应用长沙市2005—2016年统计数据,对长沙市区域交通与城市发展耦合协调发展的变化规律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长沙市区域交通与城市发展耦合协调发展的建议。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长沙市区域交通与城市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利用SPSS对长沙市区域交通与城市发展水平进行相关性检验,得到相关性系数为0.974,说明两者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对应的P值为0.0...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长沙市区域交通与城市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技术路线

区域交通,作用机制,城市发展


图 2-1 区域交通与城市发展作用机制Fig2-1 Mechanism of regional traffic and urban development通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机制产活动的一部分,直接创造价值。一方面,交通运输基础不可少的因素,城市可以利用交通活动发展城市运输业,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乘数效应,带来的社会总需求和额数倍。基础设施如通信、机场、公路等往往具有一定规,产生经济效益,但是一旦建设完成并使用,其带来的规为城市带来经济收益,由于基础设施存在时间较长,还将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促进城市整体的发展。化交通环境。交通运输的便捷性可以通过建设交通基础设

长沙市,区位,长沙


3 长沙市区域交通与城市发展现状3.1 研究区概况3.1.1 自然概况长沙介于东经 111°53′—114°15′,北纬 27°51′—28°41′之间,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长沙盆地西缘。长沙市域东西长约 230 公里,南北宽约 88 公里,呈“东西宽、南北窄”形状,幅员面积 11819 平方公里。长沙境内地形地貌多样,地势起伏较大,长沙多为山陵地段,地势险劣,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安徽省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及协调性研究[J]. 丁萌萌,曹卫东,张大鹏,任亚文,岳洋,姚兆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03)
[2]云南省县域城镇化与交通优势度的时空协同性演化分析[J]. 戢晓峰,姜莉,陈方.  地理科学. 2017(12)
[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以长株潭“3+5”城市群为例[J]. 何丹,殷清眉,杨牡丹.  人文地理. 2017(06)
[4]湖南省交通优势度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演变[J]. 靳文凭,华亮春,王娟娟.  经济地理. 2017(02)
[5]新常态下交通对中国经济质量增长的贡献[J]. 董艳梅,朱英明.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6]福建省区域经济与交通优势度协调发展空间格局分析[J]. 叶雅玲,吴殿廷,赵林.  经济研究导刊. 2016(23)
[7]中国县域城镇化的道路交通影响因素识别及空间协同性解析[J]. 杨忍.  地理科学进展. 2016(07)
[8]基于交通通达性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县际经济联系测度及时空动态分析[J]. 王妙妙,曹小曙.  地理研究. 2016(06)
[9]基于协整分析的区域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研究[J]. 李洁,杨宇翔,庞子帅.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6(02)
[10]基于GIS的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分析[J]. 马晓蕾,马延吉.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04)

硕士论文
[1]京津冀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 赵莹.北京交通大学 2018
[2]基于RAGA-PPC模型鄱阳湖地区县域交通与经济协调性评价[D]. 彭飞云.东华理工大学 2017
[3]城市群视角下的交通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研究[D]. 李水富.长安大学 2017
[4]京津冀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耦合研究[D]. 吴超楠.北京交通大学 2017
[5]城市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相互关系若干问题的研究[D]. 尹金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6]江苏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系统动力学分析[D]. 刘晓春.江苏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19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3198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7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