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下建设工程招标实质性响应的分析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7 16:26
我国《招标投标法》中,第二十七条要求投标文件必须对招标文件做出实质性响应,其最初的立法目的是为了各投标人在同等条件下公平竞争,最终使招标人择优选定交易对象。从表面上这是一条限制和要求投标人的条款,但在实际运用中,这一条款极有可能成为招标方无限扩大自身权利的“尚方宝剑”。只有对“实质性响应”的释义做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明确权力的边界,才能将招标者的权力关进牢笼里,缩小招投标活动中的寻租空间,从而建筑行业的商业贿赂才能从源头上被遏制,建筑市场才能真正实现公平、公正、公开。本文在文献综述和法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数据统计,对“实质性响应”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现状的背景、问题产生的根源、解决的办法进行归纳和论证。并通过数据统计和问题归纳分析,得出“实质性响应”被恶意利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实质性响应”定义和范围不明确、解释权归属不明和偏差界定不清晰的结论。然后分别针对这三个原因对“实质性响应”的释义做进一步细化,内容细化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出发。理论角度主要以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体系下不同法律对“实质性响应”的相关规定的对比为切入点,实践角度主要从围绕项目本身特点和招标人依据自身需求所提出的“实质性...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分析方法及思路
1.4.2 本文的技术路线
1.5 本文的创新点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招投标理论
2.1.1 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
2.1.2 建设工程招投标流程
2.2 涉及实质性响应的法律体系
2.2.1 涉及实质性响应的纵向法律体系
2.2.2 涉及实质性响应的横向法律体系
3 现行法律体系下“实质性响应”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3.1 现行法律体系下“实质性响应”所产生的现状
3.1.1 与“实质性响应”相关的案件数量逐年递增
3.1.2 与“实质性响应”相关的不法行为表现形式多样
3.1.3 对“实质性响应”的违规行为监督不到位
3.2 存在的问题
3.2.1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与“业主”利益冲突
3.2.2 招标人对“实质性响应”条款的恶意利用
3.2.3 “实质性响应”相关条款本身存在的缺陷
3.3 “实质性响应”被恶意利用的成因分析
3.3.1 “实质性响应”定义和范围不明确
3.3.2 “实质性响应”解释权归属不明
3.3.3 “实质性响应”偏差界定不清晰
4 现行法律法规下“实质性响应”的研究与释义建议
4.1 “实质性响应”的定义和范围研究
4.1.1 “实质性响应”在法律层面的定义和范围
4.1.2 “实质性响应”在施工招标范本中定义和范围
4.1.3 “实质性响应”在法律条文与招标范本中的对比及总结
4.1.4 从实务执行情况看“实质性响应”的内容
4.1.5 “实质性响应”定义和范围的细化
4.2 “实质性响应”的解释权归属问题的研究
4.2.1 现行招投标制度下随意使用解释权的行为分析
4.2.2 “实质性响应”解释权归属讨论的前提及意义
4.2.3 “实质性响应”解释权应属于评标委员会
4.2.4 “实质性响应”解释权归属管理建议
4.3 “实质性响应”偏差界定不清晰问题的研究
4.3.1 “实质性响应”偏差法律含义与实务运用的对比
4.3.2 “实质性响应”不合理偏差认定的原因分析
4.3.3 “实质性响应”不合理偏差认定现象的启示与建议
4.4 “实质性响应”清单的提出
5 “实质性响应”相关案例的分析论证
5.1 “实质性响应”判定的案例论证
5.1.1 “实质性响应”细化清单的论证
5.1.2 保障评标委员会独立公正地位的论证
5.1.3 提高招标文件“实质性响应”合理性的论证
5.1.4 规范“实质性响应”评审标准的论证
5.2 “实质性响应”案例论证总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如何设置政府采购绩效管理评价指标和构建绩效管理体系[J]. 廖挺. 中国政府采购. 2018(10)
[2]对无关材料的瑕疵导致投标被否决的探讨[J]. 魏光琼. 招标与投标. 2018(10)
[3]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修改建议[J]. 周立波. 招标与投标. 2018(03)
[4]实质性变更的判断需同时考虑变更的实质性内容及量化程度——最高人民法院裁判规则典型案件解析之一[J]. 周月萍律师团队.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8(03)
[5]评标专家不能随意否决投标文件的合法性[J]. 陈鹏. 中国招标. 2017(37)
[6]当前建设工程项目评标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典型案例分析(上)[J]. 陈建新. 招标采购管理. 2017(08)
[7]因客观原因变更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法院认定有效[J]. 吕辉木. 招标采购管理. 2017(08)
[8]招投标中重大偏差和细微偏差的认定[J]. 田健. 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 2017(09)
[9]中标人的投标文件未响应招标文件怎么办[J]. 蒲子峰. 中国招标. 2017(12)
[10]基于经济法视角的工程建设法律规范体系探讨[J]. 谭海红. 法制与社会. 2016(36)
博士论文
[1]招投标廉洁风险防控机制研究[D]. 丁心海.武汉大学 2013
[2]我国招标投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张莹.浙江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建设工程“黑白合同”法律问题研究[D]. 杨楷.吉林大学 2016
[2]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研究[D]. 李玲.大连理工大学 2014
[3]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刘长霞.山东大学 2014
[4]X市建设工程招投标存在的问题与监管对策研究[D]. 李正勇.西南交通大学 2013
[5]我国建设工程法律体系缺陷与对策研究[D]. 屈春丽.东北林业大学 2012
[6]我国政府投资工程监管体系研究[D]. 兰树俊.北京交通大学 2007
[7]我国招投标活动中防治商业贿赂问题研究[D]. 王岩.郑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28132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分析方法及思路
1.4.2 本文的技术路线
1.5 本文的创新点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招投标理论
2.1.1 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
2.1.2 建设工程招投标流程
2.2 涉及实质性响应的法律体系
2.2.1 涉及实质性响应的纵向法律体系
2.2.2 涉及实质性响应的横向法律体系
3 现行法律体系下“实质性响应”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3.1 现行法律体系下“实质性响应”所产生的现状
3.1.1 与“实质性响应”相关的案件数量逐年递增
3.1.2 与“实质性响应”相关的不法行为表现形式多样
3.1.3 对“实质性响应”的违规行为监督不到位
3.2 存在的问题
3.2.1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与“业主”利益冲突
3.2.2 招标人对“实质性响应”条款的恶意利用
3.2.3 “实质性响应”相关条款本身存在的缺陷
3.3 “实质性响应”被恶意利用的成因分析
3.3.1 “实质性响应”定义和范围不明确
3.3.2 “实质性响应”解释权归属不明
3.3.3 “实质性响应”偏差界定不清晰
4 现行法律法规下“实质性响应”的研究与释义建议
4.1 “实质性响应”的定义和范围研究
4.1.1 “实质性响应”在法律层面的定义和范围
4.1.2 “实质性响应”在施工招标范本中定义和范围
4.1.3 “实质性响应”在法律条文与招标范本中的对比及总结
4.1.4 从实务执行情况看“实质性响应”的内容
4.1.5 “实质性响应”定义和范围的细化
4.2 “实质性响应”的解释权归属问题的研究
4.2.1 现行招投标制度下随意使用解释权的行为分析
4.2.2 “实质性响应”解释权归属讨论的前提及意义
4.2.3 “实质性响应”解释权应属于评标委员会
4.2.4 “实质性响应”解释权归属管理建议
4.3 “实质性响应”偏差界定不清晰问题的研究
4.3.1 “实质性响应”偏差法律含义与实务运用的对比
4.3.2 “实质性响应”不合理偏差认定的原因分析
4.3.3 “实质性响应”不合理偏差认定现象的启示与建议
4.4 “实质性响应”清单的提出
5 “实质性响应”相关案例的分析论证
5.1 “实质性响应”判定的案例论证
5.1.1 “实质性响应”细化清单的论证
5.1.2 保障评标委员会独立公正地位的论证
5.1.3 提高招标文件“实质性响应”合理性的论证
5.1.4 规范“实质性响应”评审标准的论证
5.2 “实质性响应”案例论证总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如何设置政府采购绩效管理评价指标和构建绩效管理体系[J]. 廖挺. 中国政府采购. 2018(10)
[2]对无关材料的瑕疵导致投标被否决的探讨[J]. 魏光琼. 招标与投标. 2018(10)
[3]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修改建议[J]. 周立波. 招标与投标. 2018(03)
[4]实质性变更的判断需同时考虑变更的实质性内容及量化程度——最高人民法院裁判规则典型案件解析之一[J]. 周月萍律师团队.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8(03)
[5]评标专家不能随意否决投标文件的合法性[J]. 陈鹏. 中国招标. 2017(37)
[6]当前建设工程项目评标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典型案例分析(上)[J]. 陈建新. 招标采购管理. 2017(08)
[7]因客观原因变更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法院认定有效[J]. 吕辉木. 招标采购管理. 2017(08)
[8]招投标中重大偏差和细微偏差的认定[J]. 田健. 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 2017(09)
[9]中标人的投标文件未响应招标文件怎么办[J]. 蒲子峰. 中国招标. 2017(12)
[10]基于经济法视角的工程建设法律规范体系探讨[J]. 谭海红. 法制与社会. 2016(36)
博士论文
[1]招投标廉洁风险防控机制研究[D]. 丁心海.武汉大学 2013
[2]我国招标投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张莹.浙江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建设工程“黑白合同”法律问题研究[D]. 杨楷.吉林大学 2016
[2]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研究[D]. 李玲.大连理工大学 2014
[3]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刘长霞.山东大学 2014
[4]X市建设工程招投标存在的问题与监管对策研究[D]. 李正勇.西南交通大学 2013
[5]我国建设工程法律体系缺陷与对策研究[D]. 屈春丽.东北林业大学 2012
[6]我国政府投资工程监管体系研究[D]. 兰树俊.北京交通大学 2007
[7]我国招投标活动中防治商业贿赂问题研究[D]. 王岩.郑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281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328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