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8 06:14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繁爆发,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目前学界更多的从与政府监管的失当、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技术手段的落后等方面寻求食品安全问题的致因,但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不法食品商贩违法犯罪、谋取暴利以可乘之机,直接或间接导致更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笔者认为,管理理念、监管模式、技术手段等的提升与信息披露的深度融合或许能够成为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新的“突破口”,其能够有助于降低政府的行政监管成本,转变政府职能和改善食品安全治理方式,让食品的生产、经营者逐步学会透明化生产与经营,能真正切实提升食品安全的监管方式与治理效果,使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落到实处。笔者在论文正式撰写前期做了相应的调查研究,认为政府信息化治理水平低、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社会力量参与缺乏动力是当前食品安全信息披露中的突出问题,紧接着本文对问题产生的深入致因及其发生机理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笔者建议:政府应从着重平台与网络建设两个维度提升信息化治理水平,企业应优化沟通模式,深化社会责任意识,以明确企业信息披露责任,同时应畅通社会参与渠道、鼓励社会积极参与,总之,当前应着力构建以政府...
【文章来源】: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概述
一、研究概况
二、简要评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案例分析法
三、图表分析法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一、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二、本文存在的不足点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食品安全
二、食品安全信息公开与食品安全信息披露
第二节 相关理论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三、新公共服务理论
四、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理论
第二章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政府行政管理的“失当”
一、管理中存在“懒政”现象
二、披露平台不协调
三、披露方式不健全
四、披露内容笼统
第二节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
一、食品企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公开不及时
二、披露的内容空洞、泛化
三、与政府、社会的信息沟通渠道不畅
第三节 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一、食品行业协会的社会认同度低
二、第三方机构社会影响力不足
三、媒体监督的“失范”
四、消费者投诉渠道不畅,公民参与机制缺失
第三章 食品安全信息披露渠道不畅的深层致因
第一节 食品市场多角色失范、有失平衡
一、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存在“柠檬市场”
二、政府监管部门与食品生产者之间存在“道德风险”
三、政府监管部门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信任危机”
第二节 政府信息化治理水平低、管理效果差
一、主管部门协作监管的缺失
二、食品安全平台、网络建设滞后
第三节 食品安全信息披露法律法规缺失、缺乏保障
一、针对食品企业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滞后
二、针对食品行业协会的法律、法规滞后
第四章 完善当前我国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制度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完善政府治理方式,增强管理效果
一、完善政府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制度
二、优化食品安全网结构,扩大信息披露内容
三、完善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平台,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率
四、完善食品的标签及安全信息用语,增强市场透明度
五、丰富食品安全信息披露方式
第二节 优化企业沟通模式,深化社会责任意识
一、明确企业信息披露责任,构建信息激励机制
二、加强与政府的沟通,提升信息披露的水平
三、完善相关企业之间的沟通,缓解行业内信息障碍
四、加强与消费者的交互,缩短信息障碍
五、加强与第三部门信息沟通,保障信息传递的对称性
第三节 畅通社会参与渠道,保障信息公开透明
一、完善食品行业协会法治建设,增强其独立性
二、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提高其参与素质
三、拓宽消费者的投诉渠道,提高其监督水平
四、鼓励社会参与,构建“多元共治”模式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京市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 门玉峰. 对外经贸. 2013(08)
[2]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改革研究——以信息不对称监管失灵为视角[J]. 宋慧宇. 行政论坛. 2013(04)
[3]国内外食品标签声称基本用语规范性法规标准体系介绍[J]. 彭荣,张立实,樊永祥.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3(01)
[4]基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J]. 王小艳,窦玲.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5]关于建设食品安全信息化平台的探究[J]. 刘韵凤. 情报科学. 2012(06)
[6]中国食品安全信息交流平台的建立现状分析[J]. 李磊,周昇昇. 食品工业. 2011(12)
[7]从信息不对称理论看食品行业的政府质量规制[J]. 张颖伦.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1(05)
[8]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运行状态考察——基于2008年至2010年245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J]. 肖明. 法学. 2011(10)
[9]日本食品行业FCP的运行机制与功能研究——基于对我国“三鹿”、“双汇”事件的反思[J]. 刘畅,安玉发,中岛康博. 公共管理学报. 2011(04)
[10]我国政府食品安全信息披露障碍及对策[J]. 李红. 农业经济. 2011(09)
博士论文
[1]食品安全利益相关者行为及规制的经济学分析[D]. 张璐.陕西师范大学 2013
[2]食品安全的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及其规制研究[D]. 孟菲.江南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信息工具的运用[D]. 王小霞.苏州大学 2014
[2]食品安全信息披露规范性研究[D]. 刘姝.华东政法大学 2013
[3]中国食品安全信息障碍与化解路径研究[D]. 朱蓉.江西财经大学 2013
[4]食品安全信息规制问题研究[D]. 张晓.东北财经大学 2012
[5]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研究[D]. 杨柳.湘潭大学 2012
[6]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传播问题研究[D]. 张欧.成都理工大学 2012
[7]政府信息公开公众满意度测评研究[D]. 周虎.湘潭大学 2012
[8]食品安全信息披露中政府的责任及其制度构建[D]. 冷丽娜.西南财经大学 2011
[9]吉林省食品安全管理系统模型构建研究[D]. 何威.吉林大学 2010
[10]食品安全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D]. 赵娜.河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29391
【文章来源】: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概述
一、研究概况
二、简要评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案例分析法
三、图表分析法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一、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二、本文存在的不足点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食品安全
二、食品安全信息公开与食品安全信息披露
第二节 相关理论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三、新公共服务理论
四、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理论
第二章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政府行政管理的“失当”
一、管理中存在“懒政”现象
二、披露平台不协调
三、披露方式不健全
四、披露内容笼统
第二节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
一、食品企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公开不及时
二、披露的内容空洞、泛化
三、与政府、社会的信息沟通渠道不畅
第三节 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一、食品行业协会的社会认同度低
二、第三方机构社会影响力不足
三、媒体监督的“失范”
四、消费者投诉渠道不畅,公民参与机制缺失
第三章 食品安全信息披露渠道不畅的深层致因
第一节 食品市场多角色失范、有失平衡
一、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存在“柠檬市场”
二、政府监管部门与食品生产者之间存在“道德风险”
三、政府监管部门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信任危机”
第二节 政府信息化治理水平低、管理效果差
一、主管部门协作监管的缺失
二、食品安全平台、网络建设滞后
第三节 食品安全信息披露法律法规缺失、缺乏保障
一、针对食品企业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滞后
二、针对食品行业协会的法律、法规滞后
第四章 完善当前我国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制度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完善政府治理方式,增强管理效果
一、完善政府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制度
二、优化食品安全网结构,扩大信息披露内容
三、完善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平台,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率
四、完善食品的标签及安全信息用语,增强市场透明度
五、丰富食品安全信息披露方式
第二节 优化企业沟通模式,深化社会责任意识
一、明确企业信息披露责任,构建信息激励机制
二、加强与政府的沟通,提升信息披露的水平
三、完善相关企业之间的沟通,缓解行业内信息障碍
四、加强与消费者的交互,缩短信息障碍
五、加强与第三部门信息沟通,保障信息传递的对称性
第三节 畅通社会参与渠道,保障信息公开透明
一、完善食品行业协会法治建设,增强其独立性
二、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提高其参与素质
三、拓宽消费者的投诉渠道,提高其监督水平
四、鼓励社会参与,构建“多元共治”模式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京市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 门玉峰. 对外经贸. 2013(08)
[2]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改革研究——以信息不对称监管失灵为视角[J]. 宋慧宇. 行政论坛. 2013(04)
[3]国内外食品标签声称基本用语规范性法规标准体系介绍[J]. 彭荣,张立实,樊永祥.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3(01)
[4]基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J]. 王小艳,窦玲.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5]关于建设食品安全信息化平台的探究[J]. 刘韵凤. 情报科学. 2012(06)
[6]中国食品安全信息交流平台的建立现状分析[J]. 李磊,周昇昇. 食品工业. 2011(12)
[7]从信息不对称理论看食品行业的政府质量规制[J]. 张颖伦.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1(05)
[8]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运行状态考察——基于2008年至2010年245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J]. 肖明. 法学. 2011(10)
[9]日本食品行业FCP的运行机制与功能研究——基于对我国“三鹿”、“双汇”事件的反思[J]. 刘畅,安玉发,中岛康博. 公共管理学报. 2011(04)
[10]我国政府食品安全信息披露障碍及对策[J]. 李红. 农业经济. 2011(09)
博士论文
[1]食品安全利益相关者行为及规制的经济学分析[D]. 张璐.陕西师范大学 2013
[2]食品安全的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及其规制研究[D]. 孟菲.江南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信息工具的运用[D]. 王小霞.苏州大学 2014
[2]食品安全信息披露规范性研究[D]. 刘姝.华东政法大学 2013
[3]中国食品安全信息障碍与化解路径研究[D]. 朱蓉.江西财经大学 2013
[4]食品安全信息规制问题研究[D]. 张晓.东北财经大学 2012
[5]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研究[D]. 杨柳.湘潭大学 2012
[6]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传播问题研究[D]. 张欧.成都理工大学 2012
[7]政府信息公开公众满意度测评研究[D]. 周虎.湘潭大学 2012
[8]食品安全信息披露中政府的责任及其制度构建[D]. 冷丽娜.西南财经大学 2011
[9]吉林省食品安全管理系统模型构建研究[D]. 何威.吉林大学 2010
[10]食品安全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D]. 赵娜.河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293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329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