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市场化与收入性别不平等”
发布时间:2021-09-24 17:16
建国以来,“男女平等”成了中国社会的代表性思潮之一。随着中国市场经济转型的日益深化,收入分配领域出现了性别分层现象。因此,如何解释一个倡导平等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市场化过程中的收入性别不平等就成了国内外比较关注的议题。学者们为此展开了持续的研究,争论的焦点是市场化是否增大了性别不平等在其中的作用。这对评估市场经济制度是否具备使资源按性别平等分配的公平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发现,除了统计方法的差异和数据来源的不同,产生争论的根源是“市场化”和“性别不平等”测量方法的各异。令人遗憾的是,在这场精彩的争论中没有听见社会资本的声音,而相关文献表明社会资本与争论中的诸多概念存在密切相关,因此它是研究该问题时应该放入的变量。面对社会资本的作用在中国市场经济中日益增多的事实,如果将其排斥在重大问题研究的范式之外,无疑是冒着与真相失之交臂的风险。本文从理论归纳和实证检验两方面来证明社会资本对“市场化与收入性别不平等”问题的重要性。由于社会资本概念存在多重模糊的定义,其理论内涵并不鲜明,使得社会资本理论解释社会事实(特别是重大问题)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经过文献梳理,我们认为社会资本理论可以在紧扣...
【文章来源】:上海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5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市场化与收入性别不平等的争论
1.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收入性别不平等扩大
1.1.2 争论的产生:市场化增大了性别不平等吗?
1.1.3 争论的根源:对“市场化”和“性别不平等”测量的不一致
1.2 社会资本是市场化与收入性别不平等争论中的重要变量
1.2.1 社会资本概念与资源(收入)分配的实际结构相符
1.2.2 社会资本与收入、性别和市场化的相关关系已有实证支持
1.3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证价值
1.3.1 在把握社会资本概念本质的基础上实现社会资本理论的整合
1.3.2 为社会资本理论对社会事实的解释能力提供实证支持
第二章 文献述评
2.1 社会资本理论的实质
2.1.1 社会资本是展示资源分配规则的理论
2.1.2 影响资源借用效果的因素:关系强度、阶层位置、网络位置
2.1.3 资源“嵌入性”的表达:是“涉取”还是“动员”
2.2 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趋势
2.2.1 社会资本理论正逐渐呈现出从“零散”走向“合一”的可能性
2.2.2 社会资本理论应用领域需要拓展
2.3 社会资本在收入、性别、市场化领域中的实证结果
2.3.1 社会资本与收入
2.3.2 社会资本与性别
2.3.3 社会资本与市场化
2.4 总结:社会资本有必要也有可能被引入争论中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框架
3.2 研究假设
3.2.1 市场化与两性社会资本的动员及回报
3.2.2 市场化对收入性别不平等的影响以及社会资本在其中的作用
3.3 统计模型
3.3.1 交互分析
3.3.2 多元回归分析
3.3.3 多元回归的基准模型、嵌套模型和完全模型
3.4 变量操作化
3.4.1 因变量
3.4.2 自变量
3.5 数据资料来源
第四章 统计结果与发现
4.1 社会资本动员支持“市场化增加性别不平等”的预设
4.1.1 市场化减小了女性社会资本动员的频率
4.1.2 市场化减小了女性社会资本动员的回报
4.2 市场化对收入性别不平等的影响及社会资本在其中的地位
4.2.1 市场化稍微增大了收入性别不平等
4.2.2 以性别解释力估计市场化与性别不平等的关系
4.2.3 社会资本动员对“女性收入低于男性”有解释力
4.2.4 社会资本动员 D 值的变化仍支持“市场化增大性别不平等”预设
4.3 社会资本动员解释力有直接指示性别不平等的作用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市场化稍微增大了收入性别不平等
5.2 社会资本是市场化与收入性别不平等争论的重要变量
5.2.1 社会资本对收入有正向且显著的影响
5.2.2 社会资本与性别不平等存在敏锐的对应性
5.2.3 市场化增加了社会资本的“认可度”降低了其“含金量”
5.3 紧扣资源的社会资本理论具有更延展的生命力
5.3.1 社会资本概念的本质是“资源”
5.3.2 紧扣资源的社会资本联通了市场化和社会不平等研究
5.4 研究不足和未来发展方向
5.4.1 研究不足
5.4.2 本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网络资源及其收入效应研究 基于分位回归模型分析[J]. 张顺,郭小弦. 社会. 2011(01)
[2]社会资本之长臂:日常交流获取工作信息对地位获得的影响[J]. 林南,敖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3]劳动力市场、性别和社会分层[J]. 佟新. 妇女研究论丛. 2010(05)
[4]社会资本、制度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杨宇,沈坤荣. 制度经济学研究. 2010(02)
[5]性别、阶层背景与本科毕业生职业地位获得[J]. 李卫东. 妇女研究论丛. 2010(03)
[6]关系社会学及其学科地位[J]. 边燕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7]中国就业歧视:基本判断[J]. 张时飞,唐钧. 江苏社会科学. 2010(02)
[8]社会资本获得的性别差异与女性参政[J]. 陈丽琴,卓慧萍. 江西社会科学. 2010(02)
[9]城市贫困人口个人特征对社会网络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J]. 李汉宗,贺寨平.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0(01)
[10]男女企业家创业行业选择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 李嘉,张骁,杨忠.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0(02)
本文编号:3408134
【文章来源】:上海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5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市场化与收入性别不平等的争论
1.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收入性别不平等扩大
1.1.2 争论的产生:市场化增大了性别不平等吗?
1.1.3 争论的根源:对“市场化”和“性别不平等”测量的不一致
1.2 社会资本是市场化与收入性别不平等争论中的重要变量
1.2.1 社会资本概念与资源(收入)分配的实际结构相符
1.2.2 社会资本与收入、性别和市场化的相关关系已有实证支持
1.3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证价值
1.3.1 在把握社会资本概念本质的基础上实现社会资本理论的整合
1.3.2 为社会资本理论对社会事实的解释能力提供实证支持
第二章 文献述评
2.1 社会资本理论的实质
2.1.1 社会资本是展示资源分配规则的理论
2.1.2 影响资源借用效果的因素:关系强度、阶层位置、网络位置
2.1.3 资源“嵌入性”的表达:是“涉取”还是“动员”
2.2 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趋势
2.2.1 社会资本理论正逐渐呈现出从“零散”走向“合一”的可能性
2.2.2 社会资本理论应用领域需要拓展
2.3 社会资本在收入、性别、市场化领域中的实证结果
2.3.1 社会资本与收入
2.3.2 社会资本与性别
2.3.3 社会资本与市场化
2.4 总结:社会资本有必要也有可能被引入争论中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框架
3.2 研究假设
3.2.1 市场化与两性社会资本的动员及回报
3.2.2 市场化对收入性别不平等的影响以及社会资本在其中的作用
3.3 统计模型
3.3.1 交互分析
3.3.2 多元回归分析
3.3.3 多元回归的基准模型、嵌套模型和完全模型
3.4 变量操作化
3.4.1 因变量
3.4.2 自变量
3.5 数据资料来源
第四章 统计结果与发现
4.1 社会资本动员支持“市场化增加性别不平等”的预设
4.1.1 市场化减小了女性社会资本动员的频率
4.1.2 市场化减小了女性社会资本动员的回报
4.2 市场化对收入性别不平等的影响及社会资本在其中的地位
4.2.1 市场化稍微增大了收入性别不平等
4.2.2 以性别解释力估计市场化与性别不平等的关系
4.2.3 社会资本动员对“女性收入低于男性”有解释力
4.2.4 社会资本动员 D 值的变化仍支持“市场化增大性别不平等”预设
4.3 社会资本动员解释力有直接指示性别不平等的作用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市场化稍微增大了收入性别不平等
5.2 社会资本是市场化与收入性别不平等争论的重要变量
5.2.1 社会资本对收入有正向且显著的影响
5.2.2 社会资本与性别不平等存在敏锐的对应性
5.2.3 市场化增加了社会资本的“认可度”降低了其“含金量”
5.3 紧扣资源的社会资本理论具有更延展的生命力
5.3.1 社会资本概念的本质是“资源”
5.3.2 紧扣资源的社会资本联通了市场化和社会不平等研究
5.4 研究不足和未来发展方向
5.4.1 研究不足
5.4.2 本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网络资源及其收入效应研究 基于分位回归模型分析[J]. 张顺,郭小弦. 社会. 2011(01)
[2]社会资本之长臂:日常交流获取工作信息对地位获得的影响[J]. 林南,敖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3]劳动力市场、性别和社会分层[J]. 佟新. 妇女研究论丛. 2010(05)
[4]社会资本、制度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杨宇,沈坤荣. 制度经济学研究. 2010(02)
[5]性别、阶层背景与本科毕业生职业地位获得[J]. 李卫东. 妇女研究论丛. 2010(03)
[6]关系社会学及其学科地位[J]. 边燕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7]中国就业歧视:基本判断[J]. 张时飞,唐钧. 江苏社会科学. 2010(02)
[8]社会资本获得的性别差异与女性参政[J]. 陈丽琴,卓慧萍. 江西社会科学. 2010(02)
[9]城市贫困人口个人特征对社会网络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J]. 李汉宗,贺寨平.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0(01)
[10]男女企业家创业行业选择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 李嘉,张骁,杨忠.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0(02)
本文编号:34081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408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