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8 17:26
随着资源在全球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一些国家、地区或中心城市的经济支柱和新兴经济增长点。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理论研究情况相比世界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探索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律,对研究我国城市竞争力、城市群中有关城市分工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根据相关研究背景,本文提出了关于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四个逻辑一致的研究问题:一、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律是什么;二、如何构建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的评价模型;三、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证结果如何;四、根据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律,京津一体化下现代服务业如何在两地之间进行分工。本文运用数理模型重新解释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律。通过引入交易费用的概念发现中心城市交易费用的逐步降低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的演化升级和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中心城市由于其基础设施更完备,其交易费用往往低于城市群中的其他城市。但是,只有进一步降低交易费用,才能提升区域分工协作程度,才能实现区域间的产业合理配置,加速现代服务业在中心城市的集聚过程,提升整体城市群的生产效...
【文章来源】: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3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依据
1-1-3 问题的提出
1-1-4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中心城市的定义
1-2-2 服务业的含义
1-2-3 现代服务业的概念
§1-3 结构安排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创新点
第二章 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2-1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2-1-1 产业和产业结构的概念
2-1-2 西方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2-1-3 日本学者有关产业结构演进的评述
2-1-4 自组织理论对产业结构演进的研究
§2-2 区位理论
2-2-1 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2-2-2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2-2-3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2-2-4 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
§2-3 产业集聚理论
2-3-1 马歇尔有关产业集聚的评述
2-3-2 克鲁格曼的地理经济学
2-3-3 波特的“钻石体系”理论
§2-4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理论
2-4-1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特征与发展机理
2-4-2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模式
2-4-3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演化历程
2-4-4 现代服务业的集聚与扩散
§2-5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2-5-1 区域一体化的涵义
2-5-2 平衡增长理论与缪尔达尔—赫尔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
2-5-3 增长极理论
2-5-4 梯度转移理论
§2-6 新产业区理论
§2-7 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律的总结与分析
2-7-1 基本思路
2-7-2 现代服务业演化模型
2-7-3 静态均衡
2-7-4 均衡点演化路径
2-7-5 现代服务业演化与中心城市竞争力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评价模型
§3-1 选取评价指标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2 层次分析法的若干说明
3-2-1 层次分析法的思想精髓
3-2-2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3-3 评价模型的基本思路
§3-4 评价模型的指标选取和构建
3-4-1 现代服务业发育程度(X0)指标评价体系
3-4-2 中心城市竞争力(Y0)指标评价体系
3-4-3 相关分析和因果分析说明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天津现代服务业发展实证研究
§4-1 天津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国际背景
4-1-1 世界服务业总量持续增长
4-1-2 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
4-1-3 服务业产业链日趋完整
4-1-4 世界现代服务业呈现集群式发展
§4-2 天津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国内环境
4-2-1 国内服务业总量与速度
4-2-2 服务业产业结构升级
4-2-3 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不断增加
4-2-4 服务业吸纳大量高素质人才和劳动力
4-2-5 国内主要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兴起
§4-3 天津中心城市竞争力分析
4-3-1 天津中心城市竞争力评价
4-3-2 天津中心城市硬竞争力分析
4-3-3 天津中心城市软竞争力分析
§4-4 天津现代服务业发育程度分析
4-4-1 天津现代服务业发育程度评价
4-4-2 天津现代服务业总体发展状况
4-4-3 天津现代服务业主要行业发展状况
§4-5 天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中心城市竞争力的贡献度
4-5-1 总体分析
4-5-2 信息服务业
4-5-3 物流业
4-5-4 金融业
4-5-5 房地产业
4-5-6 商业服务及文化产业
4-5-7 教育和科研产业
§4-6 天津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实证研究
§5-1 北京服务业发展现状
5-1-1 北京持续加强服务业的投资力度
5-1-2 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向合理化方向演变
5-1-3 服务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
5-1-4 服务业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5-1-5 服务业结构的优化与产业经济渐成规模
5-1-6 服务业的发展体现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
§5-2 北京中心城市竞争力分析
5-2-1 北京中心城市竞争力评价
5-2-2 北京中心城市硬竞争力分析
5-2-3 北京中心城市软竞争力分析
§5-3 北京现代服务业发育程度分析
5-3-1 北京现代服务业发育程度评价
5-3-2 北京现代服务业总体发展状况
5-3-3 北京现代服务业主要行业发展状况
§5-4 北京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中心城市竞争力的贡献度
5-4-1 总体分析
5-4-2 信息服务业
5-4-3 物流业
5-4-4 金融业
5-4-5 房地产业
5-4-6 商业服务及文化产业
5-4-7 教育和科研产业
§5-5 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京津现代服务业一体化发展研究
§6-1 京津一体化发展的必然性
§6-2 环渤海经济圈与京津一体化
6-2-1 京津在环渤海经济圈中的定位
6-2-2 京津一体化发展的条件
§6-3 京津现代服务业一体化发展的路径与设想
6-3-1 京津现代服务业一体化发展的基础
6-3-2 京津现代服务业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路径
6-3-3 京津现代服务业一体化发展的产业空间布局和产业分工协作格局设想
§6-4 京津现代服务业一体化发展的障碍与对策
6-4-1 京津现代服务业一体化发展的障碍
6-4-2 京津现代服务业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结论
§7-2 研究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集群化发展模式与形成机理——基于伦敦和纽约的比较[J]. 郭岚,农卫东,张祥建.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0(10)
[2]现代服务集聚区形成和发展的动态机制探讨[J]. 金荣学,何蕾. 当代经济. 2010(19)
[3]中国人口发展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 冯守平. 统计与决策. 2010(15)
[4]环渤海中心城市天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先条件及重要作用[J]. 于浩淼. 特区经济. 2010(07)
[5]我国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 闫星宇,张月友. 中国工业经济. 2010(06)
[6]梯度推移与反梯度推移并举:江西崛起新跨越的赶超路径——基于与东部沿海省市的比较分析[J]. 龚凌燕,黄肃新. 商场现代化. 2010(17)
[7]基于“钻石体系”理论对珠海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分析[J]. 路淑英,赵华安. 特区经济. 2010(05)
[8]环渤海经济区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研究[J]. 陈景新,刘炜. 改革与战略. 2010(04)
[9]新加坡现代服务业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 向永泉. 财经界(学术版). 2010(03)
[10]基于钻石模型的滨海新区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 刘伟萍. 特区经济. 2010(02)
博士论文
[1]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D]. 陈国亮.浙江大学 2010
[2]中国现代服务业地区差异与集聚发展的实证研究[D]. 王波.吉林大学 2009
[3]创新对企业区位选择影响研究[D]. 刘静.吉林大学 2009
[4]区域分工:理论、度量与实证研究[D]. 樊福卓.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9
[5]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集聚机制研究[D]. 殷广卫.南开大学 2009
[6]资源约束下的日本产业结构演进研究[D]. 段文博.吉林大学 2009
[7]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制度分析[D]. 姚德文.复旦大学 2008
[8]上海城市圈层结构研究[D]. 刘磊.上海交通大学 2008
[9]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改革与创新[D]. 刘焱.华东师范大学 2008
[10]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D]. 韩佳.华东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24843
【文章来源】: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3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依据
1-1-3 问题的提出
1-1-4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中心城市的定义
1-2-2 服务业的含义
1-2-3 现代服务业的概念
§1-3 结构安排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创新点
第二章 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2-1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2-1-1 产业和产业结构的概念
2-1-2 西方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2-1-3 日本学者有关产业结构演进的评述
2-1-4 自组织理论对产业结构演进的研究
§2-2 区位理论
2-2-1 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2-2-2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2-2-3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2-2-4 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
§2-3 产业集聚理论
2-3-1 马歇尔有关产业集聚的评述
2-3-2 克鲁格曼的地理经济学
2-3-3 波特的“钻石体系”理论
§2-4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理论
2-4-1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特征与发展机理
2-4-2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模式
2-4-3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演化历程
2-4-4 现代服务业的集聚与扩散
§2-5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2-5-1 区域一体化的涵义
2-5-2 平衡增长理论与缪尔达尔—赫尔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
2-5-3 增长极理论
2-5-4 梯度转移理论
§2-6 新产业区理论
§2-7 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律的总结与分析
2-7-1 基本思路
2-7-2 现代服务业演化模型
2-7-3 静态均衡
2-7-4 均衡点演化路径
2-7-5 现代服务业演化与中心城市竞争力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评价模型
§3-1 选取评价指标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2 层次分析法的若干说明
3-2-1 层次分析法的思想精髓
3-2-2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3-3 评价模型的基本思路
§3-4 评价模型的指标选取和构建
3-4-1 现代服务业发育程度(X0)指标评价体系
3-4-2 中心城市竞争力(Y0)指标评价体系
3-4-3 相关分析和因果分析说明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天津现代服务业发展实证研究
§4-1 天津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国际背景
4-1-1 世界服务业总量持续增长
4-1-2 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
4-1-3 服务业产业链日趋完整
4-1-4 世界现代服务业呈现集群式发展
§4-2 天津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国内环境
4-2-1 国内服务业总量与速度
4-2-2 服务业产业结构升级
4-2-3 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不断增加
4-2-4 服务业吸纳大量高素质人才和劳动力
4-2-5 国内主要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兴起
§4-3 天津中心城市竞争力分析
4-3-1 天津中心城市竞争力评价
4-3-2 天津中心城市硬竞争力分析
4-3-3 天津中心城市软竞争力分析
§4-4 天津现代服务业发育程度分析
4-4-1 天津现代服务业发育程度评价
4-4-2 天津现代服务业总体发展状况
4-4-3 天津现代服务业主要行业发展状况
§4-5 天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中心城市竞争力的贡献度
4-5-1 总体分析
4-5-2 信息服务业
4-5-3 物流业
4-5-4 金融业
4-5-5 房地产业
4-5-6 商业服务及文化产业
4-5-7 教育和科研产业
§4-6 天津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实证研究
§5-1 北京服务业发展现状
5-1-1 北京持续加强服务业的投资力度
5-1-2 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向合理化方向演变
5-1-3 服务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
5-1-4 服务业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5-1-5 服务业结构的优化与产业经济渐成规模
5-1-6 服务业的发展体现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
§5-2 北京中心城市竞争力分析
5-2-1 北京中心城市竞争力评价
5-2-2 北京中心城市硬竞争力分析
5-2-3 北京中心城市软竞争力分析
§5-3 北京现代服务业发育程度分析
5-3-1 北京现代服务业发育程度评价
5-3-2 北京现代服务业总体发展状况
5-3-3 北京现代服务业主要行业发展状况
§5-4 北京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中心城市竞争力的贡献度
5-4-1 总体分析
5-4-2 信息服务业
5-4-3 物流业
5-4-4 金融业
5-4-5 房地产业
5-4-6 商业服务及文化产业
5-4-7 教育和科研产业
§5-5 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京津现代服务业一体化发展研究
§6-1 京津一体化发展的必然性
§6-2 环渤海经济圈与京津一体化
6-2-1 京津在环渤海经济圈中的定位
6-2-2 京津一体化发展的条件
§6-3 京津现代服务业一体化发展的路径与设想
6-3-1 京津现代服务业一体化发展的基础
6-3-2 京津现代服务业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路径
6-3-3 京津现代服务业一体化发展的产业空间布局和产业分工协作格局设想
§6-4 京津现代服务业一体化发展的障碍与对策
6-4-1 京津现代服务业一体化发展的障碍
6-4-2 京津现代服务业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结论
§7-2 研究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集群化发展模式与形成机理——基于伦敦和纽约的比较[J]. 郭岚,农卫东,张祥建.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0(10)
[2]现代服务集聚区形成和发展的动态机制探讨[J]. 金荣学,何蕾. 当代经济. 2010(19)
[3]中国人口发展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 冯守平. 统计与决策. 2010(15)
[4]环渤海中心城市天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先条件及重要作用[J]. 于浩淼. 特区经济. 2010(07)
[5]我国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 闫星宇,张月友. 中国工业经济. 2010(06)
[6]梯度推移与反梯度推移并举:江西崛起新跨越的赶超路径——基于与东部沿海省市的比较分析[J]. 龚凌燕,黄肃新. 商场现代化. 2010(17)
[7]基于“钻石体系”理论对珠海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分析[J]. 路淑英,赵华安. 特区经济. 2010(05)
[8]环渤海经济区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研究[J]. 陈景新,刘炜. 改革与战略. 2010(04)
[9]新加坡现代服务业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 向永泉. 财经界(学术版). 2010(03)
[10]基于钻石模型的滨海新区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 刘伟萍. 特区经济. 2010(02)
博士论文
[1]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D]. 陈国亮.浙江大学 2010
[2]中国现代服务业地区差异与集聚发展的实证研究[D]. 王波.吉林大学 2009
[3]创新对企业区位选择影响研究[D]. 刘静.吉林大学 2009
[4]区域分工:理论、度量与实证研究[D]. 樊福卓.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9
[5]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集聚机制研究[D]. 殷广卫.南开大学 2009
[6]资源约束下的日本产业结构演进研究[D]. 段文博.吉林大学 2009
[7]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制度分析[D]. 姚德文.复旦大学 2008
[8]上海城市圈层结构研究[D]. 刘磊.上海交通大学 2008
[9]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改革与创新[D]. 刘焱.华东师范大学 2008
[10]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D]. 韩佳.华东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248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524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