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阶段性及其全要素生产率评价——基于非期望产出SBM模型

发布时间:2022-01-02 03:44
  资源型城市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自然资源,面临着资源耗尽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必须进行低碳转型升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首先阐释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的影响制约因素,构建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转型等级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确定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评价模型,以国内17个典型资源型城市为例,通过生产率指数(ML)及全要素生产率(TFP)分解值在不同年度的差异化变动进行实证评价,以检验所构建的评价系统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实证评价结果表明,低碳技术进步和环境管制政策的双重作用能够促进资源型城市的低碳转型,两者效应的叠加使资金更多地向技术创新领域倾斜,并集中于低碳产业,这有效促进资源型城市低碳经济的增长。 

【文章来源】:科技管理研究. 2020,40(1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阶段性及其全要素生产率评价——基于非期望产出SBM模型


—2018年典型资源城市低碳转型的全要素生产率波动情况

资源城市,指数,生产率,情况


增长的主导因素有所不同,其中在2013—2015年、2016—2018年间,低碳技术进步是TFP增长(低碳转型加速期)的主导因素,而在2015—2016年这个跨期时段内,管理效率改进成为TFP增长的主要支配因素;在最近期的2017—2018年间,技术进步和管理效率改善均对TFP产生了正向推动效果,其中技术进步的作用更显著。可见,TFP增长是技术进步与管理效率改善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主导因素处于动态变化中:主导因素为TCML时,相关产业技术的低碳化创新较活跃;主导因素为ECML时,政府对相关产业的低碳化管理、领导力量更活跃。图12011—2018年典型资源城市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指数波动情况图12011-2018年典型资源城市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指数波动情况示,从空间异质性来看,2011-2018年在典型资源城市中只有鸡西、乌海、淄石5个城市的ML<1,70%的城市均出现了TFP增加,特别是大庆、濮阳、阜TFP平均增幅均超过7%,大同、阳泉的TFP涨幅也超过了5%,而黄石的TFP达7%;从TFP增长的推动因素看,所有城市的ECML指数均未出现显著增加,变化不明显,而除鸡西、乌海、淄博、盘锦、黄石外,多数城市的TCML指数明低碳技术进步是城市转型的主动力源,同时也表明低碳技术应用是城市脱碳制因素。另外需要说明的是,2011-2018年间黄石和朔州的ECML指数出现了别为2.5%、0.6%,表明这两个城市的政府在低碳管理规划与政策配套上未充指数值指数值如表5所示,从空间异质性来看,2011—2018年在典型资源城市中只有鸡西、乌海、淄博、盘锦、黄石5个城市的ML<1,70%的城市均出现了TFP增加,特别是大庆、濮阳、阜新、晋城的TFP平均增幅均超过7%,大同、阳泉的TFP涨幅也超过了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资源依赖、政府效率与经济发展质量[J]. 鲁永刚,张凯.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9(01)
[2]经济地质学视角下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路径研究——以淮南市为例[J]. 叶雪洁,吕莉,王晓蕾.  中国软科学. 2018(02)
[3]基于DEA模型和信息熵的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效率评价——以全国40个地市级资源型城市为例[J]. 李梦雅,严太华.  科技管理研究. 2018(03)
[4]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效果评价模型[J]. 谭玲玲,肖双.  中国矿业. 2018(02)
[5]存在多种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零和收益DEA模型我国区域环境效率实证研究[J]. 冯晨鹏,王慧玲,毕功兵.  中国管理科学. 2017(10)
[6]中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动态耦合关系[J]. 王国霞,刘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07)
[7]供给侧改革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机制分析[J]. 徐君,李巧辉,王育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10)
[8]考虑环境约束的中国资源型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差异研究[J]. 李博,张文忠,余建辉.  自然资源学报. 2016(03)
[9]吉林省资源型城市转型阶段识别及其特征成因分析[J]. 李汝资,宋玉祥,李雨停,于婷婷.  地理科学. 2016(01)
[10]基于TOPSIS法的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评价体系研究——以焦作市为例[J]. 王学军,侯睿,王玲.  生态经济. 2015(11)



本文编号:35634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5634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2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