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城市流转对失地农户福利影响及征地补偿研究 ——以武汉城市圈为实证
发布时间:2022-02-27 08:3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呈现新特点。一方面,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缺乏,很多田地荒废。另一方面,城市建设用地需求旺盛,农地城市流转频发。农地城市流转会对农民、农村、农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尤其对农民影响更为深远。本文从被征地农民福利的角度,研究新形势下农地城市流转引发的福利效用。选取武汉城市圈被征地农民为研究对象,以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失地农户征地情况以及征地前后农民生活的变化。主要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二元Logistic模型等定量分析工具,结合定性分析法,得到了影响农民土地征收意愿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土地城乡流转过程中农民的福利的变化的主要因素,最后将武汉城市圈分为武汉市和其他四市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可持续生计框架来探讨如何使失地农民走向可持续生计的道路。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1.失地农民征地补偿偏差。以2009年湖北省下发新征地补偿标准为界:(1)新标准下发前:仅从最低土地补偿费来看,实际补偿多数与补偿标准一致;若同时考虑安置补助费,则多数实际补偿低于补偿标准;(2)新标准下发后:据调查到的2010年...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结构安排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结构安排
1.3.3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福利概念及分类
2.1.2 福利测度研究进展
2.1.3 可行能力研究进展
2.1.4 失地影响农户福利的研究进展
2.1.5 多维指标的定量测度方法研究进展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个人可行能力理论
2.2.2 人的发展理论
2.2.3 人的需求理论
2.2.4 家庭经济学相关理论
2.2.5 可持续生计理论
2.3 国内外征地补偿概况
2.3.1 国外发达国家或地区征地补偿制度
2.3.2 我国征地补偿制度的演进
2.3.3 国内先进省(市)补偿经验
2.3.4 武汉城市圈(湖北省)征地补偿制度
2.4 本章小结
3 调查实施及基本信息
3.1 调查总体及样本
3.1.1 调查总体
3.1.2 调查样本点的选择
3.2 问卷设计
3.3 问卷调查方法
3.4 问卷收集情况
3.5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3.5.1 问卷的信度
3.5.2 问卷的效度
3.6 问卷初步分析
3.6.1 样本村的基本信息
3.6.2 被调查者及其家庭的基本信息
3.7 样本区征地补偿现状及与补偿标准的差异分析
3.7.1 征地补偿现状
3.7.2 实际补偿与补偿标准的差异
3.8 本章小结
4 武汉城市圈失地农民被征地意愿实证分析
4.1 被征地意愿的描述性分析
4.1.1 武汉市失地农民被征地意愿的描述性分析
4.1.2 其他四市失地农民被征地意愿的描述性分析
4.2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征地意愿分析
4.2.1 二元Logistic模型介绍
4.2.2 变量描述
4.2.3 变量赋值
4.2.4 武汉市失地农民被征地意愿回归结果分析
4.2.5 其他四市失地农民被征地意愿回归结果分析
4.3 武汉市和其他四市失地农民被征地意愿比较
4.4 本章小结
5 武汉城市圈被征地农户农地城市流转前后福利变化分析:基于SEM
5.1 农户福利的理论构建及假设
5.1.1 基于可行能力理论的家庭福利构成
5.1.2 农地城市流转对失地农户福利的影响假设
5.2 结构方程模型简介及构建过程
5.2.1 结构方程模型简介
5.2.2 模型构建过程或步骤
5.2.3 模型检验
5.3 农地城市流转对失地农户福利影响的实证分析
5.3.1 数据获取
5.3.2 变量选择和变量赋值
5.3.3 武汉市失地农户福利变化的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及检验
5.3.4 其他四市失地农户福利变化的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及检验
5.4 本章小结
6 失地农民征地补偿模式及对策建议
6.1 失地农民征地补偿:理论分析
6.1.1 构建失地农民的效用函数
6.1.2 单一货币补偿方式的缺陷
6.1.3 小结
6.2 基于可持续生计的失地农民补偿模式探讨
6.2.1 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框架分析
6.2.2 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实现路径
6.3 失地农民征地补偿的对策建议
6.3.1 补偿内容应丰富:尽可能改善失地农户福利
6.3.2 补偿方式要合理:确保失地农民长久生计有保障
6.3.3 补偿程序应公开、透明、公平:确保补偿款不被贪污、截留
6.3.4 补偿机制应系统分析:兼顾其他农民的利益
6.3.5 长远来看,征地制度应逐渐取消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研究不足及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变化——对五所高校跟踪研究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J]. 许宏晨,高一虹.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1(03)
[2]困局与突围:我国农户金融供需现状及政策建议——基于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抽样调查的分析[J]. 项继权,操家齐.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4)
[3]不同发展水平地区农民被征地意愿及影响因素——基于南京市、鹰潭市的实证研究[J]. 许恒周,郭玉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01)
[4]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框架下土地征收对农民福利的影响测度[J]. 高进云,周智,乔荣锋. 中国软科学. 2010(12)
[5]人口抚养比:理论与实际的偏离及修正[J]. 姚引妹. 中国人口科学. 2010(06)
[6]基于公平思想的失地农民福利补偿——以江汉平原4城市为例[J]. 聂鑫,汪晗,张安录. 中国土地科学. 2010(06)
[7]农村居民文化福利以及文化需求分析——基于河南嵩县的实地调查[J]. 郑风田,阮荣平.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10(03)
[8]家庭现代化理论及其发展的回顾与评述[J]. 唐灿. 社会学研究. 2010(03)
[9]武汉城市圈农村金融服务延伸的研究[J]. 周毓萍,陈中飞. 武汉金融. 2010(05)
[10]2009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创新奖[J]. 绿色中国. 2010(09)
博士论文
[1]我国征地补偿机制及其完善研究[D]. 刘祥琪.南开大学 2010
[2]农地城市流转的社会福利效应[D]. 彭开丽.华中农业大学 2008
[3]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D]. 罗蓉.西南财经大学 2008
[4]我国土地征用出让过程中和谐土地利益机制构建研究[D]. 吕振臣.同济大学 2007
[5]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表达[D]. 王勇.华中师范大学 2007
[6]甘肃农地征用引发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 汪振江.兰州大学 2007
[7]农地非农化配置:公平、效率与公共福利[D]. 诸培新.南京农业大学 2005
[8]北京市郊区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问题研究[D]. 雷寰.中国农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搜寻理论与欠发达地区农户非农就业行为研究[D]. 李华红.贵州大学 2007
[2]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的土地征用与管理职能研究[D]. 慕善明.大连理工大学 2006
[3]人力资本视野下的失地农民生计模式转化研究[D]. 张蕾.四川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45159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结构安排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结构安排
1.3.3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福利概念及分类
2.1.2 福利测度研究进展
2.1.3 可行能力研究进展
2.1.4 失地影响农户福利的研究进展
2.1.5 多维指标的定量测度方法研究进展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个人可行能力理论
2.2.2 人的发展理论
2.2.3 人的需求理论
2.2.4 家庭经济学相关理论
2.2.5 可持续生计理论
2.3 国内外征地补偿概况
2.3.1 国外发达国家或地区征地补偿制度
2.3.2 我国征地补偿制度的演进
2.3.3 国内先进省(市)补偿经验
2.3.4 武汉城市圈(湖北省)征地补偿制度
2.4 本章小结
3 调查实施及基本信息
3.1 调查总体及样本
3.1.1 调查总体
3.1.2 调查样本点的选择
3.2 问卷设计
3.3 问卷调查方法
3.4 问卷收集情况
3.5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3.5.1 问卷的信度
3.5.2 问卷的效度
3.6 问卷初步分析
3.6.1 样本村的基本信息
3.6.2 被调查者及其家庭的基本信息
3.7 样本区征地补偿现状及与补偿标准的差异分析
3.7.1 征地补偿现状
3.7.2 实际补偿与补偿标准的差异
3.8 本章小结
4 武汉城市圈失地农民被征地意愿实证分析
4.1 被征地意愿的描述性分析
4.1.1 武汉市失地农民被征地意愿的描述性分析
4.1.2 其他四市失地农民被征地意愿的描述性分析
4.2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征地意愿分析
4.2.1 二元Logistic模型介绍
4.2.2 变量描述
4.2.3 变量赋值
4.2.4 武汉市失地农民被征地意愿回归结果分析
4.2.5 其他四市失地农民被征地意愿回归结果分析
4.3 武汉市和其他四市失地农民被征地意愿比较
4.4 本章小结
5 武汉城市圈被征地农户农地城市流转前后福利变化分析:基于SEM
5.1 农户福利的理论构建及假设
5.1.1 基于可行能力理论的家庭福利构成
5.1.2 农地城市流转对失地农户福利的影响假设
5.2 结构方程模型简介及构建过程
5.2.1 结构方程模型简介
5.2.2 模型构建过程或步骤
5.2.3 模型检验
5.3 农地城市流转对失地农户福利影响的实证分析
5.3.1 数据获取
5.3.2 变量选择和变量赋值
5.3.3 武汉市失地农户福利变化的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及检验
5.3.4 其他四市失地农户福利变化的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及检验
5.4 本章小结
6 失地农民征地补偿模式及对策建议
6.1 失地农民征地补偿:理论分析
6.1.1 构建失地农民的效用函数
6.1.2 单一货币补偿方式的缺陷
6.1.3 小结
6.2 基于可持续生计的失地农民补偿模式探讨
6.2.1 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框架分析
6.2.2 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实现路径
6.3 失地农民征地补偿的对策建议
6.3.1 补偿内容应丰富:尽可能改善失地农户福利
6.3.2 补偿方式要合理:确保失地农民长久生计有保障
6.3.3 补偿程序应公开、透明、公平:确保补偿款不被贪污、截留
6.3.4 补偿机制应系统分析:兼顾其他农民的利益
6.3.5 长远来看,征地制度应逐渐取消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研究不足及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变化——对五所高校跟踪研究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J]. 许宏晨,高一虹.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1(03)
[2]困局与突围:我国农户金融供需现状及政策建议——基于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抽样调查的分析[J]. 项继权,操家齐.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4)
[3]不同发展水平地区农民被征地意愿及影响因素——基于南京市、鹰潭市的实证研究[J]. 许恒周,郭玉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01)
[4]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框架下土地征收对农民福利的影响测度[J]. 高进云,周智,乔荣锋. 中国软科学. 2010(12)
[5]人口抚养比:理论与实际的偏离及修正[J]. 姚引妹. 中国人口科学. 2010(06)
[6]基于公平思想的失地农民福利补偿——以江汉平原4城市为例[J]. 聂鑫,汪晗,张安录. 中国土地科学. 2010(06)
[7]农村居民文化福利以及文化需求分析——基于河南嵩县的实地调查[J]. 郑风田,阮荣平.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10(03)
[8]家庭现代化理论及其发展的回顾与评述[J]. 唐灿. 社会学研究. 2010(03)
[9]武汉城市圈农村金融服务延伸的研究[J]. 周毓萍,陈中飞. 武汉金融. 2010(05)
[10]2009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创新奖[J]. 绿色中国. 2010(09)
博士论文
[1]我国征地补偿机制及其完善研究[D]. 刘祥琪.南开大学 2010
[2]农地城市流转的社会福利效应[D]. 彭开丽.华中农业大学 2008
[3]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D]. 罗蓉.西南财经大学 2008
[4]我国土地征用出让过程中和谐土地利益机制构建研究[D]. 吕振臣.同济大学 2007
[5]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表达[D]. 王勇.华中师范大学 2007
[6]甘肃农地征用引发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 汪振江.兰州大学 2007
[7]农地非农化配置:公平、效率与公共福利[D]. 诸培新.南京农业大学 2005
[8]北京市郊区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问题研究[D]. 雷寰.中国农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搜寻理论与欠发达地区农户非农就业行为研究[D]. 李华红.贵州大学 2007
[2]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的土地征用与管理职能研究[D]. 慕善明.大连理工大学 2006
[3]人力资本视野下的失地农民生计模式转化研究[D]. 张蕾.四川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451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645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