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差距与收敛性研究:动态与机制

发布时间:2022-10-30 19:24
  改革开放30余年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综合实力有了很大提升。但西部作为中国的欠发达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人们往往只关注了如何提升西部经济的整体水平、缩小东西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问题;而对于西部地区内部差距与协调发展问题,则关注甚少。然而,笔者认为,作为国民经济整体的重要构成部分,西部地区内部经济差距与协调发展问题同样重要。事实上,没有西部内部的协调发展,就不可能有全国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而且,坚持区域内部协调发展理念,有助于西部地区经济实力的整体提升和东西部区域间差距的缩小。 有鉴于此,本文立足西部地区内部,对西部12省市区的经济差距与增长收敛性展开系统研究。作为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对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研究,契合了对经济增长理论持续关注的理论诉求,具有理论重要性;而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背景下,对西部内部经济差距及其收敛性展开系统考察,则满足了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沿着“理论剖析→实证检验→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依次逐步展开。首先,对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关于增长收敛的理论进行分析,并据此提炼经... 

【文章页数】:22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1.5 研究重点和难点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难点 2. 经济增长收敛研究的文献综述
2.1 经济增长收敛的理论概念及分类
    2.1.1 三个主要收敛概念
    2.1.2 两个补充性收敛概念
2.2 经济增长收敛性的检验方法
    2.2.1 基于回归方程的收敛检验方法
    2.2.2 基于序列单位根检验的收敛检验方法
    2.2.3 基于动态收入分布的收敛检验方法
2.3 国内外收敛检验的实证研究
    2.3.1 国外经济增长收敛的实证研究
    2.3.2 国内经济增长收敛的实证研究
2.4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简评
    2.4.1 关于收敛理论概念的简评
    2.4.2 关于收敛检验方法的简评
    2.4.3 关于收敛性实证研究的简评
2.5 本章小结 3. 经济增长收敛的理论基础与收敛机制设计
3.1 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脉络
3.2 新古典增长理论与增长收敛
    3.2.1 Solow-Swan模型的假设条件
    3.2.2 Solow-Swan模型的动态含义
    3.2.3 Solow-Swan模型与增长收敛
    3.2.4 Solow-Swan模型与收敛速度
3.3 内生增长理论与增长收敛
    3.3.1 知识外溢模型与经济增长收敛
    3.3.2 人力资本模型与经济增长收敛
    3.3.3 研究开发模型(R&D模型)与经济增长收敛
    3.3.4 其他内生增长理论与收敛
3.4 经济增长收敛机制:理论设计
    3.4.1 禀赋收敛机制
    3.4.2 技术收敛机制
    3.4.3 制度收敛机制
3.5 本章小结 4. 经济增长收敛的检验方法:SPDM理论与方法概述
4.1 空间交互效应
4.2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SPDM)设定
    4.2.1 普通面板数据模型设定
    4.2.2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设定
4.3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SPDM)检验
    4.3.1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检验的基本内容
    4.3.2 普通面板数据模型的检验框架
    4.3.3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检验
4.4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SPDM)方法与收敛性检验
    4.4.1 绝对β收敛的SPDM检验一般形式
    4.4.2 条件β收敛的SPDM检验一般形式
4.5 本章小结 5. 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发展现状与动态——σ收敛检验
5.1 指标与方法
    5.1.1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度量指标
    5.1.2 EMD方法简介
5.2 数据来源及统计描述
    5.2.1 数据来源及处理
    5.2.2 数据统计描述
5.3 西部地区内部经济发展差距:实证结果
    5.3.1 实际人均GDP的加权变异系数
    5.3.2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EMD分析
5.4 三次产业发展对经济差距波动的影响分析
    5.4.1 西部地区三次产业人均GDP的加权变异系数
    5.4.2 三次产业对经济差距变动趋势的影响分析
    5.4.3 三次产业对经济差距变动的贡献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发展动因——绝对β收敛检验
6.1 空间相关性检验
    6.1.1 全局Moran's I指数和局部Moran's I指数
    6.1.2 西部地区人均GDP空间相关性:实证结果
6.2 绝对β收敛检验——检验方程与空间权重设定
    6.2.1 绝对β收敛的检验方程设定
    6.2.2 空间权重矩阵设定
6.3 基于SPDM方法的绝对β收敛检验:人均产出
    6.3.1 人均产出的绝对β收敛检验:实证结果
    6.3.2 人均产出的绝对β收敛检验:结果分析
6.4 基于SPDM方法的绝对β收敛检验:人均收入
    6.4.1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数据来源与整理
    6.4.2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绝对β收敛检验:实证结果
    6.4.3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绝对β收敛检验: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的生成机制——条件β收敛检验
7.1 SPDM框架下条件β收敛与收敛机制检验:模型设定
    7.1.1 禀赋收敛机制检验方程设定
    7.1.2 技术收敛机制检验方程设定
    7.1.3 制度收敛机制检验方程设定
7.2 数据来源及处理
    7.2.1 投入要素变量
    7.2.2 技术水平变量
    7.2.3 制度变量
7.3 SPDM框架下的条件β收敛检验:实证结果
7.4 条件β收敛实证结果与收敛机制分析
    7.4.1 条件β收敛性及收敛机制:1978-1992
    7.4.2 条件β收敛性及收敛机制:1992-2009
    7.4.3 条件β收敛性及收敛机制:1978-2009
    7.4.4 空间交互效应与与经济增长收敛性
7.5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建议及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不足与展望
    8.3.1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8.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数据表
附表1:西部地区实际GDP
附表2:西部地区年末总人口
附表3:西部地区实际人均GDP
附表4: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
附表5: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实际人均纯收入
附表6:西部地区年末劳动就业人数
附表7:西部地区物质资本存量估算
附表8:西部地区平均人力资本水平
附表9: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总存量
附表10: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TFP)水平
附表11: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度
附表12: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
附表13:西部地区第三产业比重
附表14:西部地区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附表15:西部地区工业非国有化率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30年来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变迁研究[J]. 王保庆,李忠民.  经济经纬. 2011(04)
[2]我国区域研发技术效率的空间相关性与收敛性分析[J]. 师萍,宋文飞,韩先锋,张炳南.  管理学报. 2011(07)
[3]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及其收敛机制(1978~2009年)[J]. 史修松,赵曙东.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1(01)
[4]财政支出与经济收敛关系的实证研究[J]. 甘家武.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5]经济增长β收敛研究:基于西部地区1952—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J]. 郭爱君,贾善铭.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6]区域外部性、对外开放与中国经济增长条件收敛[J]. 袁立科.  当代经济科学. 2010(04)
[7]中国区域经济收敛与地区差距的再检验[J]. 应向阳,张捷.  科学决策. 2010(03)
[8]长三角地区经济收敛及其作用机制:1993~2006[J]. 张学良.  世界经济. 2010(03)
[9]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收敛的实证分析[J]. 齐绍洲,李锴.  世界经济研究. 2010(02)
[10]空间经济视角下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性再检验——基于1985-2007年省级数据的实证研究[J]. 刘生龙,张捷.  财经研究. 2009(12)

博士论文
[1]FDI与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研究[D]. 马晶梅.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2]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概念、识别及机制[D]. 张伟丽.河南大学 2009
[3]经济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D]. 李胜会.暨南大学 2008
[4]中国县域经济宏观管理中经济增长差异及其收敛性研究[D]. 许洪范.武汉理工大学 2007
[5]我国经济增长主要因素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 王林辉.吉林大学 2007
[6]经济增长收敛机制: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 马瑞永.浙江大学 2006
[7]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增长点研究[D]. 罗仲平.四川大学 2006
[8]西部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 逯进.兰州大学 2006
[9]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D]. 曾光.复旦大学 2006
[10]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D]. 周卫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5



本文编号:3699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699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c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