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产后女性再生育意愿视域下的就业保障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5 05:33
我国上世纪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推行以后,其推崇的少生优生等内容虽然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数量,减缓了当时人口过快增长可能引发的系列问题,但同时也使我国从一个人口红利国家逐渐迈入低生育率国家行列,继而出现严重的人口问题和社会问题。为了应对人口负增长趋势带来的挑战,国家开始逐步放开生育政策,2011年、2013年、2016年我国分别出台的双独二孩政策、单独二孩政策和全面二孩政策由此相继展开。然而,政策实施效果却并不佳。调查显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后我国生育率虽然在前两年有一定提升,但是仍然远未达到预期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产后女性就业保障机制不完善,再生育会导致产后女性群体重返职场过程中招致更多歧视。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女性就业观念开始转变、就业选择逐步多元化,而劳动力市场中来自雇主、员工和顾客的就业歧视、生活中来自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冲突、社会中公共服务的缺失、法律的不完善等因素无疑加剧了产后女性就业困境,从而影响其再生育意愿。本文选取山西省中部、北部、南部各三个地区,通过对该地区的产后女性发放问卷,分析不同特征产后女性群体再生育意愿现状,结果显示,年龄越大、学历越高、子女数量越多、产前职务越高...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1.4.1 主要工作
1.4.2 创新之处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产后女性
2.1.2 就业保障
2.1.3 再生育意愿
2.2 理论基础
2.2.1 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
2.2.2 家庭分工理论
2.2.3 工作家庭角色冲突理论
第3章 女性生育现状及就业保障制度分析
3.1 女性生育现状分析
3.1.1 女性整体生育现状
3.1.2 山西省女性生育现状
3.2 产后女性就业保障制度分析
3.2.1 女性就业现状
3.2.2 产后女性就业现状
3.2.3 产后女性就业保障现状
3.2.4 产后女性就业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
3.3 小结
第4章 产后女性再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研究设计
4.1.1 研究思路
4.1.2 变量设计
4.1.3 研究假设
4.2 调查情况描述
4.2.1 数据来源
4.2.2 样本描述性分析
4.3 产后女性再生育意愿描述性分析
4.3.1 产后女性再生育意愿基本情况
4.3.2 不同年龄的产后女性再生育意愿分析
4.3.3 不同学历的产后女性再生育意愿分析
4.3.4 不同子女数量的产后女性再生育意愿分析
4.3.5 不同单位性质的产后女性再生育意愿分析
4.3.6 不同产前职务的产后女性再生育意愿分析
4.4 产后女性再生育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4.4.1 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4.4.2 影响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4.4.3 各维度满意度分析
第5章 产后女性就业保障制度国际经验借鉴
5.1 德国产后女性就业保障经验
5.1.1 完善的生育保障措施
5.1.2 完善的就业支持措施
5.2 瑞典产后女性就业保障经验
5.2.1 灵活的父母假制度
5.2.2 政府付费制托幼服务
5.3 日本产后女性就业保障经验
5.3.1 规制性别歧视
5.3.2 多元的就业形式
5.4 韩国产后女性就业保障经验
5.4.1 立法保障女性就业权益
5.4.2 女性就业培训服务
5.5 小结
第6章 完善产后女性就业保障机制建议
6.1 完善家庭保障促进产后女性就业
6.1.1 全面建立“共同育儿假”制度
6.1.2 鼓励隔代亲属照料
6.2 完善生育保障降低女性再生育成本
6.2.1 提高生育津贴水平
6.2.2 完善少儿医疗保险制度
6.2.3 鼓励企业实行弹性工作制度
6.3 完善公共服务保障优化配套政策
6.3.1 优化0-3 岁儿童托育服务
6.3.2 提供产后女性就业培训服务
6.4 完善法律保障促进就业公平
6.4.1 明晰就业歧视定义
6.4.2 加强歧视监管惩戒力度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附录 产后女性就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3770648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1.4.1 主要工作
1.4.2 创新之处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产后女性
2.1.2 就业保障
2.1.3 再生育意愿
2.2 理论基础
2.2.1 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
2.2.2 家庭分工理论
2.2.3 工作家庭角色冲突理论
第3章 女性生育现状及就业保障制度分析
3.1 女性生育现状分析
3.1.1 女性整体生育现状
3.1.2 山西省女性生育现状
3.2 产后女性就业保障制度分析
3.2.1 女性就业现状
3.2.2 产后女性就业现状
3.2.3 产后女性就业保障现状
3.2.4 产后女性就业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
3.3 小结
第4章 产后女性再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研究设计
4.1.1 研究思路
4.1.2 变量设计
4.1.3 研究假设
4.2 调查情况描述
4.2.1 数据来源
4.2.2 样本描述性分析
4.3 产后女性再生育意愿描述性分析
4.3.1 产后女性再生育意愿基本情况
4.3.2 不同年龄的产后女性再生育意愿分析
4.3.3 不同学历的产后女性再生育意愿分析
4.3.4 不同子女数量的产后女性再生育意愿分析
4.3.5 不同单位性质的产后女性再生育意愿分析
4.3.6 不同产前职务的产后女性再生育意愿分析
4.4 产后女性再生育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4.4.1 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4.4.2 影响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4.4.3 各维度满意度分析
第5章 产后女性就业保障制度国际经验借鉴
5.1 德国产后女性就业保障经验
5.1.1 完善的生育保障措施
5.1.2 完善的就业支持措施
5.2 瑞典产后女性就业保障经验
5.2.1 灵活的父母假制度
5.2.2 政府付费制托幼服务
5.3 日本产后女性就业保障经验
5.3.1 规制性别歧视
5.3.2 多元的就业形式
5.4 韩国产后女性就业保障经验
5.4.1 立法保障女性就业权益
5.4.2 女性就业培训服务
5.5 小结
第6章 完善产后女性就业保障机制建议
6.1 完善家庭保障促进产后女性就业
6.1.1 全面建立“共同育儿假”制度
6.1.2 鼓励隔代亲属照料
6.2 完善生育保障降低女性再生育成本
6.2.1 提高生育津贴水平
6.2.2 完善少儿医疗保险制度
6.2.3 鼓励企业实行弹性工作制度
6.3 完善公共服务保障优化配套政策
6.3.1 优化0-3 岁儿童托育服务
6.3.2 提供产后女性就业培训服务
6.4 完善法律保障促进就业公平
6.4.1 明晰就业歧视定义
6.4.2 加强歧视监管惩戒力度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附录 产后女性就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3770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770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