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资源型城市转型生态可持续性分析——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7-05-28 00:00

  本文关键词:资源型城市转型生态可持续性分析——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运用三维生态足迹模型,从足迹广度和足迹深度入手,以焦作市为例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生态的可持续性。研究表明:2000~2014年焦作市生态赤字、生态足迹、足迹深度整体呈现倒"U"形,2008年人均生态赤字和足迹深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615 hm2和1.969,生态环境虽然表现出好转的迹象,但始终处于生态赤字状态,足迹深度一直大于1,转型过程中的消费需求已超过生物生产性土地的生产能力,表明焦作市的转型发展是粗放型转型方式,建立在大量消耗存量资本的基础上,亟须制定提升生态可持续性的转型发展战略。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三维生态足迹 足迹深度 焦作
【基金】:河南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基于生态视角的河南省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的思路与对策研究”(SKJYB2015-20)
【分类号】:F299.27
【正文快照】: 1引言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建设完善的工业体系,加快国民经济发展,诞生了一批以资源开采或资源产业兴建和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由于这类城市所依赖的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且储量有限,这些城市依靠资源和资源产业求发展无法长久持续,可以说从成立之初就埋下了“转型”的种子。20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新华;梁亚荣;;基于生态足迹法的江苏省可持续发展动态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年06期

2 刘卓;刘昌明;;基于生态足迹的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年01期

3 李中才;;山东省生态足迹的测算及可持续发展评价[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年02期

4 周洲;朱俊;陈兴龙;;基于生态足迹供给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J];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2007年01期

5 张杰;赵峰;刘希宋;;基于生态足迹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08期

6 刘淼;胡远满;常禹;张薇;张文广;;生态足迹改进方法及其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J];生态学杂志;2007年08期

7 吕红亮;许顺才;林纪;;抚顺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多维分析[J];资源科学;2007年05期

8 梅艳;何蓓蓓;;江苏省生态足迹和经济增长的动态特征[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郭洁;杨立中;杨红薇;徐创军;;成都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定量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10 方雯;;生态足迹视角下的中印经济增长模式可持续性比较[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锦河;;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石惠春;赵俊远;;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石羊河下游民勤县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林楠;李法云;;基于生态足迹的辽宁省可持续发展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4 安和平;邹波;王君莉;赵栋昌;;基于生态足迹的贵州省可持续发展动态分析[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徐贤飞;谢小玉;王龙昌;;重庆市生态足迹时间序列与可持续发展研究[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6 石敬华;潘光;李恒庆;由希华;丁君;;济南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7 刘苏;吴迪;叶慧海;魏显威;石冰;赵琴;;常德地区生态足迹和可持续发展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8 尹少华;安消云;;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洞庭湖流域生态足迹评价[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建兴;王青;顾晓薇;李广军;;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足迹分析[A];中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C];2006年

10 许月卿;;基于生态足迹的京津冀都市圈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A];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本报记者  王胜男 北京地球村 毛达;缩减生态足迹 实现可持续发展[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2 对话人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徐中民 采访人 本报记者 张可兴;以生态足迹评价可持续发展能力[N];中国环境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邓飞;1.2个地球才能维系中国式生存[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4 史少晨;碳排放和城镇化问题挑战中国可持续发展[N];中国贸易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菡娟;地球超载日 为世人敲响警钟[N];人民政协报;2014年

6 叶祖达;一杯咖啡到一个城市的“生态足迹”[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7 本报首席记者 张懿;低效消费“踩”出巨大生态足迹[N];文汇报;2014年

8 本版编辑邋胡建信 汪纪戎 里皮;加强研究 破解瓶颈[N];经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晋良;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曲艳伟;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中国能源生态足迹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3 王大庆;黑龙江省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分析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4 于萌;基于生态足迹的新城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5 樊华;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陕北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志贤;基于生态足迹变化驱动因子分析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2 唐丽萍;六盘水市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3 王辉;基于生态足迹的青海湖景区可持续性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牛树海;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生态足迹评价[D];河南大学;2002年

5 季奎;基于生态足迹的大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6 任燕;基于生态足迹的山东省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畅;基于本地生态足迹的湖南省可持续发展评价[D];中南大学;2007年

8 马健雅;生态足迹理论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9 吴小玲;基于生态足迹的醴陵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10 李龙男;基于生态足迹的中国省级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资源型城市转型生态可持续性分析——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14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4014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2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