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价格、效率增进及技术进步对工业行业能源强度的异质性影响
本文关键词:能源价格、效率增进及技术进步对工业行业能源强度的异质性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运用全局DEA模型测算中国36个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将其分解成技术进步效应、纯技术效率变化效应和规模效率变化效应,从多个行业异质性视角对效率增进、技术进步及能源相对价格对工业能源强度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效率增进、技术进步及能源价格对工业行业能源强度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影响,效率增进比技术进步对工业能源强度下降的促进效应更强,能源相对价格提高显著促进高能耗行业能源强度下降,显著推动传统采矿行业能源强度上升,对劳动密集型的轻工行业能源强度无显著影响。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能源价格 效率增进 技术进步 能源强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长三角碳锁定及解锁路径研究”(14BJY01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基于地区结构的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绩效评估”(JUSRP11467)的资助
【分类号】:F424;F224
【正文快照】: 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中国能源消费量在今后一段时期仍会持续增长,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追求能源强度约束下的经济增长是适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战略选择。自“十一五”规划开始,能源强度下降幅度已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了我国国民经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会军;范如国;罗明;;中国能源效率的测度及演化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年05期
2 何小钢;张耀辉;;技术进步、节能减排与发展方式转型——基于中国工业36个行业的实证考察[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年03期
3 郑义;徐康宁;;中国能源强度不断下降的驱动因素——基于对数均值迪氏分解法(LMDI)的研究[J];经济管理;2012年02期
4 段文斌;余泳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利于提升我国能源效率吗?——基于35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5 綦建红;陈小亮;;进出口与能源利用效率:基于中国工业部门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南方经济;2011年01期
6 田立新;刘晶;;能源强度研究中能源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0年09期
7 杭雷鸣;屠梅曾;;能源价格对能源强度的影响——以国内制造业为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8 李廉水;周勇;;技术进步能提高能源效率吗?——基于中国工业部门的实证检验[J];管理世界;2006年10期
9 陈勇;李小平;;中国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构造及资本深化评估:1985~2003[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10期
10 周勇;李廉水;;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的结构与效率因素贡献——基于AWD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青松;郑海霞;;工业行业能源效率评价综述[J];科技展望;2017年03期
2 张德钢;陆远权;;市场分割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01期
3 陈云飞;;我国省区能源环境效率分析——基于Meta-frontier模型[J];甘肃科学学报;2016年06期
4 孙焱林;温湖炜;周凤秀;;省域异质性视角下中国能源绩效的测算与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年12期
5 罗明;张应青;李星;;我国能源反弹效应的测度及区域差异研究——基于能源相对价格变动角度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年10期
6 孙华平;张济建;孙立成;;碳锁定嵌入机制及产业低碳转型研究评析与启示[J];产业经济评论;2016年06期
7 姚小剑;杨光磊;高丛;;绿色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绿色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年22期
8 尹硕;白宏坤;王江波;燕景;李虎军;;电价规制政策与粗放型经济诱发——基于政策有效性检验的视角[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年22期
9 关爱萍;曹亚南;;中国制造业产业转移变动趋势:2001—2014年[J];经济与管理;2016年06期
10 周明明;赵果庆;;中国地区能源强度缺口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年20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玮;何旭波;;中国工业部门的能源CES生产函数估计[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2 孙广生;黄yN;田海峰;王凤萍;;全要素生产率、投入替代与地区间的能源效率[J];经济研究;2012年09期
3 冯烽;叶阿忠;;技术溢出视角下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J];财经研究;2012年09期
4 郑义;徐康宁;;外资特征与技术创新——基于中国省际数据分析[J];管理科学;2011年05期
5 郭鹏辉;;内生初始假定下动态空间固定效应模型的拟极大似然估计[J];统计研究;2011年10期
6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李平;;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4期
7 岳书敬;;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资本配置效率研究——来自中国工业的分析与检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8 郑义;徐康宁;;结构变迁、工资差异与经济增长——基于75个国家和地区1978—2007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1年03期
9 金碚;吕铁;邓洲;;中国工业结构转型升级:进展、问题与趋势[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2期
10 简新华;叶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演进和优化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勋;曹梓珞;;能源强度演变的倒U型规律与我国节能降耗内在动力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年06期
2 韩智勇,魏一鸣,范英;中国能源强度与经济结构变化特征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4年01期
3 何建坤;张希良;;我国“十一五”期间能源强度下降趋势分析——如何实现能源强度下降20%的目标[J];中国软科学;2006年04期
4 胡萌;;再论我国能源强度降低问题[J];统计研究;2006年03期
5 吴滨;李为人;;中国能源强度变化因素争论与剖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02期
6 王群伟;周德群;张柳婷;;影响我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因素探析[J];统计与决策;2008年08期
7 唐建荣;王力;;江苏省“十五”期间能源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J];江苏商论;2008年05期
8 叶悦良;韩有定;;北京产业发展对能源强度的影响[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滕玉华;;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中国工业能源强度——基于31个行业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09年02期
10 滕玉华;;中国工业行业能源强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庞丽;王铮;;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A];“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中的计算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杨宏伟;;积极探索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确保完成能源强度和碳强度下降目标[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林伯强;能源强度与碳强度关系辨析[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2 记者 李禾;更高的能源强度下降目标将使节能环保双赢[N];科技日报;2011年
3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 杨富强;我国能源强度并未进行二次爬坡[N];中国石化报;2011年
4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蔡华杰;降低能源强度+控制消费总量=节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海霞;中国“十二五”节能减碳应坚持高目标(上)[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6 林伯强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十二五”能源强度、碳强度指标并不低[N];南方周末;2011年
7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 林伯强;“十二五”规划的碳强度约束指标分配[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8 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主任教授 何建坤;中国为什么提出这样的目标?[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海霞;中国“十二五”节能减碳应坚持高目标(下)[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10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能源与气候项目高级研究员 威廉·钱德瑞 编译 林永锋;正确看待中国今后十年的承诺[N];中国能源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炎治;中国能源强度的演变机理及情景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2 国涓;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成因及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邵兴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下的能源强度及能源回弹效应变化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4 侯建朝;中国能源与经济之间关系的模型及实证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5 黄芳;中国能源消费碳强度影响因素及减排路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雪娇;我国各省能源强度差异因素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2 薛冬宜;经济发展对能源强度和环境质量的影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全球214个国家应用的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3 李洋;环境规制下能源强度和碳强度互动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4 施金兵;安徽省能源强度统计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5 岳辉;河南省“十三五”能源消耗总量和能源强度目标分解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6 陈敏宜;经济集聚对能源强度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D];湖南大学;2016年
7 陈娅;技术进步对工业能源强度的门槛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8 汤晓晶;中国能源消耗及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D];重庆大学;2016年
9 舒文卿;天津市“十二五”节能和碳减排目标可实现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10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能源价格、效率增进及技术进步对工业行业能源强度的异质性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1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411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