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中国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10 22:14

  本文关键词:中国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选取我国地级以上城市为基本研究单元,以21世纪的最初10年为研究时段,运用协调度模型,结合GIS技术,分析了我国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及二者协调性的时空特征。结果显示:整体上看,我国地级以上城市人口城市化增长率在逐年降低,而土地城市化增长率几乎保持稳定,且二者差距在不断拉大;人口城市化增长速率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格局;土地城市化增长速率为东部快于西部,西部快于中部,东北最慢;85%的城市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2002-2007年,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发展不协调问题在全国城市普通存在,2007-2012年,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不协调性呈进一步扩散之势。
【作者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
【关键词】人口城市化 土地城市化 协调性 时空
【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培育项目(2014PY63)
【分类号】:F299.2
【正文快照】: 〔修回日期〕2016-01-01一引言城市化是城市形成和进步的必然过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1]。关于城市化的概念,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城市规划学等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2]。其对城市化内涵的理解基本一致,认为城市化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飞;孔伟;;我国土地城镇化的时空特征及机理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年05期

2 朱凤凯;张凤荣;李灿;焦鹏飞;王静霞;;1993-2008年中国土地与人口城市化协调度及区域差异[J];地理科学进展;2014年05期

3 郭施宏;王富喜;高明;;山东半岛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时空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经济地理;2014年03期

4 刘妮娜;刘诚;;合理、有序推进中国人口城镇化的路径分析[J];经济学家;2014年02期

5 唐茂华;陈丹;;人口城镇化的类型化及其解构[J];城市;2014年01期

6 王桂新;;城市化基本理论与中国城市化的问题及对策[J];人口研究;2013年06期

7 谭术魁;宋海朋;;我国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的匹配状况[J];城市问题;2013年11期

8 巴曙松;;土地城镇化的问题何在?[J];经济;2013年11期

9 童玉芬;武玉;;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特点与问题[J];人口与发展;2013年04期

10 王琼;葛X;;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协调发展探讨——以贵溪市为例[J];知识经济;2013年1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慧宗;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周丽萍;中国人口城市化质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子敏;潘丹丹;;城市化路径、速度偏差与能耗效应——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视角[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2 陈筝;翟雪倩;叶诗韵;张颖倩;于珏;;恢复性自然环境对城市居民心智健康影响的荟萃分析及规划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6年04期

3 朱宇;丁金宏;王桂新;沈建法;林李月;柯文前;;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人口地理学——铸就人口研究与人文地理学间的纽带(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6年08期

4 王艳成;;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机制[J];求实;2016年08期

5 王振坡;翟婧彤;郑丹;;中国东中西部城市土地储备决策绩效比较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年04期

6 袁方成;康红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地”失衡及其突破[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7 吕志强;卿姗姗;邓睿;庞容;;中国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性分析[J];城市问题;2016年06期

8 李红忠;;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特征探析[J];统计与管理;2016年06期

9 塔嘎塔;师谦友;;陕西省城市化水平测度及时空演变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年06期

10 吴莉娅;;中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失调原因分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徐云涌;城镇化制度协同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

2 周宁;新型城镇化视角的聚落体系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3 陈瞻;中部地区县域城镇化测度、识别与引导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鸿奎;基于城市梯度模型的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耦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5 王格芳;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中国城镇化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晓丽;中国人口城镇化质量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7 李琪;城市化质量研究:理论框架与中国经验[D];西北大学;2012年

8 汪东;城市化进程中居民消费碳排放估算方法及减排路径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妮娜;张汝飞;;新生代流动人口家庭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研究[J];消费经济;2013年06期

2 杨丽霞;苑韶峰;王雪禅;;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以浙江省69县市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3年11期

3 李子联;;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之谜——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解释[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11期

4 蔡卫红;;福建省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现状及成因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7期

5 韩康;;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最大风险:城乡矛盾内化[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6 李小健;;天津:以“宅基地换房”趟出城镇化新路[J];中国人大;2013年11期

7 李波;张吉献;;中原经济区城镇化区域差异时空演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3期

8 郭熙保;;“三化”同步与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农业规模化经营[J];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03期

9 覃成林;郑云峰;张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13年01期

10 迟福林;;以人口城镇化为支撑的公平可持续发展——未来10年的中国[J];经济体制改革;201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文龙;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王伦强;四川省城市化与产业协调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刘加顺;都市圈的形成机理及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解本政;现代城市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宋璇涛;基于协调发展的区域特色经济与区域经济布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周维富;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王维国;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199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华;21世纪加快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对策建议[J];改革与战略;2002年Z1期

2 陆昀;现代化的衡量标准[J];领导之友;2004年05期

3 葛晓萍;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分析及道路探索[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白先春,凌亢,郭存芝;区域人口城市化的趋势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人口与经济;2005年01期

5 曹晓军;齐晓安;;我国人口城市化制度创新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6 扈立家;;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促进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J];农业经济;2006年04期

7 郑毅敏;;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中的黏滞力分析[J];农业经济;2006年11期

8 李闯;;广西人口城市化的趋势分析[J];菏泽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郭志仪;李娟;;世界人口城市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西北人口;2008年06期

10 柳博隽;;人口城市化“三部曲”[J];浙江经济;2009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伟略;;中国人口城市化的不变、剧变和转变[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从我省农村人口城市化看工农联盟的新发展[A];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统一战线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毛新雅;;人口城市化的空间路径:研究述评与启示[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4 陈丽华;;关于沈阳城市化发展的思考[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军;;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人口城市化与空间组织互动机制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洪业应;;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关系的计量分析——以贵州省为例[A];西部省区市社科联第四次协作会议暨西部发展能力建设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曹培忠;;论人口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流浪乞讨的原因和解决举措[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6年

8 杨竹节;;论农村人口城市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A];湖北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006湖北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丁长发;;“减少农民”与农村人口城市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思路[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下)[C];2001年

10 张立建;陈忠暖;信安全;;中国城市化对象与最低门槛关系之探讨[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丽苹 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增强人口城市化的适度性和包容性[N];中国人口报;2012年

2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所执行院长 傅蔚冈;城市化须是“人口城市化”[N];华夏时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季晓莉 采访整理;不要“虚假的人口城市化”[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4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贺雪峰;谨防激进的人口城市化[N];北京日报;2014年

5 周学馨;论人口城市化的制度创新[N];中国人口报;2006年

6 隋海燕;人口城市化及其发展[N];中国人口报;2006年

7 泰州市人口计生委 王新华;关于泰州人口城市化的三点建议[N];泰州日报;2010年

8 向秀芳 张红 陈蓓蕾;宜昌市人口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发布[N];中国人口报;2013年

9 符晓波;村庄消失,城市能繁荣吗?[N];东方城乡报;2012年

10 田雪原;“中等收入陷阱”的人口城市化视角[N];人民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丽萍;中国人口城市化质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颜俊;巴西人口城市化进程及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伟德;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对就业率影响及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4 宋丽敏;中国人口城市化与城镇就业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5 李雨停;区域生态补偿的农村人口城市化理论问题与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英群;中国城市化:经济、空间和人口[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洪伟;吉林省人口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刘瑜;河北省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D];河北大学;2010年

3 王丹;人口城市化过程中现代服务业的作用机制分析[D];河北大学;2008年

4 林娣;我国人口城市化制度创新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付志强;论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与制度创新[D];浙江工商大学;2006年

6 司怡;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吴信学;安徽省人口城市化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8 张冰宇;黑龙江省人口城市化过程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李韬;广东人口城市化的中后期转折问题研究[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2年

10 李坦坦;安徽省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发展现状及预测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00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4400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0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