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
本文关键词:金融发展、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是全要素生产率、物质资本与劳动力,金融发展、人力资本等其他因素都是通过这三者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在经济模型中分离了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方程中兼顾了金融发展和人力资本的作用,有利于从理论上阐述金融发展、人力资本作用于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31个省份1997—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结果表明:对于一国经济持续增长而言,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比增加物质资本投资更为关键;相比于人力资本,金融发展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更显著;相比于技术创新,技术模仿在当前阶段更有经济效率。
【作者单位】: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金融发展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项目“两岸人力资本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效应比较”(201300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差异——人力资本的视角”(13JJD790025);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地方债发行机制与监管研究”(14JZ01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两岸经济增长比较研究:人力资本分级、技术进步的视角”(20720151011)和“中国实践背景的现代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20720151037)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收入倍增计划的实现路径研究”(13&ZD029)
【分类号】:F832;F249.2;F1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中国经济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目光,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和可持续性问题的探讨也层出不穷。目前诸多学者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直接归因于要素投入增加、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等。孙琳琳和任若恩(2005)、邱晓华等(2006)、傅晓霞和吴利学(2006a)、董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宏彬;李杏;姚先国;张海峰;张俊森;;企业家的创业与创新精神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9年10期
2 傅晓霞;吴利学;;全要素生产率在中国地区差异中的贡献:兼与彭国华和李静等商榷[J];世界经济;2006年09期
3 陈娟;;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威;张磊;;企业家精神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动态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陈立泰;陈春丽;万丽娟;;企业家精神与区域经济增长[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傅晓霞;吴利学;;中国地区差异的动态演进及其决定机制: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和反事实收入分布方法的分析[J];中国经济学;2009年00期
4 蒋含明;李非;;经济发展、企业家精神与劳动报酬份额下降[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7期
5 陈立泰;陈春丽;;企业家精神与重庆经济增长的相关性[J];重庆与世界;2010年11期
6 吴建新;;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分解及其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J];当代财经;2010年11期
7 赵家章;宗晓华;;全要素生产率与地区经济增长差异——一个文献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03期
8 高正平;张兴巍;;区域企业自生能力评价指数与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基于中国各地区的研究[J];财贸研究;2012年04期
9 刘志成;吴能全;;中国企业家行为过程研究——来自近代中国企业家的考察[J];管理世界;2012年06期
10 解维敏;;产权性质与企业家创新精神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现代化;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苏方国;甘英英;梁小燕;;城市智力资本指数模型[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刘榆;刘忠璐;周杰峰;;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初探——基于人力资本结构视角[A];首届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4年)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孙旭;人力资本及其对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王然;市场化进程、企业家职能配置与经济增长[D];暨南大学;2011年
4 张亮亮;企业家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D];复旦大学;2010年
5 郑循刚;区域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对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钱良信;金融发展、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D];安徽大学;2011年
7 石风光;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赵可;农地城市流转与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9 聂鹏;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李文启;我国地方政府开放程度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玉东;区域行政垄断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巨;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D];湘潭大学;2010年
3 陈明鑫;浙江省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和优化[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4 赵今朝;基于持久收入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孙向利;对外贸易与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D];暨南大学;2011年
6 赵欢欢;中国出口贸易与生产率的关系[D];暨南大学;2011年
7 张敏娜;劳动工资上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8 孙立秋;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和趋同分析:来自跨国的证据[D];湖南大学;2010年
9 宫兵;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经济增长预测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10 黄新;软投入贡献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比较分析[D];兰州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磊;刘霞;;从全要素生产率(TFP)考察我国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沈坤荣;赵博;;TFP、技术选择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J];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3 文红星;中国全要素生产力的差异比较与启示——以上海、湖北、四川为例[J];经济问题;2005年02期
4 郑京海;胡鞍钢;;中国改革时期省际生产率增长变化的实证分析(1979—2001年)[J];经济学(季刊);2005年01期
5 庄子银;南方模仿、企业家精神和长期增长[J];经济研究;2003年01期
6 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7 易纲,樊纲,李岩;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J];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8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9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J];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10 彭国华;中国地区收入差距、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杰;产权制度与人力资本的积极性[J];中国统计;2000年02期
2 黄震;试论人力资本与企业发展的关系[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王金营;对人力资本定义及涵义的再思考[J];南方人口;2001年01期
4 唐亚新;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权益初探[J];马钢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5 胡爱荣;人力资本与教育投资[J];经济论坛;2002年17期
6 栗玉香;试论学校人力资本经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6期
7 ;领导力&人力资本会议培训月历[J];中国新时代;2004年06期
8 何世权;论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9 郭全中,陈东;人力资本与企业发展[J];西北人口;2004年06期
10 杜小伟;;论人力资本拥有产权的依据[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承坪;;论企业家声誉性人力资本[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李国和;;对人力资本的社会学审视——兼评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平;张贵敏;陆静;孟春媛;;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研究框架的建立[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4 罗谌;;我国文化产业创新型人力资本效应的实证研究[A];第5届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向显湖;李永焱;;试论人力资本融资财务[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6 陈洪安;王婷婷;;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山西省人力资本政策实证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焦斌龙;;体制转轨与中国人力资本地位变迁:以公有制企业为例[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任建华;;人力资本的完整与残缺范畴论[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李江萍;;基于新准则的人力资本出资的会计处理[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10 黄盼盼;陶厚永;;人力资本入股的策略探究——兼论企业高管短期行为的防治[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刘汉辉 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 李磊;强化人力资本“充值”理念[N];中国人口报;2008年
2 江苏省人事厅政策法规处 张永yN;人力资本附加值的提升之路[N];新华日报;2009年
3 记者 何农;比利时投诉德国“人力资本倾销”[N];光明日报;2013年
4 本报实习生 宁彬;人力资本就是核心竞争力[N];中国财经报;2002年
5 周崔军;股东以人力资本出资的几个法律问题剖析[N];中国工商报;2003年
6 孙文刚;人力资本的风险防范[N];财会信报;2005年
7 赵昌峰;算算饭店的饭店人力成本与人力资本[N];中国旅游报;2002年
8 人民大学 王磊 刘红灿;浅议人力资本的形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黄哲雯;人力资本引来新课题[N];工人日报;2001年
10 谈萧;给人力资本出资以法律地位[N];经济参考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启昌;基于社会资本及人力资本视角的小微企业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姜玉鹏;人力资本: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3 胡伟清;无形人力资本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邹国防;权力结构中的微观权力与人力资本[D];南开大学;2009年
5 朱焱;人力资本财务及其控制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杨文华;人力资本与社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7 何东琪;人力资本生成及积累的制度环境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8 向显湖;人力资本财务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9 薛乃卓;基于能力视角的人力资本评价与增值激励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王德劲;我国人力资本测算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磊;陕西人力资本筹集机制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秦永;人力资本和专业化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傅婉娟;军事人力资本教育投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娄之歆;基于人力资本再生产的人力资本维护问题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宫真真;河北省农民工就业质量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6 崔诗禹;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辽宁经济增长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7 胡乃达;浙江固耐公司销售人员激励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8 葛寅;从人口红利到人力资本红利[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年
9 彭雪梅;家庭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对“80后”初次就业质量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0 范婷;我国中小企的招聘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金融发展、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78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447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