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中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及其空间差异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17 05:03

  本文关键词:中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及其空间差异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突破口和着力点”的观点逐渐成为政、学两界的共识。作为金融业重要组成部分,负责经济运行中资金“血液”流通的银行业,当前迫切要改变过往基于需求侧的粗放式经营方式,并通过全面创新,增加有效金融产能供给,提高银行业整体服务质量和效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在保证银行风控水平的前提下,实现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全面提升,强化其对经济结构转型、优化、升级助推效应。虽然,近年我国的银行业改革创新成绩显著,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愈发明显,有力地保障了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但随着经济下行压力日益加大,银行业经营压力日渐增加、“不良”、坏账风险凸显。因而,如何在当前日渐恶化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环境下实现银行业长远发展成为当前,政、银、学界关注的焦点。为了了解当前我国银行业运行状况,本研究从近年政府相对重视的全要素生产率概念入手,通过较为系统的理论回顾和文献梳理,尝试性地将“不良贷款”作为坏产出(非期望产出),对2005-2014年间我国银行业及31个省、市、自治区银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将将新地理经济学相关成果引入分析框架,从空间视角,对我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探讨,在寻找全要素生产率理论与空间经济理论的交汇点同时,也得到了一些启示。结果发现,虽然我国银行业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呈逐步改善态势,但就贡献度而言,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说明我国银行业对已有技术的利用有待加强。而在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间的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情况分析中发现,研究省际间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两级分化现象非常明显,其中,北京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高达22.6%,但西藏的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仅为-2.7%。在对省际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演变及其空间差异问题分析时发现,省际间个体间演变轨迹与规律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西藏、宁夏地区与北京、浙江、广东地区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波动较大所反应的本质并不相同。此外,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还发现:我国省际银行业总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布的集聚效应比较明显,但只有上海、江苏、海南、广西4个省份的银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正向溢出效应;而山西、内蒙古等15个省份间银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则相互存在负向溢出效应。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市场化程度以及地理区位等因素与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据此提出要强化金融创新理念、弱化行政区划金融资源约束力、增强金融正向溢出效应、实施差别化监管扶持政策、走区域金融协同发展道路等建议,以期为政、银两界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银行业 全要素生产率 Malmquist-Luenbeger指数 空间差异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24;F83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1 绪论8-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评述9-15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15-16
  • 1.4 研究创新点16-18
  • 2 全要素生产率及空间差异的理论介绍18-24
  • 2.1 相关概念定义18-19
  • 2.2 全要素生产率相关理论19-21
  • 2.3 空间差异理论21-24
  • 3 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24-35
  • 3.1 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模型的选择与改进24-28
  • 3.2 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28-30
  • 3.3 基于ML指数的银行业TFP测度结果与分解分析30-35
  • 4 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异分析35-44
  • 4.1 研究方法35-37
  • 4.2 研究假设37
  • 4.3 数据说明37-38
  • 4.4 实证分析38-44
  •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44-47
  • 5.1 主要结论44-45
  • 5.2 政策建议45-46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46-47
  • 参考文献47-51
  • 附录51-54
  • 致谢54-55
  • 在校期间所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一览表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东模;一种新的经济效益分析方法——纯利润生产率分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1985年03期

2 张德霖;论生产率的内涵[J];生产力研究;1990年06期

3 张德霖;生产率的系统分析[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0年12期

4 曲建君;;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综述[J];经济师;2007年01期

5 杨丹;戴昌钧;;我国生产率研究的现状解析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7年01期

6 熊鸿军;李再跃;陈香;;关于生产率研究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探析[J];科学经济社会;2008年03期

7 曾世宏;郑江淮;丁辉关;;国外服务业生产率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产业经济评论;2010年02期

8 王立成;牛勇平;;山东省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9 潘丹;孔凡斌;;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差异与收敛分析——基于环境污染视角[J];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09期

10 马天乐;刘璨;;中国林业总要素生产率测度与分析[J];林业经济;199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郑京海;胡鞍钢;Arne Bigsten;;中国的经济增长能否持续?——一个生产率视角[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3期[C];2008年

2 李刚;;全要素生产率与上市公司绩效相关性研究——基于传统行业与高技术行业的对比分析[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3 祝志勇;罗刚平;;重庆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基于Malmquist指数方法[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4 王争;孙柳媚;史晋川;;外资溢出对中国私营企业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来自普查数据的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8卷第1期[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海成;关注顾客导向的服务生产率[N];天津日报;2004年

2 王燕坊;郑京海: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一个生产率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丹;产业集聚视角下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差异性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吴晓华;中国碳生产率地区差异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

3 潘江;典型手性药物砌块酶促合成过程生产率强化关键技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4 傅东平;中国生产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李星光;中国石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魏梅;区域经济增长中的生产率与产业结构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李玲;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8 郑明海;开放经济下中国金融发展的生产率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韩妍;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差异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郑文;金融发展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子桥;黑龙江省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申春骏;延边州耕种型农业机械效率分析[D];延边大学;2015年

3 申婷;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叶良益;我国东中西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比较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5年

5 张莹莹;金融错配、所有制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6 黄卫平;产业集聚对碳生产率的动态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7 王建科;碳生产率改进空间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8 孟令久;信息化影响我国服务业生产率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9 王唯朴;重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10 欧阳婉桦;中国省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及其空间差异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73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4573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9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