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转非”过程中财政负担的平衡与制度设计
发布时间:2017-06-24 05:03
本文关键词:“农转非”过程中财政负担的平衡与制度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逐步形成了一支新型的劳动力大军,也就是本文中所提到的农民工,他们构成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对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做出了贡献。随着经济不断地发展、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代际关系转换的完成,农民工对自身的利益需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农民工市民化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和流向。但在如今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却面临着多方面的障碍,例如二元的户籍制度、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工自身职业技能的缺失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着农转非的进程。因而,政府有必要进行一些制度设计,来有效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真正意义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在农民工转换为市民的过程中,无疑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本文中主要以社会保险为主,农民工住房及其子女教育为辅为主要项目进行说明。主要内容包含如下:首先,对相关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总结,在理论层面证实了农转非过程中所涉及的社会保险等项目政府有责任去承担予以解决。其次,本文分析了农转非中所涉及项目的实施现状,发现农民工社会保险的参与度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并且保障项目也不够完善;在给出对策之前,我先进行了原因分析,发现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引起的:一是二元的户籍制度的存在;二是二元社会保障制度的施行;三是土地制度流转的不完善性,除以上制度方面的原因外,政府间财政负担结构的不合理、转移支付的不完善性也是阻碍农转非进程的因素。最后,以本国的国情为基础,结合英国和日本的农转非经验,进行如下的对策建议。一是户籍制度改革,通过户籍制度的改革使农民工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务待遇,同时将附加在户籍制度背后的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二是对社会保险体系进行顶层设计,在顶层设计的过程中,要坚持将农民工的权益放在首要的位置,并且要将保障与户籍概念相脱节,更多的加入公平的理念。三是要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在当前我国的土地政策中,农民仅对土地拥有“使用权”而非“处置权”,因而可以通过农村土地改革创新,盘活农民所拥有的土地“沉睡资本”。四是改革农民工劳动就业保障制度,从而在就业稳定以及工资合理增长上为农民工创造有利条件。另外,通过健全政府间的成本分摊机制以及通过富裕地区向贫困地区横向转移支付的进行,更好的实现地方政府间的财力均衡,由此更加有效的促进农转非的进行。在本文的研究方法上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通过利用定性分析研究方法,建立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社会保险提供的财政实现机理,分析农民工市民化的财政问题与制度约束,最后建立农民工市民化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制度。通过定量研究,测算在农转非过程中政府应承担的财政成本。
【关键词】:农转非 财政负担 成本分摊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3.6;F299.2;F812.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前言10-15
- 1.1 研究的背景10
- 1.1.1 课题释意10
- 1.1.2 研究背景10
- 1.2 研究的意义10-11
- 1.3 文献综述11-14
- 1.3.1 国外文献综述11-12
- 1.3.2 国内文献综述12-14
-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14-15
- 1.4.1 课题研究的内容14
- 1.4.2 课题研究的方法14
- 1.4.3 课题研究的思路14-15
- 第二章 农转非视角下,,财政相关的理论分析15-18
- 2.1 农转非的内涵15
- 2.1.1 农转非概念界定15
- 2.1.2 财政负担内涵15
- 2.1.3 平衡与制度设计15
- 2.2 农转非视角下,财政助推的理论依据15-18
- 2.2.1 公共财政理论15-16
- 2.2.2 财政分权理论16-17
- 2.2.3 公共选择理论17
- 2.2.4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7
- 2.2.5 理论总结17-18
- 第三章 农转非视角下,社会保险项目实施现状18-22
- 3.1 农民工社会保险概况18-19
- 3.2 农民工养老保险19-20
- 3.3 农民工医疗保险20
- 3.4 农民工工伤保险20
- 3.5 农民工失业和生育保险20-21
- 3.6 农民工住房及子女教育21
- 3.7 小结21-22
- 第四章 城乡间社会保障财政政策差异及差异计量22-37
- 4.1 城乡社会保障政策差异22-28
- 4.1.1 从政策视角进行养老保险的城乡差异分析22-23
- 4.1.2 从政策视角进行医疗保险的城乡差异分析23-24
- 4.1.3 从政策视角进行失业保险的城乡差异分析24-26
- 4.1.4 从政策视角进行工伤保险的城乡差异分析26-27
- 4.1.5 从政策视角进行生育保险的城乡差异分析27-28
- 4.1.6 住房保障和子女教育城乡政策差异28
- 4.1.7 总结28
- 4.2 城乡农转非财政负担人均差异分析28-36
- 4.2.1 具体计算指标体系29
- 4.2.2 实际测算:以广东为例29-36
- 4.3 小结36-37
- 第五章 农转非视角下,城乡财政负担差异的因素分析37-40
- 5.1 二元的户籍制度37
- 5.2 二元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37
- 5.3 土地制度不完善37-38
- 5.4 财政负担结构不合理38
- 5.5 财政转移支付不完善38-39
- 5.6 农民工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导致就业限制多39
- 5.7 小结39-40
- 第六章 财政供给的国际经验借鉴40-42
- 6.1 英国国际经验借鉴40
- 6.2 日本国际经验借鉴40-41
- 6.3 小结41-42
- 第七章 农转非视角下,财政供给政策的改革和优化42-47
- 7.1 制度方面的优化42-44
- 7.1.1 创新户籍制度42
- 7.1.2 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42-43
- 7.1.3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43-44
- 7.1.4 改革创新劳动就业保障制度44
- 7.2 健全政府间成本分摊机制44-45
- 7.3 富裕城市和贫困城市的互补45-47
- 第八章 结论47-49
- 参考文献49-52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52-53
- 致谢53-54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文争;“农转非”过程中财政负担的平衡与制度设计[D];天津商业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农转非”过程中财政负担的平衡与制度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71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477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