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分析
民族区域经济的落后情况不仅影响着民族区域社会的发展,而且还影响着整个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更重要的是影响民族间的公平团结,边境地区的稳定,甚至全部国民经济的综合国力的强大以及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巩固的重大问题,因此实施民族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民族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1)民族区域的发展壮大是祖国边疆稳定的可靠保障,我国民族区域大多置于国家对东北,西北和西南边疆地区,祖国的8000多平方公里长,大陆的边疆线上,相邻了14个国家,而且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3O多个民族集中居住在大陆边疆地区。因此民族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实力的增强,边疆的安全国防和祖国的统一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民族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保障我国生态平衡的关键环节,我国大多民族区域的生态环境都相对薄弱。
例如,能否合理开发青海西藏是影响我国较大的水流生态环境状况。新疆,宁夏,内蒙古的沙漠化和草原荒漠都是我国综合治理生态环境的重点区域。云南,贵州,广西置于云贵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总之这些区域有着生态环境相对薄弱,稳定性差,在恢复能力低等特点。因此,民族区域发展过程中,很好的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在保持我国生态环境平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3)合理开发民族区域资源是保护我国自然资源的基础。我国民族区域很广阔,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质量等级高,储存量多,有着很好的开发未来,资源的地理配置占着重要的地位。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自然资源的基础,合理的开发和保护这些资源是民族区域发展的需要,更是全国发展的需要。能否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到民族区域未来的自治发展,而且是西部开发战略的顺利进行和边疆的稳定繁荣的重大问题。
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容和前提。如果违背了这个基本标准,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空话,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沿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正确处理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成为了迫切实现的任务。
2 民族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经济发展的差距比较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受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各区域的经济快速发 展。但是因各种因素民族区域和发展区域的经济发展的差距有着越来越扩大的趋势。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扩大的状况必然会扩大民族区域和发展地区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差距。
(2)贫困人口的比例还是较多。依据2003年的统计,西部农村贫困人口有1.4亿,约占全国贫困人口的48.1 。
而且主要是西部的云南、西藏、甘肃、青海等省区。除此之外,国家重点救助的331个贫困县中民族区域的贫困县有141个,约占42.6% 。
(3)人口的增长较快,文化素质低。随着民族区域人口的快速增长民族区域人们的受教育的机遇降低,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低。依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西部地区15岁以上人口中,文盲占的比例是12.1 ,高于全国9.1 的平均水平。目前,东部地区人均受教育的期限为1O年,西部仅仅有3年,全国人均受教育的期限为8年左右。
因此,民族区域人口的综合素质是不能达到建立小康社会的需求。
(4)区域开发的成本还是较大。一般情况下,民族区域远离于国家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地形不平,自然生态环境薄弱,地区经济基础差,教育科学落后,笔耕文化推荐期刊,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区域开发的成本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民族区域市场规模的范围和分工的扩大以及充分发挥区域的优越性。
(5)生态环境薄弱,损失严重等现象也存在。依据调查研究,我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的质量差,不可恢复的土地资源约占全国土地资源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三,而且分布于民族区域地区。除此之外,过分开发土地资源和掠夺性的开发加快了土地沙漠化和草原荒漠化,这不仅限制了合理开发有限的土地资源,而且也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以上问题不仅很大程度上限制着民族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成为了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的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3 民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要实现民族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概括。
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推动发展,提供人民的与日增加的物质与文化需求,保障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各民族共同享受发展的成果,全面发展是经济建设为主,全面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的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协调发 展是城乡、地区、经济统筹社会的发展,坚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推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协调,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环节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坚持生产力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生态平衡的文明发展道路。
(2)要发展民族区域的经济,必须保证人的全面发展。
限制民族区域的经济发展的因素中,人口问题是关键问题。
因此,协调发展人口与经济是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把解决人口问题的策略放置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总目标当中。首先,深入贯彻落实我国现阶段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和民族区域计划生育的管理制度,全力实施限制人口的增长。其次,提高人口的素质,把教育提升到“超级产业”的位置上,实施人才开发工程,结合自力更生与引进外国人才,建立培养人才救助体系。最后利益市场经济机制,实现人口的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地区的分布,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3)要发展民族区域经济,必须合理开发资源,加强环境的保护。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的发展模式。它强调各种经济活动科学合理。首先,树立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的观点,建立资源、环境的综合决策机制和法律体系,资源的开发和环境的保护进行实质性的转变。其次,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实现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的结合,统一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使用现代科学方法,提高资源利益率,遏制民族经济生态恶化的趋势。
(4)要发展民族区域经济,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社会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经济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科技是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但是科技进步的基础是依靠于教育,没有教育的话科技业就不能存在,可持续发展也不能存在。科教兴国战略是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也是民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民族区域经济的建设必须依靠于科技的进步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首先,提高民族区域教育意识,加大民族区域教育的产业投资。其次,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科技工作必须针对经济建设”的方针,提高民族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再次,制定民族区域科技发展战略部署,推动把科技成果转变为实际生产力。几种力量解决民族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科技问题。最后,深入民族区域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公共需求,对科技进步给予主导和推动作用。
(5)要发展民族区域经济,必须建立民族区域地方性法律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区域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和政策,加快制定地方性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使民族区域发展法律化,制度化。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保障。因此,要加快制定可持续发展法律的步伐,完善地方性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体系,加强可持续发展法律的教育,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意识。同时,加强履行可持续发展法律,完善监督检查体制,保障可持续发展法律的正确实施。
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人类社会的新文明时期的旗帜和灵魂。通过民族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深入贯彻党和国家民族基本政策,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求。
本文编号:4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4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