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制度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对制度创新提出了迫切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O二O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全面把握当前国内外形势,我们所处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生了变化。中国能否利用好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圆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将更多地依赖于统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能力,其中,制度创新成为关键环节。
1.从国际形势看,国与国之问的竞争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制度的竞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经济复苏缓慢,一系列大规模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促使美国的政府负债规模不断膨胀,成为新的风险点;源于希腊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尽管欧盟成员国正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但形势依然严峻;新兴市场国家增速普遍放缓,经济增长的基本面相对健康,仍然有较大的政策刺激空间,但是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了。值得关注的是,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中,笔耕文化传播,中国迅速走到了国际政治和国际治理的前台,西方发达国家的战略关注开始转向应对中国崛起,我国周边局势的不断升温就是充分说明。尽管中国的被动性增加了,但中国由于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所带来的积极主动营造国际国内环境的能力也增加了,特别是在拉动世界经济增长方面,中国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因此,从国际环境看,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国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加快改革创新,努力形成主动融人国际市场、掌握发展主动权的体制机制,因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制度效率的竞争,其核心始终是经济发展问题,包括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公平与效率关系以及政府的社会责任与定位问题。为此,要在更趋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趋利避害,在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权,必须加快构建更具活力更富有竞争力的制度体系。
2.从国内形势看,经济发展的内生条件的变化对制度创新提出了明确要求从国内看,经济发展内生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低成本优势逐步减少。伴随着人口步入老龄化,人口红利趋于结束,从趋势上看,今后几年劳动力短缺将成为常态;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减弱,随着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力度的加大、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以及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等相关措施的推动,劳动力成本将普遍上涨;包括土地在内的生产要素供给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能源资源约束更趋强化,潜在增长水平趋于下降,这些都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传统的规模扩张性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发展将更多地依靠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这就需要制度创新的及时跟进。众所周知,经济发展是由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促成的。经济发展战略、资源条件、区位条件、劳动力素质、科技水平等都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其中,制度是各种因素赖以合理组合与优化配置,有效发挥其功能的基本机制。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规定着人们的行为选择,提供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影响和制约着资源的配置,从而最终决定着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效率。当前,我国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潜力开始显现,但在技术创新产业化方面却举步维艰,问题就是缺乏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制环境、社会舆论环境等。这些都对深化改革、加快制度创新提出了迫切要求。
3.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看,迫切需要制度创新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主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要看到,早在“九五”时期,我国就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目前我国发展方式粗放的特征依然比较明显,发展效率总体不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仍然很艰巨。究其原因,症结在于体制因素,包括政府对重要资源的配置布局、政府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价格政策扭曲等方面,要切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唯有通过制度创新,消除体制性障碍,方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统计分析表明,我国1978年后的经济高速增长中,25%归因于物质资源投入的增加,33%归因于人力资本投入的增加,42%归因于市场效率的提高,即市场化制度改革;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之后,通过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进入2l世纪,以加入wro为契机,以开放促改革,中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发展奇迹。
当前我国经济总体上呈现缓中趋稳的态势,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回暖的变化,但基础还不牢固,只有依靠制度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激活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动力。
(-)以制度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制度创新的核心是处理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制度与国际经济制度规则的衔接。既要学习西方制度的先进理念,又要坚持制度的原创性,强化制度创新的胆识,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制度与国际市场经济体系的兼容性,建设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制度环境。
1.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当前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机制创新,要在明晰责任和提升效率上下功夫。以加强公共服务为着力点,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一方面,要通过合理的财力配置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落实。另一方面,应切实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培育壮大社会组织,构建政府、市场与社会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协调的新型结构。
与此同时,要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靠法律法规调整政府、市场、企业的关系,使政府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强化政府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严格依法行政,完善执法程序,强化对行政行为的法律监督。
2.加快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进程,完善各类生产要素形成机制,破除要素市场的二元结构,加快推进电力、民航、铁路、电信等垄断行业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改革,建立健全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积极构建多层次的要素市场体系,形成多层次的市场主体、客体、载体及其支持系统均衡发展的现代市场格局。重视市场秩序建设,健全各层级市场的反垄断与监管体系,充分协调各种利益冲突、重构和引导各种利益关系,切实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各类主体的信用等级分类监管制度,逐步完善基础信息与信用共享体系,规范发展服务中介,实现信用服务的社会化与市场化。
3.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制财政税收体制是国家调控经济、调配资源的基础,着眼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积极构建有利于完善宏观调控体制的财税体制、机制。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机制,持续推进结构性减税措施,优化税制结构,切实减轻纳税人不合理负担。要把促进宏观经济稳定与拓宽融资渠道结合起来,把完善金融监管与培育自我发展能力结合起来,发展壮大中小金融机构,健全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机制,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备、安全高效的现代金融体系。积极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扩大资本市场的覆盖面,加强基础性市场制度建设力度,加快完善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健全惩戒机制,完善诚信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4.继续深化所有制改革,优化对外开放的经济体制以国有企业改革为抓手,深入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不断优化国有资本的调整机制,持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优胜劣汰机制,切实增强企业活力。扎实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尽快消除各种有形和无形壁垒,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与此同时,着力推进约束机制建设,规范程序,提升效力,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与此同时,积极构建统筹国内、国际,合作共赢、便捷高效的对外开放服务管理体制,加快建立健全对外贸易服务预警机制、贸易争端协商解决机制,创新合作方式,简化审批环节与程序,着力提升对外贸易服务管理水平,增强对外开放管理效能。
本文编号:48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4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