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异质性需求的合肥市公共设施供需匹配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异质性需求的合肥市公共设施供需匹配评价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后,我国出现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导致大城市面临较大的公共设施供给压力,这种压力不仅在总量层面,亦在结构层面。城市空间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公共设施有较强的在市中心集聚的趋势,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空间错位”现象(Spatial Mismatch),即供给和需求的不匹配。这种“空间错位”不仅会带来额外的通勤,降低城市效率,也会带来优质区位的房价上涨压力,由于存在群分效应(Sorting),即个人理性决策下同类型人的聚集,还会发展为更加严重的居住隔离和社会分异。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公共设施供需结构的度量与评价是避免城市配置公共资源出现“空间错位”的重要依据。目前学术界已经开展了对供需匹配结构进行度量的研究。供给端方面,基于可达性的测算方法更加的精细化;需求端方面,异质性需求逐渐被强调,并且有较多研究开始对此进行分析;然而在供需匹配的研究上,对需求端的考虑局限于人口密度及各群体数量占比等总量指标,缺乏对异质性需求的度量。因而,本文的研究选取合肥市为案例,对供需匹配评价方法进行探讨,旨在将需求的异质性纳入原有供需匹配评价体系中。论文首先测度了合肥市不同区位的公共设施供应量,基于空间数据采用了潜能模型和缓冲区分析法相结合的可达性计算方法,结果显示,五类设施(文娱、体育、医疗、教育和购物)共同呈现出在市中心集中的趋势,且医疗设施集聚程度最强,文娱设施分布最平均;同时,开展了对需求端的度量,一方面基于房价数据,采用特征价格法(Hedonic Pricing Method)分析了居民对不同类型设施的偏好差异,结果显示,居民对五类设施支付意愿比约为18:5:29:41:-15,其中,负号表示随着设施增加,支付意愿下降;另一方面,基于问卷调研的数据,采用离散选择模型(多项Logit模型及次序Logit模型)分析了对于同类设施,不同的居民群体行为(出行方式、使用频率)的偏好差异,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性别、收入和受教育程度的居民在出行方式上有显著差异,而不同性别、年龄、收入、受教育程度、户口类型、户口所在地、有无未成年子女和退休父母的居民在设施使用频率上有显著差异。在不同的区位公共设施供应量与居民异质性偏好的基础上开展了供需匹配分析,构建了出行指数TI和频率指数FI,其中,TI反映了基于出行方式偏好差异的居民实际可达性的差异,FI反映了基于使用频率偏好差异的居民对设施实际需求的差异。用原有指标乘以TI,除以Fl得到调整后的供需匹配指标,并用调整后的指标计算评估不同区位单项设施与五项设施综合的供需匹配状况。单项设施的结果显示,城四区中,西南区域五类设施供需水平均最高,东北其次,东南和西北较差,对比不同类型设施,发现教育设施供需水平空间差异性最大,其次是体育、购物和文娱,医疗设施最小;综合分析的结果显示,西南区域(蜀山区)的评估结果最优,同时,中心区域的供需水平显著高于外围区域。居民群体行为的差异,不仅反映出其对不同类型设施实际的可达性,亦反映其对设施实际需求的大小。因而,基于异质性偏好对供需关系进行调整有很强的实际意义,论文尝试基于居民异质性偏好拓展原有的供需匹配指标,旨在更精确的度量城市不同区位公共设施的供需关系,对设施评价与供应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公共设施 供需匹配 异质性偏好 评价 合肥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99.2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0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10-14
- 1.1.1 研究背景10-13
- 1.1.2 问题的提出13-14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4
- 1.2.1 研究目的14
- 1.2.2 研究意义14
- 1.3 研究范围、对象和内容14-16
- 1.3.1 研究范围与对象14-16
- 1.3.2 研究内容16
- 1.4 数据基础、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6-20
- 1.4.1 数据基础16-17
- 1.4.2 研究方法17-19
- 1.4.3 技术路线19-20
- 第二章 文献综述20-35
- 2.1 空间错位理论的发展20-25
- 2.1.1 度量指标上强调可达性的内涵21-22
- 2.1.2 形成机制的分析更加广泛全面22-23
- 2.1.3 开始关注城市公共设施的空间错位23-25
- 2.2 供需匹配评价指标研究进展25-28
- 2.2.1 评价指标在供需两方面的深化25-26
- 2.2.2 现有指标缺乏对异质性需求的考量26-28
- 2.3 异质性需求研究进展28-30
- 2.3.1 消费异质性研究28
- 2.3.2 公共设施异质性需求研究28-29
- 2.3.3 时间地理学对异质性需求的关注29-30
- 2.4 可达性测度方法30-33
- 2.4.1 可达性的内涵30
- 2.4.2 可达性测算方法分类及评价30-33
- 2.5 居民需求识别方法33-35
- 2.5.1 公共设施的需求识别方法33-34
- 2.5.2 特征价格法理论34-35
- 第三章 合肥市公共设施供给分析35-42
- 3.1 可达性计算方法设计35-36
- 3.2 基础数据处理36-39
- 3.2.1 研究单元确定36-37
- 3.2.2 服务半径及权重确定37-39
- 3.3 设施呈现在市中心集聚的趋势39-41
- 3.4 小结41-42
- 第四章 合肥市居民需求分析42-59
- 4.1 居民支付意愿分析42-46
- 4.1.1 实证数据与模型设定42-44
- 4.1.2 结果分析44-46
- 4.2 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存在显著差异46-54
- 4.2.1 实证数据和模型设定46-50
- 4.2.2 结果分析50-54
- 4.3 居民设施使用频率存在显著差异54-58
- 4.3.1 实证数据和模型设定54-56
- 4.3.2 结果分析56-58
- 4.4 小结58-59
- 第五章 合肥市公共设施供需匹配分析59-68
- 5.1 供需匹配指数构建59-61
- 5.1.1 出行指数59-60
- 5.1.2 频率指数60
- 5.1.3 供需匹配指数60-61
- 5.2 供需匹配指数计算61-64
- 5.2.1 基于各区人口结构计算出行和频率指数61-62
- 5.2.2 单项及综合供需匹配指数计算和可视化62-64
- 5.3 供需匹配分析64-66
- 5.3.1 设施总体分布趋势相似64
- 5.3.2 各项设施分布的空间差异程度不同64-65
- 5.3.3 城四区中蜀山区供需匹配状况最优65-66
- 5.4 小结66-68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68-70
- 6.1 结论与建议68-69
- 6.2 讨论69-70
- 附录一70-73
- 附录二73-75
- 参考文献75-82
- 致谢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奇平;;异质性经济学的价值[J];互联网周刊;2006年26期
2 钟陆文;;企业核心能力的异质性[J];经济管理;2004年17期
3 刘嘉;许燕;;团队异质性研究回顾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4 李宪徐;;劳动异质性及其经济学意义探寻[J];肇庆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5 丁冬;郑风田;吴磊;周锋;;经济、社会异质性与农村集体行动水平——基于湖北省S县40村400个农户数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09期
6 周煜皓;;试论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文化异质性[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赵伟;;异质性的经济世界(之一)[J];浙江经济;2014年05期
8 李宪徐;;劳动异质性的自然社会机制及相互作用[J];学术交流;2006年10期
9 郭群成;郑少锋;;返乡农民工经验异质性与团队化创业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0年12期
10 张永芬;;异质性劳动的分析和数学逻辑环境下的经济学研究[J];成功(教育);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亮;;电信企业集团子公司资源异质性与横向比较[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兴琨;丁桂凤;;团队异质性、冲突对团队合作学习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宋妍;晏鹰;;社区共享资源自发供给的异质性效应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4 赵建;;异质性信念作用下的证券价格:以两信念均衡模型为例[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欣;张景焕;;异质性、组织支持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李涛;刘玉灿;;集体行动中异质性个体的决策机制——基于住宅小区调查的实证研究[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戴昆;钟文勤;胡德夫;姚军;;荒漠啮齿类共存机制与环境异质性[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高越;李荣林;;异质性、分割生产与国际贸易[A];经济学(季刊)第8卷第1期[C];2008年
9 赵果庆;;产业异质性、FDI产业溢出效应与中国产业增长[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10 靳栋梁;张明敏;党勇;鲁效庆;郭文跃;;表面异质性对甲烷在多孔碳表面吸附行为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7分会:多孔功能材料[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方付建 汪方芳;异质性消费需求呼唤差别化公共服务[N];中国改革报;2008年
2 李国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异质性和经济摩擦对国际生产组织形式选择的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张月云 整理;定量研究应考虑个体异质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李少豪(作者单位:蚌埠制线厂);试论企业的品牌战略[N];安徽经济报;2006年
5 第二军医大学人文社科部 杨威;异质性好比炽热流淌的熔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独立学者 柳五;被反感的“散伙饭”是一种社会病[N];东莞日报;2010年
7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杨守涛;协商民主需要何种文化基础[N];团结报;2014年
8 东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2011年国际贸易前沿研究进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湖北 张小明;舍本逐末 大学生创业最大的软肋[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婷婷;日光温室黄瓜群体冠层结构特征分析与参数化模型构建[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苟云久;饮食因素与肺癌相关性的Meta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3 隋月红;FDI异质性、产业集聚类型与工资:理论与我国典型地区的实证[D];浙江大学;2016年
4 王成园;社会网络视角下考虑异质性员工应得关切的行为契约模型及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5 刘先伟;关注异质性与媒体效应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6 熊婕;异质性劳动力、就业匹配与收入差距[D];重庆大学;2014年
7 陈策;异质性厂商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和政策支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林高榜;创新异质性与中国技术进步[D];浙江大学;2012年
9 宋妍;基于偏好异质性的共享资源捐赠水平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10 李玉连;基于异质性的共享资源治理过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森;TMT异质性与企业绩效动态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程强;产学研伙伴异质性对企业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倩;基于顾客异质性的电子零售商定价决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董骥;金融市场的异质性效应[D];山东财经大学;2015年
5 王超;盐碱环境下羊草克隆整合策略对刈割的响应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罗永清;昆明贫困住区异质性及收入影响因素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7 杨薇;中国离岸外包对异质性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8 杨昀;高管团队异质性、企业研发支出与绩效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9 周洲;中国城市房价对居民消费的影响[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10 裘索;承接外包与异质性企业的关系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207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520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