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顾社会效益与土地机会成本的保障房选址评价方法——基于高低收入群体居住选址偏好差异的量化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08 04:16
本文关键词:兼顾社会效益与土地机会成本的保障房选址评价方法——基于高低收入群体居住选址偏好差异的量化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保障房选址 居住选址 显示性偏好法 Hedonic模型 支付意愿
【摘要】:保障性住房能够改善受保障对象的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但城市政府供给保障房用地也意味着损失较多的土地出让收入(较高的机会成本)。保障房的合理选址有赖于对上述社会效益和土地机会成本的理性权衡,这需要基于城市低收入和中高收入居民的居住选址偏好,寻找那些相对于中高收入居民而言,低收入居民更为偏好的区位,这样的区位意味着较高的社会效益和较低的机会成本。本文在北京市1911个微观区块尺度上,以2010年北京市城市居民家庭调查的大样本微观数据为基础,应用显示性偏好法(Hedonic模型)分析了两类群体的选址偏好差异,量化了他们对各个区块的综合支付意愿水平并进行比较,建立并计算了北京市内不同区位的保障房选址适宜性指数。本研究能够为保障房选址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有助于兼顾保障房社会效益和土地出让收入的财政约束。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保障房选址 居住选址 显示性偏好法 Hedonic模型 支付意愿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27315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713223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53300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280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BLX2015-40)
【分类号】:F299.23
【正文快照】: 引言目前城市政府在进行保障房选址规划中面临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保障性住房能够为受保障群体和城市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不仅能够全面提高受保障对象的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还有助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缓解职住分离,并缓和居住分异所引发的潜在社会矛盾。另一方面,在实现这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天津:困于文化糟粕的保障房[J];小康;2009年06期
2 周士君;;原来这保障房还指不定是谁的呢![J];中国老区建设;2010年03期
3 蔡恩泽;;民资参建保障房存疑[J];中华民居;2010年06期
4 孙婧;;参建保障房:品牌企业的社会责任[J];商周刊;2010年14期
5 ;南京将把保障房项目建成“区域新城”[J];城市规划通讯;2010年10期
6 何勇;;保障房岂是特权房[J];w,
本文编号:533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533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