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生态补偿保护成本的空间差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5 14:50
本文关键词:山区生态补偿保护成本的空间差异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补偿标准 空间差异 GIS 可达性 坡度 距离
【摘要】:制定有空间差异的生态补偿标准是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和难点。补偿标准的空间差异体现在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和付出的成本两个方面。其中,生态补偿保护成本因能准确反映某地关于生态系统保护的工作量和贡献程度而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针对山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高度空间异质性的特点,以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为例,利用GIS技术结合统计资料和实地调研,核算了研究区的保护成本。同时使用面积内插法并从距离、道路、坡度和方向4个方面评价斑块可达性难易程度,进行保护成本空间化研究。旨在为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生态补偿空间选择以及生态补偿效果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结果显示:1通过考虑距离、道路、坡度和方向,计算得到宝兴县被管护林地的可达性系数,其范围在0—1之间,平均值为0.18,标准差为0.16。22010年,研究区流域生态补偿相关的保护成本为4 590.46万元,其中不同保护对象的投入大小顺序为林地自然保护区水土保持地草地水源保护地。3研究区不同海拔带保护成本及其构成不同,林地保护成本在1 000—4 000 m范围内均较高,这与研究区林地的广泛分布有关;草地保护成本集中在高海拔地区(3 000—4 500 m);而水源保护地保护成本集中在低海拔地区(1 000—2 500 m)。保护成本的核算准确性及空间化精度取决于对当地生态建设与保护措施的掌握程度和资料的收集、获取情况。本研究使用的可达性难易程度来调整保护成本的空间差异,是一种基于地理环境要素空间化思路和尝试。主要考虑距离、道路、坡度和方向4个方面,暂未考虑管护人员的交通工具、视域范围、办事效率等个体因素以及土地利用的限制。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万州典型区生态环境监测重点站;
【关键词】: 补偿标准 空间差异 GIS 可达性 坡度 距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峡库区农户生计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关系与调控机制研究”(批准号:41371539)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基于GIS的生态补偿标准研究”(批准号:Y2R2180180) 中-挪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项目四川省分项目“四川省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基础设施(包括保护区)现状和四川省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报告”(合同号:C/IV/S/11/242-02)
【分类号】:F062.2;X321
【正文快照】: 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是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这种运用经济激励手段促使人们保护与管理生态系统的方式日趋普遍[1-2]。学者们普遍认为在生态补偿研究领域,“谁补偿谁”、“补偿多少”以及“如何补偿”构成3个方面的基本问题。补偿标准的科学确定隶属于“补偿多少”这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俊华;田程;;基于投入产出核算的制革企业环境经济效益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2年02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丁洪美;保护成本与效益谁承担?谁分享?[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2 杭春燕;考量发展,不能忽略环境成本[N];新华日报;2006年
3 记者 蔡朝阳;树立和谐社会的能源和环保意识[N];湖北日报;2005年
4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西部大开发研究中心 刘世庆;环境安全:中国面临的挑战[N];社会科学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伟;环境保护成本的确认与计量[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717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571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