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南昌市产城融合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2 01:24

  本文关键词:南昌市产城融合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镇化 产业转型 产城融合 加权人口变异系数


【摘要】:产城融合是一种重要的发展思路,是城镇化发展的高级形态,它要求产业与城市协同发展。一方面,城市在功能上不断完善为产业发展提供载体;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带动城市的发展。产城融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江西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城镇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产城不同步等诸多问题。南昌作为江西省会和中心城市在江西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南昌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江西整体的发展局面。本文立足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要求,着重对南昌市的产城融合发展进行研究。在研究前人的基础上,本文对产城融合发展的基本要求进行提炼,然后依照基本求构建了三层评价指标体系,分别是产城融合理念指标,产业发展水平指标,城镇化质量指标,三者构成了南昌市产城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方法运用上使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法,对南昌市13个地区的产城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排名并进行系统聚类。研究结果表明:一,南昌市产城融合平均得分为0.0783,整体水平偏低,经济开发区、高新开发区以及红谷滩新区依次占据了前三名,其中排名第1的经济开发区综合得分要远超南昌市的平均水平,与排第2名的高新开发区和第3名的红谷滩新区相比有明显的优势;二,南昌市各地区的综合得分差异度较大,区域间产城融合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存在产城发展不同步;三,南昌市的产城融合发展格局,可以归为三个集团,第一集团为产城融合较高的开发区与新区,第二集团为产城融合一般的市辖区,第三集团为产城融合落后的县域地区。在文章的最后,本文分别从产业提升对策,城市建设意见以及政府职能定位三个方面,给出促进南昌市产城融合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 产业转型 产城融合 加权人口变异系数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99.27;F12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绪论9-15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研究思路与内容10-11
  • 1.2.1 研究思路10
  • 1.2.2 研究内容10-11
  • 1.3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重点难点11-12
  • 1.3.1 研究的技术路线11-12
  • 1.3.2 研究的重点难点12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12-15
  • 1.4.1 主要研究方法12-13
  • 1.4.2 主要创新之处13-15
  • 第2章“产城融合”相关研究理论概述15-33
  • 2.1 产城融合相关研究述评15-18
  • 2.1.1 国外相关研究述评15-16
  • 2.1.2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16-18
  • 2.2 产业发展理论18-21
  • 2.2.1 产业结构演变理论18-19
  • 2.2.2 区域分工理论19-20
  • 2.2.3 发展阶段理论20-21
  • 2.3 城市发展理论21-26
  • 2.3.1 城市规模效益理论21-23
  • 2.3.2 城市规模分布理论23-24
  • 2.3.3 城市发展动力机制理论24-26
  • 2.4 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的机理26-33
  • 2.4.1 产业结构的演进对城市化的影响27-28
  • 2.4.2 城市化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28-31
  • 2.4.3 基于传统优势产业布局的新城区建设31-33
  • 第3章 南昌市产城融合现状分析33-45
  • 3.1 产城融合发展的基本要求分析33-34
  • 3.2 南昌市城镇化基本概况34-38
  • 3.3 南昌市的产城融合实践述评38-45
  • 3.3.1 以“产”兴“城”推进新城区建设38-42
  • 3.3.2 以“城”促“产”加快产业集群升级42-45
  • 第4章 南昌市各地区产城融合发展实证分析45-58
  • 4.1 南昌市新城区产城融合度的测度45-48
  • 4.1.1 产城融合测度的相关研究基础45-46
  • 4.1.2 产城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46-48
  • 4.2 实证分析及结论48-54
  • 4.2.1 数据的初步处理48-51
  • 4.2.2 南昌市各地区产城融合发展水平综合得分51-54
  • 4.3 南昌市产城融合发展的水平的评价与分析54-58
  • 4.3.1 聚类分析54-56
  • 4.3.2 产城融合水平分析56-58
  • 第5章“产城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58-65
  • 5.1“产城融合”发展中产业提升的相关对策58-59
  • 5.1.1 坚持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产业、生态协同发展58
  • 5.1.2 不断提升第二产业,,积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58-59
  • 5.1.3 突破发展第三产业,致力建设现代服务业的区域中心59
  • 5.2“产城融合”发展中针对城区的相关建议59-61
  • 5.2.1 加强城区规划对城区建设的指导作用59-60
  • 5.2.2 注重城区商业氛围的营造60
  • 5.2.3 关注交通对城区发展的重要影响60-61
  • 5.2.4 重视教育、医疗和文化的建设61
  • 5.3“产城融合”发展中政府职能定位的政策建议61-65
  • 5.3.1 体制引导者——制定新城区产城融合的发展规划62
  • 5.3.2 政策服务者——完善产城融合的服务体系和政策62-63
  • 5.3.3 创新倡导者——健全产城融合的创新系统63
  • 5.3.4 社会协调者——塑造信任、合作的社会文化环境63-64
  • 5.3.5 信息资讯者——提供信息服务64-65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65-67
  • 6.1 主要研究结论65
  •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65-67
  • 致谢67-68
  • 参考文献68-70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红谷滩新区凤凰洲管理处[J];求实;2010年05期

2 谢洁;;南昌红谷滩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SWOT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4期

3 ;城市日记[J];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08年07期

4 ;江西投8.1亿建南昌地铁大厦[J];施工技术;2012年21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欣;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委员赴红谷滩新区调研[N];光华时报;2007年

2 肖苏萍;红谷滩新区成为对外开放新名片[N];江西日报;2007年

3 记者  赵丹;红谷滩新区创建显成效[N];南昌日报;2006年

4 ;红谷滩新区荒滩起新城 宏图绘壮锦[N];南昌日报;2006年

5 任闽华 记者  傅华云 陶婧;市领导在红谷滩新区调研[N];南昌日报;2007年

6 ;红谷滩新区生态保护及城市绿化成绩斐然[N];中国建设报;2006年

7 肖苏萍;红谷滩新区建设融合国际元素[N];江西日报;2008年

8 刘小冬邋俞璐晖 记者 陶婧;红谷滩新区总部基地今年开建[N];南昌日报;2008年

9 俞璐晖邋记者 赖继红 陶婧;红谷滩新区总部基地一期开建[N];南昌日报;2008年

10 李江敏;红谷滩新区召开半年工作总结会[N];南昌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花晨;南昌市产城融合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2 宋家俊;红谷滩新区建成全省金融商务区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3 余承;红谷滩新区创新现代服务业的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4 李菁;红谷滩新区2013-2017年电网规划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5 熊飞;红谷滩新区商业街功能区划与实施重点[D];南昌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070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6070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3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