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马克思城乡关系思想视域下的辽宁城镇化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4 19:40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城乡关系思想视域下的辽宁城镇化建设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 城乡关系 辽宁 城镇化


【摘要】:解决好城乡之间的发展关系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在走向现代化进程中都会面临的问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更是把城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了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协调好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关系。马克思城乡关系思想为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与方法论依据。长期以来,我国在城乡建设过程中,一直以马克思的城乡关系思想为指导,立足我国城乡发展的实际,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的城镇化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发展的前列,城镇化率、城镇化建设水平较高,是全国城镇化建设的典型代表。因此,本文从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的城乡关系思想入手,捋顺了马克思城乡关系思想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进程。最后,以辽宁的城镇化建设为例,在总结辽宁城镇化建设的特点之外,分析了渗透在辽宁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有关马克思城乡关系思想的启示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 城乡关系 辽宁 城镇化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1;F299.27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6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1.1.1 研究背景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2-14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2-13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3-14
  • 1.2.3 简要评论14
  • 1.3 研究思路14-15
  • 1.4 论文的创新点15-16
  • 第2章 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的城乡关系思想16-20
  • 2.1 城乡分离是社会发展的最初形态16-17
  • 2.1.1 社会分工的影响16
  • 2.1.2 社会生产力的影响16-17
  • 2.2 城乡对立的消灭是社会统一的首要条件之一17-18
  • 2.2.1 城乡对立的消灭不是空想17
  • 2.2.2 消灭城乡对立的重要性17-18
  • 2.3 城乡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18-20
  • 2.3.1 城乡融合的条件18
  • 2.3.2 城乡融合的动力18-19
  • 2.3.3 城乡融合是城镇化的目的和归宿19-20
  • 第3章 马克思城乡关系思想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20-28
  • 3.1 建国初期我国对马克思城乡关系思想的运用20-22
  • 3.1.1 从“农村包围城市”思想向“城市领导农村”思想的转变20
  • 3.1.2 对“城乡统筹”思想的初步探索20-21
  • 3.1.3 “城市支援农村,工业支援农业”思想的确立21-22
  • 3.2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92年期间我国对马克思城乡关系思想的探索22-24
  • 3.2.1 农村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型城乡关系的基础22-23
  • 3.2.2 城市改革是协调社会主义新型城乡关系的保障23-24
  • 3.3 1993年至今我国对马克思城乡关系思想的发展24-28
  • 3.3.1 市场经济下的城镇化建设24-25
  • 3.3.2 统筹城乡发展25-26
  • 3.3.3 城乡发展一体化26
  • 3.3.4 新型城镇化建设26-28
  • 第4章 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道路上的辽宁城镇化建设28-35
  • 4.1 工业化促进了城镇化发展28-29
  • 4.1.1 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28
  • 4.1.2 工业化发展对城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28-29
  • 4.2 城镇化发展具有阶段性29-32
  • 4.2.1 辽宁城市人口发展的阶段性29-30
  • 4.2.2 辽宁城市用地发展的阶段性30-31
  • 4.2.3 辽宁城市住房发展的阶段性31-32
  • 4.3 妥善解决城乡之间的矛盾问题32-35
  • 4.3.1 城乡之间户籍矛盾问题的解决32
  • 4.3.2 城乡之间社会保障矛盾问题的解决32-33
  • 4.3.3 城乡之间土地矛盾问题的解决33-35
  • 第5章 马克思城乡关系思想对辽宁城镇化建设的启示35-43
  • 5.1 从物的城镇化到人的城镇化的转变35-37
  • 5.1.1 马克思城乡关系思想中物的城镇化思想35-36
  • 5.1.2 辽宁城镇化建设中人的城镇化思想36-37
  • 5.2 从城乡关系思想到辽宁城镇化的制度创新37-40
  • 5.2.1 马克思城乡关系思想对辽宁城镇化制度体系的指导作用37-38
  • 5.2.2 辽宁城镇化的制度创新38-40
  • 5.3 从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发展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选择40-43
  • 5.3.1 马克思城乡关系思想中工业化促进城镇化思想40-41
  • 5.3.2 辽宁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选择41-43
  •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46
  • 致谢46-47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小昆;;城乡关系与农民的发展问题[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郭作玉;;必须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J];政治研究;1988年04期

3 张秀隆;正确处理城乡关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J];科学社会主义;2004年03期

4 田永秀;;近代城市统治地位的确立——近代四川城乡关系析论(一)[J];学术动态;2004年03期

5 韩俊;;改善城乡关系 促进协调发展[J];求知;2005年04期

6 陈遂彦;;基于城乡关系发展的和谐社会构建[J];中州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7 杨兴林;;统筹城乡发展:新中国城乡关系在制度层面的深刻变迁[J];实事求是;2006年04期

8 李萍;;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是城乡和谐的函数——评杜漪《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经济学研究:以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为基点》[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7年03期

9 马爱群;;改革开放以来党对城乡关系理论的探索[J];世纪桥;2008年20期

10 罗峰;;从分治到统筹:城乡关系阶段性转型[J];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明生;李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关系政策的发展[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2 陈克毅;;协调城乡关系之浅见[A];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二仁;陈克毅;杨波;;新时期城乡关系研究[A];加大城乡统筹力度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C];2010年

4 江新洪;罗敏;李永平;;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关系[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邵峰;;浙江城乡关系变迁的回顾与展望[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蔡金升;;村企互动——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要途径[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蔡f ;;新农村建设新在哪里?——发展阶段变化与城乡关系调整[A];2012年夏季CMRC中国经济观察(总第30期)[C];2012年

8 白云朴;;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的研究[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9 居占杰;;我国城乡关系阶段性特征及统筹城乡发展路径选择[A];加大城乡统筹力度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C];2010年

10 王洪超;谢元态;陈芳娣;;中国城乡关系的历史学透视[A];加大城乡统筹力度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生 李志杰;斯密关于城乡关系的主要观点[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2 省委党校副教授 牛润霞;关于城乡关系的“三个为什么”[N];西安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孙志强;新路标带来城乡关系新变化[N];中国信息报;2007年

4 王义;青岛城乡关系六十年回顾与展望[N];青岛日报;2009年

5 清华大学教授 胡鞍钢;略谈城乡关系之变[N];北京日报;2011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杜志雄 张兴华;世界农村发展与城乡关系发展趋势[N];中国人口报;2006年

7 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杨沛英;构建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关系[N];陕西日报;2012年

8 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研究所 马晓河;协调处理城乡关系[N];经济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朱菲娜;调整好城乡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之关键[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10 省委党校 姜国忠;城乡关系的调整与重塑[N];黑龙江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杜漪;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经济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2 马军显;城乡关系:从二元分割到一体化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3 罗敏;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及其在城乡关系上的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邦铭;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中南大学;2012年

5 奚建武;从复合到融合[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陈睿;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城乡和谐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7 杨翼;中国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8 梅林;东北地区城乡关系协调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魏丽莉;甘肃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惠芳;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与中国城乡关系问题[D];兰州大学;2008年

2 汪沛;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城乡政策及城乡关系的演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明;建国初期城乡关系研究(1949-1957)[D];四川大学;2005年

4 刘甜甜;制度变迁视域中我国城乡关系的历史演进及其规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5 纪淑德;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中国城乡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丁宁;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政府作用的发展与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钱冲;毛泽东城乡关系思想及其现实启示[D];扬州大学;2016年

8 李进;马克思城乡关系思想视域下的辽宁城镇化建设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9 方彩虹;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与构建中国和谐城乡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徐沈倩;我国城乡关系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21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621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1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