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浙江省旅游产业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6 12:07

  本文关键词:浙江省旅游产业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浙江省 旅游产业 城镇化 耦合协调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化水平突飞猛进,我国人们旅游欲望的增高,大大的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城镇化也在经济的发展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镇,使得城镇人口的数量急剧扩张,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繁荣了经济。旅游产业与很多部门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因此它会带动联动效应,会带动与它相关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关于旅游产业和城镇化研究的较多,但这两者之间关系研究却较缺乏,这两者的关系对于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近几年,旅游产业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首先,从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着手,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整理,揭示了当前该研究领域国内外的研究动态,为本文的研究指明了方向。第二,介绍了与本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其中包括旅游产业的内涵、城镇化的内涵,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协调发展理论、增长极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第三,探讨了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现状,并从人口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景观因素、规划因素、交通因素角度分析了旅游产业和城镇协调影响因素。第四,旅游产业和城镇化协调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先确定测度方法,接着建立指标体系及计算权重,运用灰色关联分别计算出旅游产业灰色关联分析、城镇化发展水平灰色关联分析、旅游产业和城镇化灰色关联分析,运用熵值法计算权重,然后进行旅游产业和城镇化的综合测度和旅游产业和城镇化耦合协调行测度,最后得出浙江省11个地级市旅游产业和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并通过Arcgis软件,画出2010-2014年浙江省耦合协调空间分布图并分析2010-2014年浙江省旅游产业和城镇化耦合协同度出现差别的原因,最后得出相关结论。最后,针对对本文前几章的研究,根据浙江省旅游产业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并针对不同耦合协调度地区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浙江省 旅游产业 城镇化 耦合协调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92.7;F299.2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8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5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15-18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18-22
  • 2.1 相关概念18-19
  • 2.1.1 旅游产业18
  • 2.1.2 城镇化18-19
  • 2.2 研究理论基础19-22
  • 2.2.1 城镇化动力机制理论19
  • 2.2.2 协调发展理论19-20
  • 2.2.3 增长极理论20
  •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20-22
  • 3 浙江旅游产业和城镇化协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22-36
  • 3.1 旅游产业和城镇化协调现状22-27
  • 3.1.1 城镇化发展的状况22-24
  • 3.1.2 旅游产业发展概况24-27
  • 3.2 旅游产业和城镇化协调影响因素27-36
  • 3.2.1 人口因素27-31
  • 3.2.2 经济因素31-32
  • 3.2.3 社会因素32-33
  • 3.2.4 景观因素33-34
  • 3.2.5 规划因素34-35
  • 3.2.6 交通因素35-36
  • 4 浙江省旅游产业和城镇化协调实证研究36-59
  • 4.1 确定研究方法36
  • 4.2 指标体系建立及权重计算36-40
  • 4.2.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36
  • 4.2.2 指标体系的建立及数据来源36-38
  • 4.2.3 指标体系的权重38-39
  • 4.2.4 实证评定模型39
  • 4.2.5 耦合协调发展等级划分39-40
  • 4.3 旅游产业灰色关联分析40-42
  • 4.4 城镇化发展水平灰色关联分析42-44
  • 4.5 旅游产业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灰色相关分析44
  • 4.6 旅游产业和城镇化综合水平测度44-49
  • 4.7 旅游产业和城镇化耦合协调测度49-58
  • 4.8 小结58-59
  • 5 政策建议59-62
  • 5.1 政策方面59-60
  • 5.1.1 深化旅游改革开放59
  • 5.1.2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59-60
  • 5.1.3 加强教育,提高素质60
  • 5.2 实施措施60-62
  • 5.2.1 优质协调地区60
  • 5.2.2 中级协调地区60-61
  • 5.2.3 初级协调地区61
  • 5.2.4 轻度失调地区61-62
  • 参考文献62-67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7-68
  • 致谢68-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志恒,周洁;从发展目标来谈“协调发展”理论[J];农村.农业.农民;2005年04期

2 杜威漩;胡盼盼;;城乡协调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间互动机理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董豪;;一个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全国社会经济科技协调发展理论研讨会侧记[J];决策探索;1988年02期

4 梁春梅;;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经济社会学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郭瑞祥;邓小平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及其指导意义[J];地方政府管理;1998年02期

6 毕金平;史山山;;区域协调发展的比较法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年12期

7 张义生;;区域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论与对策研讨会评述[J];经济纵横;1992年02期

8 帅相志;试论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作用[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1998年01期

9 隋映辉;协调发展:一种新的增长战略[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陈军;覃美洲;;区域协调发展中的法制保障——以中部发展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09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隋映辉;;协调发展:新科学发展观及其增长战略[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2 崔凤;;海洋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视角与存在问题[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孙兆文;;协调发展与持续发展的辩证统一[A];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4 李曦辉;;科学发展观、微观经济理论与区域协调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探索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之路[N];光明日报;2001年

2 李磊明;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论研讨会在甬召开[N];宁波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维维;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动态监测、影响机理及实现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王维国;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1998年

3 王文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4 姜文仙;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王新长;区域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6 吴琼;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民族协调发展[D];新疆大学;2010年

7 党晶晶;黄土丘陵区生态修复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8 王欣菲;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赛;济南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冯杰;京津冀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的统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3 程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4 黄超;资源型城市协调发展评价分析[D];云南大学;2016年

5 杨琳;低碳竞争力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6 黄秀婷;浙江省旅游产业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实证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7 姜林含;科学发展观视域下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8 曹茂侠;福建省城乡协调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金玲;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10 舒连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中的政府作用[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414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7414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e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