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中国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的收敛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9 10:30

  本文关键词:中国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的收敛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镇化 收敛性 空间计量


【摘要】:城镇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反过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猛,城镇化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地位愈发重要。对城镇化问题的研究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之一。但现有对我国城镇化问题的分析,大都集中在我国城镇化道路的选择、发展模式、动力机制、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等方面,对我国城镇化区域差异虽有涉及,但基本采用统计指标法进行简单衡量和评价,并未建立系统的模型进行深入探讨,本文利用统计指标法、面板单位根检验法和空间计量等方法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收敛性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以期发现我国城镇化区域差距的动态变化特征,揭示城镇化区域差异扩大或缩小的机制。本文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借鉴经济收敛理论对我国城镇化收敛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理论分析城镇化收敛机制。2.综合利用σ收敛指数、泰尔指数和面板单位根检验法对我国城镇化σ收敛进行检验,研究表明样本期内不存在显著的σ收敛趋势。3.在城镇化β收敛研究中,通过设置多种空间权重矩阵将空间效应纳入计量模型,对我国1990-2013期间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城镇化收敛性进行空间计量分析,实证研究表明:各省城镇化发展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广泛运用的邻接权重矩阵和经济权重矩阵低估了城镇化水平的空间相关性,距离权重矩阵更能反映客观现实;1990-2013期间我国城镇化水平不存在显著绝对p收敛和条件p收敛,单纯靠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难以缩小区域差距,政府应适当加强宏观调控作用;控制变量的引入加快了城镇化率的发散速度,与理论预期相反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对城镇化增长率存在负向影响,区域间经济水平差距过大是加快城镇化水平发散的重要原因,文章最后对我国三大区域俱乐部收敛进行检验,得出了东部和中部地区收敛、西部地区不收敛的结论。
【关键词】:城镇化 收敛性 空间计量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99.2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绪论12-21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3
  • 1.2 文献综述13-18
  • 1.2.1 城镇化发展的驱动因素13-14
  • 1.2.2 城镇化发展区域差异14-16
  • 1.2.3 经济收敛性的理论及实证研究16-17
  • 1.2.4 文献述评17-18
  • 1.3 本文研究思路和框架18-20
  • 1.4 研究方法和可能创新点20-21
  • 第2章 城镇化收敛概念与理论假说21-25
  • 2.1 城镇化收敛的概念及分类21-22
  • 2.1.1 收敛的概念及适用性21
  • 2.1.2 城镇化收敛的分类21-22
  • 2.2 城镇化收敛的理论机制22-24
  • 2.2.1 微观收敛机制22-23
  • 2.2.2 中观收敛机制23-24
  • 2.2.3 宏观收敛机制24
  • 2.3 本章小结24-25
  • 第3章 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与地区差异25-31
  • 3.1 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25-27
  • 3.2 我国城镇化发展评价27-29
  • 3.3 我国城镇化水平地区差异29-30
  • 3.4 本章小结30-31
  • 第4章 我国城镇化水平的σ收敛研究31-38
  • 4.1 我国城镇化水平σ收敛实证检验方法31-33
  • 4.1.1 σ收敛指数(标准差)31
  • 4.1.2 泰尔指数31-32
  • 4.1.3 面板单位根检验32-33
  • 4.2 数据说明33-34
  • 4.3 实证检验结果34-37
  • 4.4 本章小结37-38
  • 第5章 我国城镇化水平β收敛研究38-49
  • 5.1 实证研究设计38-41
  • 5.1.1 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38-39
  • 5.1.2 计量模型设定39-40
  • 5.1.3 空间权重矩阵的设定40-41
  • 5.2 我国城镇化水平β收敛实证研究结果分析41-47
  • 5.2.1 我国城镇化水平的空间自相关41-43
  • 5.2.2 绝对β收敛43-45
  • 5.2.3 条件β收敛45-47
  • 5.3 扩展研究:俱乐部收敛47-48
  • 5.4 本章小结48-49
  • 第6章 合理发展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的对策建议49-51
  • 6.1 中央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推进制度改革,缩小城镇化差距49
  • 6.2 各区域立足于当地情况,因地制宜发展城镇化49-50
  • 6.3 打破行政壁垒,加强各地空间联系和跨区域城镇群建设50
  • 6.4 缩小区域间经济水平差异,走健康城镇化水平均衡发展道路50-51
  • 结论和展望51-52
  • 参考文献52-56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56-57
  • 致谢57


本文编号:7528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7528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7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