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危机视域下的中俄能源合作
本文关键词:乌克兰危机视域下的中俄能源合作
【摘要】:2013年底,乌克兰爆发严重危机,该危机的持续和蔓延对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危机的不断发酵美俄博弈浮出水面。俄罗斯在遭受西方制裁的情况下,对国家能源战略做出了重要调整,提出了“向东看”的战略构想。中俄能源合作在此影响下实现了重大进展,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以乌克兰危机为线索,以国际能源格局的变化为背景,客观深入地对中俄能源合作的新局势进行分析,从地缘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国际因素等方面论述了中俄能源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大胆预测两国能源合作的未来走势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乌克兰危机 中俄 能源合作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5;F206;D822.351.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Аннотация5-8
- 绪论8-14
- 一、研究目的8-9
- 二、研究意义9
- 三、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9-13
- 四、创新与不足13
- 五、研究方法13-14
- 第一章 乌克兰危机与全球能源格局14-25
- 第一节 乌克兰危机14-19
- 一、乌克兰危机的演变14-18
- 二、乌克兰危机影响下的大国关系18-19
- 第二节 乌克兰危机对全球能源格局的影响19-24
- 一、国际油价持续下跌19-21
- 二、能源供需多元化加强21-22
- 三、能源生产结构变革加速22-24
- 本章小结24-25
- 第二章 乌克兰危机影响下的中俄能源合作25-33
- 第一节 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能源战略的影响25-29
- 一、俄罗斯能源战略的发展及走向25-27
- 二、乌克兰危机影响下俄罗斯能源战略的调整27-29
- 第二节 乌克兰危机对中俄能源合作的影响29-32
- 一、中俄能源合作历程回顾29-31
- 二、乌克兰危机影响下中俄能源合作新进展31-32
- 本章小结32-33
- 第三章 影响中俄能源合作的因素分析33-44
- 第一节 积极因素33-38
- 一、地缘战略因素33-35
- 二、政治因素35-37
- 三、经济因素37-38
- 第二节 消极因素38-42
- 一、信任危机38-39
- 二、战略分歧39-41
- 三、经济风险41-42
- 四、国际因素42
- 本章小结42-44
- 第四章 中俄能源合作的前景与建议44-51
- 第一节 中俄能源合作的前景44-48
- 一、国际能源格局未来走势44-46
- 二、中俄能源合作未来走势46-48
- 第二节 中俄能源合作的建议48-50
- 一、加强互信,,完善能源合作机制48-49
- 二、创新模式,丰富能源合作内容49
- 三、沟通协调,正确处理利益关系49-50
- 本章小结50-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6
- 致谢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恒,金京淑;东北亚能源安全与东北亚能源共同体探讨[J];东北亚论坛;2005年06期
2 杨泽伟;;“东北亚能源共同体”法律框架初探[J];法学;2006年04期
3 金祥波;;浅析东北亚能源合作及中国的能源对策[J];长白学刊;2008年03期
4 鲍晟;;能源的中国式难题[J];南风窗;2009年03期
5 赵进军;;中国的能源发展与中法合作——在中法暑期研讨班开幕式上的讲话(节录)[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王海燕;;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能源合作:趋势与问题[J];俄罗斯研究;2010年03期
7 刘铁男;;新形势下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思考[J];求是;2012年13期
8 张耀;;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及其对中国的积极影响[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9 周云亨;杨震;;中美能源合作的进展与不足[J];新视野;2013年03期
10 刘铁男;;新形势下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思考[J];理论参考;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洪春;;福建省能源生产、消费及问题分析[A];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能源分会专刊[C];2007年
2 王谦;;我国能源、经济、环境、安全监测预警系统[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3 ;能源“十五”发展重点规划[A];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四届信息发布会专辑[C];2001年
4 范维唐;;21世纪中国能源[A];21世纪中国煤炭工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新形势下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思考[A];《电站信息》2012年第8期[C];2012年
6 ;2013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京召开[A];《电站信息》2013年第2期[C];2013年
7 吴君隆;谷晓江;程进;金明亮;马燕;;贵州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2005-2008)[C];2009年
8 方华灿;;对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A];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文集[C];2004年
9 胡小平;;中国能源持续战略探讨[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曾少军;;全球能源与环境现状及前景[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2~2013)[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谭江琦;切实做好今冬明春能源生产和供应[N];四川日报;2006年
2 ;中国报业蓝海战略研讨会暨《中国能源报》创刊周年庆典发言摘登[N];中国能源报;2010年
3 记者 汤一原;国家能源局来京调研能源工作[N];北京日报;2013年
4 BP集团首席科学家 魏艾伦(Ellen D.Williams) 采访整理 本报记者 顾虹;资源局限性改变能源生产方式[N];中国石油报;2013年
5 郭阳;我市能源生产产品实现稳步增长[N];鄂尔多斯日报;2014年
6 陆志明;中印联手催生泛亚能源合作新格局[N];东方早报;2005年
7 清大;“多层综合替代”解能源之急[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8 记者 陆彩荣;把优化能源结构作为能源工作的重中之重[N];光明日报;2001年
9 胡跃龙;走出能源“困局”的路径创新[N];光明日报;2004年
10 ;研究部署今明两年能源工作[N];人民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雪梅;西部地区3E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多尔日耶夫·阿尔卡吉(Dorzhiev Arkady);中俄能源产业合作模式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3 才炜;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外部性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王俊峰;中国能源·经济·环境(3E)协调发展的研究与政策选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张新花;中国的中亚能源策略[D];新疆大学;2009年
6 王亚栋;能源与国际政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金胤静(Kim Yoon Jung);中国和韩国的中亚能源合作与外交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8 关华;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石红莲;低碳经济时代中美气候与能源合作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芮雪琴;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能源产业技术评价与选择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巧;试论中国与印尼的能源合作[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马晋;某高新区清洁能源应用规划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3 夏婷;技术创新与能源回弹效应之探讨[D];暨南大学;2015年
4 谭玉华;个体为本的综合能源系统建模及仿真[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姚巧玉;基于技术进步的我国行业能源回弹效应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6 乐无穹;中国分行业、分区域能源回弹效应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7 汪玲玲;我国进口石油资源流动特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8 侯强;乌克兰危机与中俄能源合作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王菲;江苏省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评价及能源需求情景预测[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10 奥克桑娜;中俄能源合作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56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756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