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公司融资模式创新研究
本文关键词:J公司融资模式创新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融资工具 基础设施融资 中期票据 资产支持证券 互联网
【摘要】:J公司是承担区域内重大工程和公路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国有独资企业,银行贷款一直是主要的资金来源,融资渠道单一。如何获得更有效的融资渠道,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及区域经济发展,这一直是企业管理者所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J公司融资现状、财务状况、融资条件进行分析,然后运用雷达图结合赋值分析法对银行贷款、企业债、债务融资工具、资产证券化、股权融资五种融资方案进行比较后,为J公司提出了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证券融资工具应用创新,以及组合融资策略、互联网融资策略和市场导向融资策略创新。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为:文中所提出的融资工具、融资策略都是J公司未曾应用过的;文中提出了按照融资成本、债务期限、融资规模、融资门槛、资金用途灵活性、人员要求和市场约束7个因素对不同的融资方案进行赋值分析的方法,以及对比测算中期票据与银行贷款筹资成本的方法。文中提出了将互联网技术与金融工程技术相结合,来开发设计更多面向互联网客户群的结构化金融产品,从而实现资金供给方与资金需求方双赢的思路。研究结果显示J公司由以往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间接融资并重转换,融资渠道由以往单一的银行渠道,向银行、保险、券商多元化发展,融资方式由简单的信贷向中期票据、企业债以及更加灵活、形式更加多样的资产支持证券、资产管理计划发展,顺应了经济金融化、金融市场化的进程,对其他国有企业的基础设施融资同样有参考价值。而将国有企业的融资需求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来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更有吸引力的结构化金融产品,既可以更好匹配企业的融资需求,又能解决金融资产“流动性”问题,有效降低了系统性风险,同时还能满足来自社会的各种不同投资需求,从而实现多赢和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融资工具 基础设施融资 中期票据 资产支持证券 互联网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4;F299.24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一章 绪论13-19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3-14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14-17
- 1.3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17-19
- 第二章 企业融资策略理论及研究现状19-23
- 2.1 公司融资的主要理论19-20
- 2.2 研究现状20-23
- 第三章 J公司概况和融资条件分析23-38
- 3.1 J公司概况23-25
- 3.2 J公司财务状况分析25-32
- 3.3 J公司融资条件分析32-38
- 第四章 J公司采用不同融资方案比较38-57
- 4.1 银行贷款38-42
- 4.2 债务融资工具42-45
- 4.3 企业债45-52
- 4.4 资产证券化52-55
- 4.5 股权融资55-57
- 第五章 J公司融资工具应用创新57-70
- 5.1 中期票据57-64
- 5.2 短期融资券64-67
- 5.3 基础设施资产支持证券67-70
- 第六章 J公司融资策略创新70-78
- 6.1 组合融资策略70-71
- 6.2 互联网融资策略71-74
- 6.3 市场导向融资策略74-78
- 结论78-79
- 参考文献79-82
- 致谢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鸿阶;福建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实证分析[J];福建改革;2000年09期
2 李大守;浅析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若干问题[J];经济问题探索;2001年09期
3 马吉良;上市公司资产置换透视[J];群众;1998年07期
4 王彪,张建成;资产重组与上市公司——对江苏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建议与启示[J];现代管理科学;1999年01期
5 刘大可,朱春燕;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冷思考[J];中国工商;1999年03期
6 王章明;;资产重组与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从宁波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动因及效果看重组的要点[J];宁波经济;1999年09期
7 张高丽,霍伟东;新疆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0年03期
8 ;福建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路径选择[J];福建改革;2000年12期
9 谢华;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几个会计问题的再认识[J];经济与管理;2000年02期
10 李志鹏;新准则、新制度的实施对上市公司资产评估工作的影响[J];交通财会;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长江;赵宇恒;;ST公司生命轨迹的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2 郑敏;;地勘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探讨[A];全国地勘行业产权制度改革研讨交流文集[C];2004年
3 姚禄仕;李胜南;;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蔡红艳;韩立岩;;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行业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2卷第3期(总第7期)[C];2003年
5 王福胜;孙逊;杜晓丽;;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曹文;;上市公司重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4优秀论文集[C];2004年
7 王卓;;加速上市公司重组是东北当务之急[A];第四届国有经济论坛——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高雷;何少华;黄志忠;;公司治理与掏空[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4期(总第22期)[C];2006年
9 项先权;;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公司法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中国公司如何在境外上市[A];陕西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2004年经济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澄清媒体报道[N];中国证券报;2002年
2 记者 胡作华;上市公司资产重组 浙江出台监管新规[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ST国嘉出售三公司资产[N];证券日报;2003年
4 小川;创兴科技股东大会因故取消[N];证券日报;2004年
5 潘青山;监管机制将加严上市公司更改募集资金投向难了[N];中国汽车报;2005年
6 记者 蔡锋;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多“短视”[N];国际金融报;2004年
7 记者 杜海涛;长城公司资产处置取得进展[N];人民日报;2001年
8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 王国刚;规范法人权益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N];上海证券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耿飞;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年底加速[N];证券时报;2005年
10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指引[N];中国证券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桩;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方红;我国上市公司控股权市场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郑杲娉;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兼任高管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分析[D];清华大学;2012年
4 马军生;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的影响因素和市场价值[D];复旦大学;2007年
5 卢海;我国上市公司资产整体置换会计与监管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梁松;基于公司控制能力的公司绩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袁继国;风险投资对公司治理的作用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8 祝玉斌;中国综合类证券公司业务结构动态形成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洪卫青;基于终极控制人特征的中国上市公司业绩预告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10 赵迎琳;企业上市:从控制均衡到市场均衡的制度变迁[D];西北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丹纯;国有股权比重对公司绩效的影响[D];辽宁大学;2015年
2 杜聪;上市住宅类房地产公司ROE与公司治理关系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郭燕青;基于财务视角的ST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4 王娟;郑州延伸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治理模式案例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董晓瑜;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减持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6 沈佳祺;中国可转债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7 刘伟;秦皇岛首钢兴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8 张晓慧;我国ST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效果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9 汪洋;上市公司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对绩效的影响[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10 张允明;上市公司资产评估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784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778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