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流动与江苏经济的空间非均衡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劳动力流动与江苏经济的空间非均衡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力流动 江苏省 非均衡 人力资本 空间统计分析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严重影响着社会稳定与经济协调发展,劳动力流动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区域间的不平衡又反过来作用于劳动力的流动。江苏省虽然是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亦是劳动力主要流入地区之一,但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间同样存在非均衡问题,其巨大的经济差距严重影响了江苏省总体经济的健康、稳定与和谐发展。立足于区域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和空间经济学等理论基础,本文首先运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定性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地区差异的影响,运用新经济地理学阐述劳动力在空间上的流动对区域的非均衡影响。基于2000年和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和2004-2013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江苏省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发展差异的关联性。在理论研究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OpenGeoDa软件,通过Moran's I指数、Moran散点图、LISA集聚分布图验证了江苏省经济发展在县域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以2010年江苏省人口普查63个县市横截面数据为基础,建立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定量分析了劳动力流入、劳动力流出、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证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以2004--2013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研究劳动力流动、工资水平、技术创新、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存量等因素分别对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表明劳动力流动扩大了江苏省三大区域的差距,加强了空间非均衡格局。最后针对实证得出的结论,提出了如何合理促进劳动力流动以实现江苏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 江苏省 非均衡 人力资本 空间统计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7;F249.2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0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10-12
- 1.2.1 研究思路10-11
- 1.2.2 研究方法11-12
- 1.3 研究内容12-13
- 1.4 创新点13
- 1.5 研究不足13-15
- 第二章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15-25
- 2.1 劳动力流动与人力资本研究的相关理论15-18
- 2.1.1 劳动力流动的古典理论15-16
- 2.1.2 劳动力流动的新古典理论16-17
- 2.1.3 人力资本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17-18
- 2.2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模式18-22
- 2.2.1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扩大理论19-20
- 2.2.2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缩小理论20-21
- 2.2.3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可调控理论21-22
- 2.3 劳动力流动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22-24
- 2.3.1 劳动力流动缩小地区差距论22-23
- 2.3.2 劳动力流动扩大地区差距论23
- 2.3.3 劳动力流动折中地区差距论23-24
- 2.4 小结24-25
- 第三章 劳动力流动与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25-31
- 3.1 基于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分析25-26
- 3.2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26-28
- 3.3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分析28-30
- 3.4 小结30-31
- 第四章 江苏省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分析31-42
- 4.1 江苏省劳动力流动分析31-34
- 4.1.1 江苏省劳动力流动总体分析31-32
- 4.1.2 江苏省人力资本流动分析32-34
- 4.2 江苏省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分析34-40
- 4.2.1 江苏省三大区域经济发展差异34-37
- 4.2.2 江苏省县市区域经济发展差异37-40
- 4.3 江苏省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关联性分析40-42
- 第五章 江苏省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42-58
- 5.1 江苏省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的空间计量分析42-52
- 5.1.1 江苏省经济发展空间非均衡分布42-43
- 5.1.2 全局空间自相关检验43-44
- 5.1.3 局部空间自相关检验44-49
- 5.1.4 空间计量理论模型49-52
- 5.2 劳动力流动对地区发展差距影响:江苏省面板数据的经验验证52-58
- 5.2.1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52-53
- 5.2.2 数据来源及处理说明53-55
- 5.2.3 实证结果与分析55-58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58-61
- 6.1 主要结论58-59
- 6.2 政策建议59-61
- 致谢61-62
- 参考文献62-65
- 作者简介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忠金;对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研究与展望[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刘晓英;;关于我国劳动力流动的探讨[J];统计与决策;2008年07期
3 莫扶民;我国劳动力流动问题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6期
4 薛和生;我国劳动力流动的两难境遇[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5 黄卫;;关于劳动力流动问题几个理论观点简述[J];理论月刊;1986年05期
6 陈英鸿;;劳动力流动规律及其社会实现形式[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7 冯兰瑞;顾榴珍;;劳动力流动及其调节机制[J];江苏社联通讯;1987年01期
8 张载明;劳动力流动模式的比较与选择[J];学术界;1988年04期
9 董国楹,陈迪桂;试论我国劳动力流动机制的进一步转换[J];江淮论坛;1992年03期
10 王军;劳动力流动规律刍议[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诗达;陈凌;;浙江省劳动力流动[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暨2004浙江就业报告[C];2004年
2 周重阳;;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扩大的悖论——基于两种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分析[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焦斌龙;孙晓芳;;自主性流动:我国劳动力流动新阶段[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2):——稳中求进的中国经济[C];2012年
4 孙博;;劳动力流动城乡统筹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小鲁;;区域收入差距与劳动力流动[A];政府转型与统筹协调发展——2004中国改革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孙博;;劳动力流动城乡统筹研究[A];市场经济与城市化发展:兼论经济特区30周年——广东经济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何一鸣;李萍;;劳动力流动与二元经济收入差距变迁——一个动态化模型及其在中国的检验与修正[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8 吴克明;;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上升[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李燕凌;;新农村建设中的劳动力流动解释——基于35个村庄截面数据的实证研究[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田玉军;李秀彬;郝海广;;农业劳动力流动对农地撂荒的影响——一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玉芬 王红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劳动力流动的经济社会影响[N];中国人口报;2011年
2 余桔云;促进劳动力流动必须完美社会保障[N];经理日报;2004年
3 高岩辉 刘科伟 张晓露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劳动力流动迁移理论的主要流派[N];中国人口报;2009年
4 肖卫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劳动力流动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记者 张小溪;美国劳动力流动规模逐年减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本报特约评论员;做好人力资源开发这篇大文章[N];甘肃日报;2005年
7 张镝 作者单位 鞍钢党校;劳动力流动分析[N];鞍山日报 ;2005年
8 本报记者 裴建素;探求劳动力流动新趋向[N];石家庄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祝振强;劳动力流动呼唤就业质量提高[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10 宋蕾邋王羚;劳动力流动是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出路[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利萍;教育与劳动力流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朱云章;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马少晔;基于劳动力流动视角的城乡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再检验[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李丽辉;技术进步对劳动力流动的效应分析[D];西北大学;2007年
5 黄敦平;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差距影响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5年
6 李琴;临时劳动力流动全球性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姜乾之;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地区发展效应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8 宋瑜;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王东平;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转移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10 张爱婷;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增长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琛虹;城市化进程中流动务工女性之权益保障[D];复旦大学;2014年
2 许春招;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3 许华;中国制造业转移与劳动力流动的空间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4 王一奋;劳动力流动对我国区域经济收敛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5 费欢;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6 赵炯;外资区域转移、集聚对我国劳动力流动影响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7 张骐;劳动力流动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8 胡勇;北京市产业结构变动与劳动力流动相互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9 敖梦娅;产业集聚、劳动力流动与产业转移[D];西南大学;2016年
10 刘东阁;劳动力流动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互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923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792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