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及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山西省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各区域之间的物流活动亦逐渐增加,物流业也发展成为当前重要的产业部门之一,同时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在政策上也得到支持,使物流业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目前我国现代物流的快速化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社会物流效率逐步提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许多国家和地区已认识到其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并为实现其健康有效地发展积极开展了规划与布局。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型省份,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其中煤炭产业作为其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山西省物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也与煤炭产业有着重要联系。但随着我国产业结构改革的不断深化,山西省产业结构的转型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为此,认清山西省物流业发展状况,并对其加以合理规划与发展对于该省产业结构的成功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山西省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为研究目标,研究了国内外相关理论及实践现状,并将增长极理论、边缘核心理论及“点-轴”理论作为研究基础,对区域物流及物流节点的概念进行界定,确定了本文物流节点的选取类型: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及配送中心,并将其放入区域中进行宏观的定位。在对国内外相关理论及实践进行梳理与分析的基础上,运用PEST法分析影响山西省各区域物流发展的因素,从经济、社会、技术、政治四个方面分别选取了GDP、工业生产总值、道路网密度等18项指标,通过对指标的差异性选择,构建了山西省物流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变异系数法以及综合指数法求出了山西省各区域指标子系统的综合指数及物流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研究表明,山西省物流发展水平主要受经济影响较大,社会性和技术性因素次之,受政治性因素影响较小。在山西省的11个地市级区域中,太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指数最高,阳泉最低,区域之间物流发展水平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根据山西省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及排名,本文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区域进行物流节点类型划分,得出了太原地区为物流园区型,运城和临汾为物流中心型,其余为配送中心型的结论。研究表明,当前山西省各地级市区域的物流节点层次类型,对该省的物流发展会产生较大的极化效应,从而使物流系统处于不健康的状态。据此本文对山西省各地级市区域的物流节点层次类型进行了优化,以此作为山西省物流规划发展的对策参考。研究认为,大同市为晋冀蒙“金三角”地区的汇合点,交通运输网络发达,同时作为全国产业转型示范城市,应发展为物流中心型城市,从而使山西省构成三点两轴线的物流发展模式。
【关键词】:物流 综合发展水平 物流节点 山西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59.27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第1章 绪论9-13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0
- 1.3 研究方法10-11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11-12
- 1.5 研究创新之处12-13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动态13-19
- 2.1 国外研究动态13-14
- 2.2 国内研究动态14-17
- 2.3 国内外研究的不足17-19
- 第3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19-29
- 3.1 区域物流19-22
- 3.1.1 概念界定19-20
- 3.1.2 区域物流的特征20-21
- 3.1.3 区域物流与其他物流的比较21-22
- 3.2 物流节点22-24
- 3.2.1 物流节点的概念22-23
- 3.2.2 物流节点的类型23-24
- 3.3 相关理论基础24-29
- 3.3.1 增长极理论24-25
- 3.3.2 核心边缘理论25-27
- 3.3.3 点—轴理论27-29
- 第4章 山西省区域物流综合发展水平评价29-49
- 4.1 研究区概况29-34
- 4.1.1 自然地理概况29-31
- 4.1.2 社会经济概况31-32
- 4.1.3 山西省物流业发展现状32-33
- 4.1.4 山西省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33-34
- 4.2 指标体系的构建34-38
- 4.2.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34-36
- 4.2.2 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36-37
- 4.2.3 指标选取37-38
- 4.3 数据处理与模型建立38-43
- 4.3.1 指标数据标准化38-39
- 4.3.2 指标权重的确定39-42
- 4.3.3 评价模型的建立42-43
- 4.4 评价过程及结果分析43-49
- 4.4.1 计算过程43-47
- 4.4.2 结果分析47-49
- 第5章 山西省区域物流发展对策建议49-53
- 5.1 山西省区域物流节点划分49-50
- 5.2 山西省区域物流节点优化50-51
- 5.3 山西省区域物流发展对策建议51-53
- 第6章 结论和讨论53-55
- 6.1 主要结论53
- 6.2 不足与讨论53-55
- 参考文献55-60
- 致谢60-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晶超;;区域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年18期
2 张俭;;把脉区域物流发展新路径[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9年01期
3 贵文龙;;广西区域物流发展的策略分析[J];特区经济;2010年05期
4 胡钊涵;;区域物流发展策略探析——徐州市区域物流发展实证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年18期
5 张建军;;区域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10年10期
6 邓子圆;;发挥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 推动区域物流发展[J];知识经济;2010年23期
7 张天宫;宋昊;徐婧;闫海龙;;基于三大理论的区域物流发展阶段和需求分析[J];物流技术;2014年05期
8 张思颖;;湖北省区域物流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14期
9 平海;谈谈区域物流发展及规划[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年05期
10 苏选良,张思军;推进长株潭区域物流发展[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天宫;宋昊;闫建朝;闫海龙;;基于三大理论的区域物流发展阶段和需求分析[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1分会场:综合交通与物流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殷辉;陈劲;谢芳;;基于因子聚类分析的区域物流发展评价[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中国长三角物流发展联席会议秘书长 包明昌;推动长三角区域物流发展[N];现代物流报;2005年
2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 汪鸣;2005年区域物流发展回顾与2006年展望[N];现代物流报;2006年
3 陈国华 吴思海 王晓燕;泛珠区域物流发展有望再“提速”[N];现代物流报;2006年
4 省现代物流协会会长 鲁泽;加强协会联合合作 助推区域物流发展[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5 王刚邋任淑钰;“量体裁衣”式查验 促区域物流发展[N];国际商报;2007年
6 王国华;区域物流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N];现代物流报;2006年
7 鲁泽;共建三方联动机制齐推区域物流发展[N];现代物流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建升;中国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差异及其形成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2 张中强;区域物流发展要素中的物流基础、经济基础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昱t,
本文编号:8463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846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