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女性非正规就业趋势化的原因和纠正机制

发布时间:2017-09-18 18:06

  本文关键词:女性非正规就业趋势化的原因和纠正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女性 非正规 歧视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非正规就业的兴起,涌现出大量对非正规就业的研究。但是从性别差异的视角探讨女性非正规就业问题一直未得到重视,且目前为止尚无确切的按照性别划分的非正规就业人员的规模数据。中国的经济改革(以发展市场经济为目标)弱化了国家对女性劳动力的保护,加剧了男女两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不平等。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从事报酬较低、不稳定、缺乏社会保障和福利的非正规就业。这不仅制约了女性的自我发展,也使得劳动力市场中的女性被边缘化,存在女性劳动力从正规部门到非正规部门的被挤出趋势,非正规就业正在逐渐成为中国女性劳动力的主要就业方式。导致女性非正规就业者更难向上流动,女性就业呈现出非正规化的趋势。本文借助于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利用《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大致估算出中国女性非正规就业的现状,并对中国女性非正规就业的趋势作出判断。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人口和就业年鉴》的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从性别差异的角度对影响女性非正规就业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因为收入偏高是正规就业的一大特征,因此本文从收入方面分析女性正规就业者决定收入的影响因素,并且分析男性和女性存在的差异。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得到以下结论:基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和《中国人口和就业年鉴》的数据表明中国的女性劳动力存在就业非正规化趋势。女性中是单位负责人的比例、城镇女性少儿抚养比、女性平均受教育程度、女性婚姻状况对女性是否会从事非正规就业产生显著影响。但即便在控制女性中是单位负责人的比例、城镇女性少儿抚养比、女性平均受教育程度、女性婚姻状况等因素后,女性劳动力从事正规就业的概率和收入仍旧比男性低。这表明女性正规就业的概率和收入还受到其他的因素影响,例如,可能是性别歧视等。正规就业中存在的收入性别差异不能够完全由女性中是单位负责人的比例、城镇女性少儿抚养比、女性平均受教育程度、女性婚姻状况中的差异来解释,这表明存在男女两性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本文针对歧视原因提出纠正机制。
【关键词】:女性 非正规 歧视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69.68;F249.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6
  • 1.1 研究目的8
  • 1.2 研究意义8-9
  • 1.3 国外研究现状9-11
  • 1.4 国内研究现状11-13
  • 1.5 本文研究内容13-14
  • 1.6 创新点14-16
  • 2 女性非正规就业的相关理论16-21
  • 2.1 女性非正规就业的界定16-17
  • 2.1.1 国际劳工组织对女性非正规就业的界定16
  • 2.1.2 国内专家学者对女性非正规就业的界定16-17
  • 2.1.3 本文对女性非正规就业的界定17
  • 2.2 女性非正规就业的理论渊源17-19
  • 2.2.1 人力资本理论17
  • 2.2.2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17-18
  • 2.2.3 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18-19
  • 2.2.4 贝克尔个人偏见歧视理论19
  • 2.3 对女性非正规就业的相关理论作以论述19-21
  • 3 我国女性非正规就业的现状21-26
  • 3.1 女性非正规就业人员的职业、行业和收入现状21-23
  • 3.1.1 女性非正规就业人员在职业、行业中都处于不利地位21-22
  • 3.1.2 非正规就业类型内部存在收入性别差异22-23
  • 3.2 女性非正规就业者的权益状况23-26
  • 3.2.1 劳动关系不规范23-24
  • 3.2.2 女性非正规就业者基本没有享受社会保障24
  • 3.2.3 就业不稳定和劳动报酬不稳定24
  • 3.2.4 受歧视和排挤24-26
  • 4 多因素对女性正规就业影响的模型实证26-35
  • 4.1 指标的选取26
  • 4.2 变量的设定、数据来源和处理并提出假设26-28
  • 4.2.1 变量的设定、数据来源和处理26-28
  • 4.2.2 提出假设28
  • 4.3 建立回归模型并分性别进行回归分析28-35
  • 4.3.1 对女性进行回归分析29-33
  • 4.3.2 对男性进行回归分析33-35
  • 5 女性非正规就业趋势化的原因和经济学解释35-40
  • 5.1 女性非正规就业趋势化的原因35-37
  • 5.1.1 女性就业存在“天花板效应”35
  • 5.1.2 女性存在着“事业与家庭”双重困境35
  • 5.1.3 职业女性角色冲突更为严重35-36
  • 5.1.4 文化教育的性别差异影响深刻36-37
  • 5.2 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的经济学解释37-40
  • 5.2.1 雇用女性员工的“自然附着成本”37-38
  • 5.2.2 提前退休成本38-39
  • 5.2.3 隐性支出成本39-40
  • 6 就业性别歧视纠正机制40-44
  • 6.1 女性应对自己有准确的自我认知和定位40
  • 6.2 促进少儿抚养社会化40-41
  • 6.3 发挥政府和劳工组织的主导作用41
  • 6.4 提高女性受教育程度41-42
  • 6.5 对减弱我国女性就业者在劳动力市场中被歧视的总体建议42-44
  • 7 结束语:主要研究结论与进一步讨论44-45
  • 参考文献45-47
  • 致谢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强;关于进城农民的“非正规就业”问题[J];新视野;2002年06期

2 熊汉仙,姚晓宁,彭枫,罗斌,曾翔昊,李群瑶;武汉市下岗、失业妇女非正规就业政策研究[J];长江论坛;2003年03期

3 ;江西为非正规就业开绿灯[J];工会博览;2003年04期

4 付东明;要切实关注非正规就业[J];工会博览;2004年14期

5 王静;浅谈非正规就业的若干问题[J];兵团工运;2004年07期

6 孙娟玲;城市下岗、失业妇女非正规就业浅论[J];甘肃理论学刊;2004年05期

7 葛伟,钱聪慧;关于新形势下非正规就业问题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张桂香;非正规就业问题初探[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樊荣;;山西省非正规就业发展研究[J];理论探索;2006年01期

10 顾栋;;关于非正规就业问题的若干思考[J];重庆行政;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丁金宏;冷熙亮;宋秀坤;韩伯仁;徐月虎;;中国对非正规就业概念的移植与发展[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陈诗达;;非正规就业劳动关系现状[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3 ;紧密联系实际,,努力做好咨询课题——“非正规就业的国内外比较及上海对策研究”课题简介[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4 薛德升;方逸涵;;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非正规就业与城市化相互关系及区域差异[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丁小翠;;试析女性非正规就业者的困境[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C];2010年

6 陈诗达;;非正规就业中的劳动关系[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7 陈诗达;;非正规就业中劳动关系协调发展对策思考[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8 冯小茹;;非正规就业:弱势群体就业的有效途径[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9 谢妍翰;;大城市“城中村”女性非正规就业[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非正规就业的发展要趋利避害[N];中国妇女报;2002年

2 主持:本报记者 郑勇 嘉宾:中国工运学院副教授 乔健;为非正规就业创造良好氛围[N];工人日报;2002年

3 张华初;关于非正规就业发展现状的思考[N];工人日报;2003年

4 葛伟 钱聪慧;应高度重视非正规就业[N];工人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黄晓芳;非正规就业 胃口有多大[N];经济日报;2001年

6 本报评论员;非正规就业大有作为[N];辽宁日报;2002年

7 周向东(作者单位:省就业服务局);重视非正规就业的作用[N];辽宁日报;2002年

8 晓白;重视“非正规就业”[N];人民日报;2001年

9 陈科;从法律视角看非正规就业[N];四川日报;2004年

10 廊坊市就业服务局 刘凤川;解决和降低就业压力的好方式推进廊坊市非正规就业的思考[N];中国信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燕晓飞;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唐斌尧;中国转型期非正规就业女性群体的福利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白冰冰;上海市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及其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姚宇;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袁霓;中国女性非正规就业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6 黄苏萍;东北区域经济增长中的非正规就业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乔观民;大城市非正规就业行为空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胡凤霞;城镇劳动力非正规就业选择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晓静;非正规就业“正规化”管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2 于淼;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3 邹欣宏;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吴军;失地农民非正规就业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夏成方;中小城市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非正规就业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6 绪东宇;关于构建我国高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人群社会保障体系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段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女性非正规就业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8 江娜;城镇非正规就业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9 陈绮;中国非正规就业与城市化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贺歆;城镇非正规就业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770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8770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3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