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大城市群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及溢出效应
本文关键词:中国五大城市群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及溢出效应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群 经济发展 空间差异 溢出效应 基尼系数
【摘要】:以城市群为单元的区域规划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区域发展正在由"带状"转向"块状",区域经济正在由省域、行政区经济转向城市群经济。基于2002—2013年城市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VAR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法实证考察了中国五大国家城市群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及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五大城市群经济发展呈非均衡态势,由基尼系数刻画的经济发展相对差异呈总体下降趋势;(2)长江中游、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区域内差异呈总体上升趋势,其他城市群区域内差异呈总体下降趋势;京津冀与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区域间差异呈总体上升趋势,其他城市群区域间差异均呈总体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10%显著性水平下,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对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具有单向溢出效应,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之间存在两两双向溢出效应,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之间无显著溢出效应。
【作者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城市群 经济发展 空间差异 溢出效应 基尼系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30313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5CGL04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5YJC790011)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3GQ004)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4CJJJ33,12DGLJ09) 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15WG09)
【分类号】:F299.27
【正文快照】: 0引言当前,以城市群为单元的区域规划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区域发展正在由“带状”转向“块状”,区域经济正在由省域、行政区经济转向城市群经济。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规划与发展,我国城市群在数量和范围上迅速增长和扩张,目前已经和正在形成的城市群和经济区已达2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山清,张晓英;对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分析与思考[J];学习论坛;2004年09期
2 戴宾;城市群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财经科学;2004年06期
3 林先扬,陈忠暖;整合:我国城市群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选择[J];世界地理研究;2004年03期
4 姜山清;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分析和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5 乔爱书;打造大城市群 构建安徽区域经济发展的载体[J];理论建设;2004年06期
6 刘静玉,王发曾;我国城市群经济整合的理论与实践[J];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04期
7 李英杰;加快建设沈阳大连城市群经济隆起带[J];党政干部学刊;2005年09期
8 刘静玉,王发曾;我国城市群经济整合的理论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5期
9 安士伟,贾学锋;对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思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丁芸;赵文;;城市群制度创新——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先扬;陈忠暖;;国内外城市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赵文;;基于分工与协作的城市群制度探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发曾;张伟;张建伟;徐晓霞;苏朝阳;吕金嵘;冯德显;汪雪峰;赵威;李磊;李琳;刘静玉;刘晓丽;杨兰桥;;第六章 宏观尺度下的中原城市群整合[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4 朱翔;;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模式研究[A];2009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贯彻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陈晓红;;锐意改革 大胆试验 全面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刘清平;;建设沿海城市群是广西重要的增长极[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7 游胜景;戴国平;;论我国城市群的演进与整合——以长株潭3+5城市群为例[A];2007湖南省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7年
8 谢莉;彭晓春;杨仁斌;;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环境研究进展[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9 张璞玉;;一体化视角下武汉“1+8”城市群产业整合——基于水平和垂直空间经济结构分析[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10 ;前言[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张书;3+5:城市群应打文化经济牌[N];湖南经济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姜欣蔚;引入“精明增长理念” 实现城市有序发展[N];济南日报;2006年
3 记者 韩劲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提速”[N];济南日报;2007年
4 罗云毅;构建城市群应避免误区[N];江苏经济报;2007年
5 陈柳钦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市化[N];中国人口报;2009年
6 郭启;四大城市群领跑中部崛起[N];中国信息报;2009年
7 孙达佳;银行业大力支持太原城市群经济圈建设[N];太原日报;2011年
8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邓江年;面向21世纪 建设新型城市群[N];南方日报;2011年
9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 朱葛茂;城市群对县域房地产的影响[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2年
10 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助理研究员 陈兴江;世界最大城市群在我国必将形成[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本文编号:9293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929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