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差异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本文关键词:区域差异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摘要】:就业问题一直受到我国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改善和提高就业质量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核心。文章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30个地区的就业质量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我国就业质量总体偏低且各地区差异明显。要实现高质量就业就要缩小地区间差距,改善就业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就业能力;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就业保护;健全就业服务机构,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作者单位】: 哈尔滨商业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就业质量 区域差异 AHP层次分析法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BJY032) 哈尔滨商业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东三省就业质量区域差异化研究”的资助
【分类号】:F249.2
【正文快照】: 一、引言 我国是人口大国,就业问题一直是民生的重大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如何实现高质量就业,受到了我国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人口的调查失业率为5.1%;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国际劳工组织(ILO)发布的联合研究报告估计,中国20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向东;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区域差异——兼谈耕地最小保有量问题[J];皖西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严汉平,白永秀;中国区域差异变化轨迹及区域差异系统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严汉平;白永秀;;中国区域差异成因的文献综述[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王洪涛;;我国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的原因分析[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3年03期
5 潘玉君,武友德;云南省社会发展区域差异及现代化进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高同彪;刘力臻;;中国经济市场化区域差异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张华瑛;;城市化、教育投资对城乡差距影响的区域差异[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年05期
8 杨德勇;田园;;区域差异视角下我国金融排斥的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四大经济区域的划分[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9 伏成云;;针对学生差异进行教学设计的尝试——以鲁教版“不同区域差异的比较”为例[J];地理教学;2012年19期
10 吴建国,艾燕琳;外商在我国直接投资区域差异成因的实证研究[J];成人高教学刊;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叶芳;;1978年以来江苏省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的分析[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蓝丁丁;韦素琼;;福建省城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主要因素分析[A];中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C];2006年
3 陈修颖;楼丽婷;;浙江省科技资源存量的区域差异及评价[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丁文斌;王雅鹏;;基于湖北省农民收入的区域差异趋势分析[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刘建国;;我国省际区域差异的五大特征[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6 林晓珊;;浙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区域差异:一项基于客观指标的聚类分析[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陈广万;;区域差异与旅游资源互补是发展大区域旅游的核心——兼论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区和粤东旅游区域的形成[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8 范霄文;;基于FPCA的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演变分析[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12年第1期)[C];2012年
9 赵济;;中国区域地理改革趋向[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曹云者;韩梅;夏凤英;颜增光;周友亚;郭观林;李发生;;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研究场地土壤有机污染物环境标准取值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开新 郭子源;“东慢西快”持续 区域差异缩小[N];经济日报;2013年
2 王s,
本文编号:9302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930224.html